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导现象,是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米林·昂尔斯通过实验发现的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当物体处在超导状态时,其电阻为零,并对磁场有完全的抗磁性。这种在低温(-273℃)具有超导电性的物体,被科学家命名为超导体。某些金属材料在特定的温度环境里其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极其独特而且用途很大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超导是指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导电材料的电阻趋近于0的性质。"超导体"是指能进行超导传输的导电材料。人类最初发现物体的超导现象是在1911年,当时荷兰科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等人发现,某些材料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3.
苏月琼 《世界发明》2002,25(1):20-21
超导现象,是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米林·昂尔斯通过实验发现的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当物体处在超导状态时,其电阻为零,并对磁场有完全的抗磁性。这种在低温(-273℃)具有超导电性的物体,被科学家命名为超导体。某些金属材料在特定的温度环境里其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极其独特而且用途很大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6(4):317-322
超导现象发现之后,物理学家经过70年的奋斗,终于在1986年底使超导转变温度突破了液氦(4.2K)和液氢温度(20K)的禁区,实现了在液氮温度(77K)以上呈现超导转变的“梦想”。1986年4月,瑞士科学家发现钡镧铜氧系化合物转变温度可达30K,同年底物理所赵忠贤等获得了转变温度为48.6K的SrLaCuO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并观察到这类物质在70K附近有超导转变的迹象。1987年2月物理所又发现了新的高温超导体。这种超导体是改进的钡基氧化物,主要成分有钇、钡、铜、氧四种元素,超导中点转变温度为92.8K,零电阻温度为78.5K。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于1987年2月 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全世界公开了YBCO的超导体组分,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的巨大突破,有可能使能源、电子、电工、交通、通讯、医疗和军事等有关领域发生广泛的、深刻的革命,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通常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会产生损耗,但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则不会发生损耗,这就是1957年由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共同解释的所谓超导现象。然而3位科学家并没有完全阐明超导现象产生的机理。最近,位于斯图加特的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物理学家两次对铅和铌的超导性进行了测试,发现了超导体费米表面迄今未被发现的一些细节,即电子在超导体费米表面运动时会形成能量空隙,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超导体发现100周年。100年前,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当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水银的电阻就完全消失了,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超导电性。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又陆续发现,一些材料远离绝对零度也能实现超导,这被称为高温超导。与高温超导相区别,在绝对零度附近的超导被称为低温超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58-358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铁基超导体。他们通过电阻率和磁化率测量表明,该体系的超导临界温度已达到了43K。该材料是除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外第一个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非铜氧化物超导体,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麦克米兰曾经断定,传统超导临界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9K)。而高于40K的临界转变温度.也有力地说明了该体系是一个非传统的高温超导体,从而使这类铁基超导体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日本科学家首先在掺F的LaOFeAs中发现了临界温度为26 K的超导电性。在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发现之后,虽然科学家发现了多种临界温度高于26 K的超导材料,但是都没有像这次这样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磁性元素铁不利于超导,而新发现的铁基超导体恰恰是以铁为主的化合物,其临界温度如此之高,完全与传统  相似文献   

9.
科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12,(9):24-27
Nature最新内容精选48K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性重现2010年发现的新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体为非常规超导体的研究探索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类超导体在常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约为32K,中子散射研究结果表明,这  相似文献   

10.
正超导电性是荷兰科学家Onnes在1911年发现的,它是指某些材料在其临界温度以下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现象,相应的材料称为超导体。如果超导体临界温度在常压下高于传统理论认为的"麦克米兰极限"(40K),则称为高温超导体。超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其研究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目前,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热超导”(或超导热),并通过导热现象与导电现象的类比,指出了“超导热”现象存在的可能性。 一,引言 导热又称为热传导,是传热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导热现象是由于物质分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热量)从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传递。对导热规律的研究在实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类对导热现象的认识最早可能起源于对热胀冷缩现象的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传热学这一研究领域,其中有关导热规律的研究已涉及到当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10,(9):8-9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8月11日报道,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不规则碎片形的内部构造可以提高超导体的超导临界温度,这种“无尺度网络”结构与互联网以及某些社交网络的连接方式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3.
当理想波色子气体被冷却到一个临界温度以下时将会发生相变,从而导致一种新的物质状态,这种相变称为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本文介绍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基本理论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1911年,人们发现了有些导体在低温下会出现超导现象,这种现象有奇特的性质: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但在此后长达七十五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是在极低的温度(23 K)下才显示这种超导现象,因此它们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家才在较高的温度(液氮温度77 K)下发现了一些材料的超导现象,这些材料通称为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发现后,它的很多性质陆续被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5.
科技博览     
科学家研制塑料超导体 塑料具有导电特性,正是这一发现促成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和艾伦·马克迪尔米德以及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分享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而塑料在特定低温状态下也具有超导特性,则属于历年已经“产出”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朗讯科技公司所属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报告的一项最新发现。 包括一名华裔科学家在内的贝尔实验室3人研究小组在3月8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权威科学周刊《自然》杂志上报道说,塑料超导特性的获得,是在大约摄氏零下270.8度。 超导状态即不对电流具有阻碍作用、或对电能造成消耗的“…  相似文献   

16.
正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和他的助手费利姆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5℃)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自此,超导电性研究在物理学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超导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出了5次(这里未计入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该大奖的一部分工作与二维超导直接相关),相继有10人获此殊荣。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和发现,不但具有潜在的  相似文献   

17.
超导体虽然早在1911年就被发现,但超导作为一项技术获得应用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特别是80年代后期,由于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超导体的应用有了飞快的发展。超导技术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在电力工业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现在已没有人怀疑了。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前苏联、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研制出不同容量的低温超导发电机。法国和日本还制造出转子和定子都采用超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发明》2002,25(12):34-35
从第一个超导体的发明至今已有91年,超导技术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曾处于沉寂状态。只是近30年来,超导技术的研究才有了长足发展,并被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用于能源、交通、电子及空间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高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突破77K即进入液氮温区,它使人们看到了在液氮温度下利用超导体优越性能的巨大潜力,从而在科学技术及生产应用上有了突破性的变革,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从高温超导体刚刚被发现时起就受到世界科技界极大的关注与重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它的性质,摸索其应用途径。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薄膜形式的超导体将是首先得到实际应用的超导体。因此在高温超导体发现的开始,科学家们就对制备薄膜的各种方法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有关“室温超导”的话题引发广泛热议,其爆炸性在于“室温”: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兰加·迪亚斯研究团队声称发现了一种“室温超导”材料,可在约20.6℃的室温条件和1万个大气压下表现出超导性。有不少专家对迪亚斯团队的研究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这一成果能否得到认可还有待验证。其实,近百年来,科学家在不停地进行“室温超导”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