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以1992—2011年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影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汽车需求量与汽车价格、经济发展速度、用车耗油成本还有城市化水平等因素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有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水平,汽车价格与汽车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短期内,汽车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作用不大。而用车耗油成本长期或短期对汽车需求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并运用指数平滑的预测方法对未来汽车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汽车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珩 《中国软科学》2012,(1):176-182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的能源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以能源消费为因变量,以城市化、工业化和能源价格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都会增加中国的能源消费;第三产业比重则会降低中国能源消费;另外由于技术进步和节能政策的作用,中国能源消费还存在着一个负的时间趋势。采用回归方程以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部分目标为依据,对中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将维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的节能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的FLAR模型预测模型是ETSK模型与LARF模型的有机结合体。它是与组合预测模型相似,但又与之存在着本质区别的一种预测模型。FLAR模型以TS模糊结构为模型框架,从而使预测结果的精度比普通预测方法的精度高。以系统的历史数据为模型输入,从而使输入输出的论域相同,可以从一维的角度来加以考虑,简化了模型的结构及系统参数的辨识;以一个L-R模糊数作为模型的输出,从而使预测结果更接近现实生活。能同时得出L-R型模糊预测值的均值,重心和面积参数,正对应于实际预测中常提及的三个概念,可能值,取值倾向及模糊程度,实例研究还表明,该预测方法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等的预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刘薇  范龙振 《预测》2006,25(2):54-58
本文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上交所债券市场国债回购利率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估计两个市场的回购利率的CKLS模型。根据模型的经济含义发现。上交所市场的回购利率的长期均衡水平高于银行间市场约17个基点。其均值回复速度明显大于银行间市场。相比之下,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的波动对利率水平的高低更敏感。同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CKLS模型预测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变化的能力很弱,但对交易所市场回购利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在两个市场中,CKLS模型均无法预测实际利率变化的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镇化农村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文章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85年~2000年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指结构变化)的态势.对研究区域城市化发展主导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机理分析,认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带来人口、经济的非农化及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在土地利用上得到落实,并通过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变量,同时尝试性的将各类用地变化率绝对值之和定义为衡量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标准,并构建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分析,得出研究区域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文章还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对原锡山市城市化发展的耕地资源边际占用倾向进行了相应的数量分析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所导致的耕地资源边际占用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不再因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增加耕地占用的边界年份在2014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客观评述国内外主要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1949-2004年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序列资料,构建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城市化、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依据广东省1993~2020年的时序数据,对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三者关系通过应用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 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科技进步和城市化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绿色发展对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动了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对城市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研究结论对科技发展、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证据,使得广东在今后能够更好的坚持以科技发展、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新疆建设用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BP神经网络在非线性领域预测中的应用,以新疆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选取1996~2006年总人口、城市化水平、GDP等10个因子,反映新疆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投资水平作为网络的仿真输入,对2007年新疆建设用地进行模拟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面积的相对误差仅为0.06%.最后针对新疆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重要因素.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并以云南省为例,在对城市化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模型,得出政府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正面作用的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厘清区域碳排放效率与各驱动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对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全面解析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和碳排放效率三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1)产业升级对城市化水平的正向驱动存在滞后性;(2)当城市化水平维持在一定阶段时,产业升级对碳排放效率为负向减弱的非线性影响,而碳排放效率对产业升级为正向促进作用;(3)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碳排放效率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呈“V”型;(4)鉴于区域异质性,各系统在上、中、下游区域的互动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竟虎  郑凤娟  杨东 《资源科学》2011,33(4):684-689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1997年-2006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分析了市域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除1998年外,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差距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看,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状态,而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则以兰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集约利用重心表现为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而经济发展水平重心则由西向东迁移。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协调度较差。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对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2000—2012年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并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10年来,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失调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是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总量生产函数和HP滤波方法,对1978-2004年间甘肃产出与投入进行了计量分析,测算了甘肃省全要素生产率及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就业、潜在产出和能力实现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冬季负积温资源的变化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小利  辛吉武 《资源科学》2007,29(4):114-120
利用甘肃省66个气象观测站1966年至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计算了各站的冬季负积温,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征,并建立了空间分布模型。利用EOF、REOF、小波分析方法等,分析了甘肃省负积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季负积温在空间尺度上可分为五个气候区;近40年来,负积温总体呈下降趋势,1985年是负积温变化的转折点;1990年代负积温平均值是各个年代中最小的,不同气候区在不同阶段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变化周期有所不同;为进一步了解负积温的未来变化趋势,采用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冬季负积温的预测模型,根据各气候区的预报模型可得到负积温预测值,用负积温拟合1966年~2000年的冷暖冬状况,拟合率为68%~95%,准确率为63%~94%,试预测2001年~2005年的冷暖冬状况,准确率在60%~100%之间。对各代表站2006年~2010年的冬季负积温趋势进行延伸预报,结果表明,2006年~2010年的5年期间,各气候区冬季负积温总体上低于历史平均值25%~35%,年际间的冬季冷暖变化不太明显,多数年份仍为暖冬。  相似文献   

15.
任成 《科技与管理》2014,16(6):18-22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评价江西省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江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整体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西北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两大子系统内部差异探寻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失调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对区域经济实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有着巨大影响.根据<2009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国第22位,科技进步增幅位于全国第8位.但与全国相比,甘肃省科技进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在政府投入、企业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发展是提高中国城镇化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基于广东省东莞和中山两市共56个专业镇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专业镇产业结构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业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会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并且专业镇的生存期越长,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城镇化水平提高效果越大.  相似文献   

18.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之一。基于Between-groups Linkage分类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本文确定了甘肃经济发展的4个类型区,发现了各类型区具有的特殊空间经济特征。这是缩小甘肃省域经济差异、制定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的基础支撑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作为研究的地域范围,从全省6个不同农业片区中选取若干从事不同农业产业项目的规模经营主体,对其规模经营的路径、模式、绩效、特点进行实地调研与个案解析,并用农业经济转化效率指数对2014年甘肃不同农业片区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水平进行聚类,总结提炼"高梯度"地区的成功经验与共性特征,以此为借鉴,提出了促进甘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该技术成本高昂,因此本文从能源成本角度,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以江苏、河北、甘肃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CCUS对省域碳排放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CUS的实施使三省的碳排放效率增加;采用CCS实现相同的碳捕集比例,江苏省碳排放效率增幅及经济效率降幅均最大。采用地质利用方法,在270元/tCO2捕集成本下,河北与甘肃的经济效率略有增加,而江苏省的经济效率则略有下降。CCUS的实施对各省碳排放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影响与各省单位能源成本、GDP和碳排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