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为加强和改进体育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体育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二者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辨证关系。体育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加以思考,研究,认清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素质教育前提下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与思考。1 素质教育的内涵建国以来,我们一直讲全面发展教育,所谓全面发展教育,长期以来是指德、智、体、美、劳均得到发展而言,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只有把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才会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可以认为,素质教育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点,结合我国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校园体育文化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及如何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成为时代对学校的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何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应从理论上加以明确,以培养健全的人为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既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同时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最终作用于人,要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完成教育任务。因此,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以人为本的理论为基础,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根本。那么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理论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呢?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全面发展?对此,马克思、恩格斯都曾作过较为系统的阐述。毛泽东同志也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由于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异化,造成了劳动者的异化。人变成了畸型的人,是人的异化。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性才能复归,个性得到解放,人才能自由地全面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进步中获得彻底解放的最高理想。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应该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  相似文献   

6.
一 改革的原则 (一)学校课程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指出:大工业生产中劳动变换是不可克服的自然规律,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把生产劳动与智育、体育结合起来,不仅是增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实质与终极目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外在参照系,以社会改革发展中运动员主体发展为主线,分析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运动员个人发展的潜在关系,进一步探讨体育事业发展动力的开发和利用,为更好促进中国体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和谐体育:体育本质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立和构建和谐体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体育理论创新的时代需要。和谐体育是人类和谐改造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三个维度构成:一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基础和出发点;二是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条件和机制;三是以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和落脚点。和谐体育具有绿色、休闲、人性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两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理论基础,接着提出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对策,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新疆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新疆独特的区情和人情、新疆青少年发展的身心特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特质,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要通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来促进新疆青少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综合性随着现代体育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学校体育理论逐步突破原苏联模式 ,人们开始从生物、社会、心理、教育、娱乐、美育、健康生活等角度来考察和开发学校体育在社会生活与促使个体全面发展中的多种价值 ,认识到体育教育不仅具有发展技能、增强体质的功能 ,还有育智、育心、育群等功能 ,从而确立了学校体育以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为现代社会培养个性、能力、品德、智力、体力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追求体育教育的综合性。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多元化传统的体育教育大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该体系涉及人的本质理论、劳动异化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等内容,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辩证法与唯物史观是该体系的理论基础。该理论体系的嬗变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最终构建起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完备的人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理论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它上可以联系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后接剩余价值论。本文以人的要素为核心,分析人与劳动、劳动异化与人的异化现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劳动和价值关系的辨析,资本主义世界中马克思主义利润率与资本增值率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科学性,进而探究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重要的发展方向,高师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师体育的教学中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对从事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牢固的基础。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强健的体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体育行为、优秀的从师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今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面临着诸多困境和瓶颈,马克思和弗洛姆通过对异化现象的分析和揭示,为我们考察现代社会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完善人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北京奥运会掀起了全国的体育热潮,青少年儿童更是激情涌动,希望我国各级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五育”理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看作有机统一的整体。“五育”的辩证统一和有机融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角度看来,教育活动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维度,这四个基本维度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五育融合”的内在逻辑基础。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不仅内在包含了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维度,也融合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教育活动,这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五育融合”不仅意味着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有机统一,而且还意味着人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方面。只有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具有丰富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德军 《课外阅读》2010,(12):35-35
“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也”。这两句话是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科学地阐明德、智、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也一贯把体育看成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在当今课改中,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