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淳独特的水墨写意花鸟画风格对清代文人世花鸟画发展有一定影响,无论从诗、书、画的结合上,还是笔墨的淡雅的体现上,及题材的选择上都达到了文人画至真至美的高度。在当时的绘画领域里,文人画创作占有重要地位,细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清代花鸟画大家,他们的作品都受陈淳画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鸟画自从魏晋时期萌芽以来.历数发展,直到明代文人画潮流中,写意花鸟画终于勃兴起来。特别是徐渭独树一帜,创立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史无先例,开一代先河。水墨写意画到徐渭手里比前代更为简练、奔放,技法更为丰富,更加直抒性灵,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变革.真正地成为“大写意”。  相似文献   

3.
曹爱华 《教师》2008,(22):105-106
传统设色山水画自从六朝萌芽以来,形式上由隋唐的“大青绿”逐渐向宋元的“小青绿”“浅绛”山水画转变.设色由浓艳向淡雅,手法则由工致向写意发展这样一个大趋势,这形式背后蕴涵着深刻审美观的变化:画坛审美思潮由追求“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色彩宏丽的宫廷贵族的审美嗜好转变为挥洒自如、淡雅写意文人画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明代大画家徐渭独创的大写意花鸟画,在我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画主要特点有三;一是集绘画、书法和文学于一体,属典型的文人画;二是采用了酣畅淋漓的泼墨法;三是采用了豪放纵逸的大写意笔法。  相似文献   

5.
徐渭是中国明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奇才,他开创了笔墨纵恣、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派.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纵横奔放、构图巧妙、水墨淋漓,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影响甚远.写意花鸟画是一种即兴创作,必须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构图是其中的关键.讨论徐渭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将徐渭的花鸟画构图与宋代传统花鸟画构图比较,重点研究徐渭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样式以及对其构图形式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理论博大精深,有许多问题很难说的清楚和全面,特别是如何把理论支撑和技法很好的融合为一体。如何使学生既能从宏观上把握写意花鸟画,也知道如何循序渐进去学习写意花鸟画。从技法层面上来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花鸟画的技法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也是学习花鸟画最大的问题。花鸟画是需要经过图式表现的,对于表现的对象不只在观赏理念上进行分析和结合,更需要在于与人的切实感受运用上进行长期的磨练。  相似文献   

7.
双勾写意花鸟画是近几年形成的新的写意花鸟画形式。而双勾技法自古有之,双勾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一直隐现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梳理与探究双勾写意花乌画发展的历史,有利于人们对“双勾写意”这一独特表现形式引起足够的认识和关注,从而促进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花鸟画起源于人类的远古时期,经过漫长演变,从洞穴壁画"草图",到三代钟鼎图案,从画像砖上纹样,到宫殿庙宇装饰,终于在唐代从山水画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画科。五代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各创花鸟画法,开工笔和写意两大流派之先河,其后便衍生出没骨法、小写意和大写意,并随着院体画和文人画相斗相融,在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此消彼长,形成了流派纷呈的发展局势。  相似文献   

9.
大写意花鸟画,自明清以降一直风骚画坛。特别到了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先后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因此,后继者要在大写意花鸟画上有所拓展,确实是难如上青天,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下大写意花鸟画坛,可以说空前繁荣。然繁荣并不代表发  相似文献   

10.
在五代时期花鸟画华贵绮丽的画风中,徐熙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品<雪竹图>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墨与色的辅成结合,是花鸟画表现形式与技巧的一大创新,是传统花鸟画重心由工笔设色向水墨过渡的重大转折点.徐熙野逸画风的出现,为两宋开始兴起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对其后的花鸟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女性由于她们独特的社会地位,其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她们的创作,从题材上看,主要以花鸟为主;从表现技法看,大多偏爱工笔和兼工带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点、线、面是中国画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文章对“点”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中的运用和“线”的理论建构——骨法用笔、中锋用笔、方圆、迟涩、十八描法等用笔技巧以及“面”的黑白、“影”、“墨分五彩”、“石分三面”、“树少四枝”、“三远法”和“谨毛失貌”等表现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展开论述。笔者企盼能全方位、历史客观地把它们的缘由、过程兼之美学意蕴作较为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在此期间花鸟画风格发生了转变,由承袭黄筌"富丽工巧"的宫廷花鸟画逐渐转向于"清新淡雅"的世俗化花鸟画。世俗化花鸟画造型严谨、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追求人性化的情境,是对自然生活的再创造,将情、景、理融为一体,使宋代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4.
文人画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陈规,注重师法自然,强调笔墨情趣及诗文书法的结合,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性与抒情性,使后人观其画而像见其为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品与画品的统一。它随着文人士大夫心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审美取向,以致到明代万隆年间由徐渭为代表的画家出现了由"收"到"放"的绘画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元代,受其特定社会现实和艺术本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艺术创作变成了文人画家们抒情言志,怡情娱性的手段。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在元代得到了复苏与新变。元代山水画家所强调的写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写意精神的分析研究,再观照当下山水画发展之现状,我们能否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6.
文人画在明清之际已成为绘画的主流,但自20世纪初开始,对文人画艺术尤其是明清文人画的褒贬之争一直不绝于耳,明清文人画也在这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伴随着如何正确评价、如何客观认识的问题而始终处在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中。本文以清代文人画家孔衍栻及其画论《石村画诀》为导入点,分别从自我情感的抒发、笔墨独立性的确立及表现、创新求变意识的高涨三个方面阐释了明清文人画的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元代山水画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后人评元画为“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是从宋人画中的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严谨工整的画风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崇尚淡泊逸品、追求天真和自然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意笔人物画是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视觉艺术,其繁荣和发展却迟至“洋为中用”观念盛行、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二十世纪初期,而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哲学思想、文艺理论以及国际当代艺术信息的影响,中国意笔人物画开始呈“井喷式”多元发展形态,虽然其中对新材料、新技法以及西方艺术观念的追捧给中国意笔人物画带来画种身份和特征消解的困惑,但是“宁要创不完美的新,也不要守完美的旧”才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9.
"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写意画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的笔墨要求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境的,"书写性"的用笔是写意画的基本绘画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