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若按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二册(必修)104-105页所述的操作步骤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苯跟溴反应的实验,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是向烧瓶中倒取液溴时,就有大量的溴挥发。其次是该反应放热,未反应的溴呈气体充满烧瓶,此时将反应液倒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又会有大量的溴蒸气逸散(若等待溴蒸气冷凝,需要较长时间,影响教学的进程),剧毒的溴蒸气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教材制溴苯装置的缺点:①药品用量多;②长导管对溴蒸气冷凝效果差,实验时导管口能看到红棕色雾,所以AgBr沉淀不能证明发生了取代反应;③反应后分离出无色溴苯时,有溴蒸气、苯的挥发,污染了教室环境;④红褐色的Fe(OH)3沉淀影响溴苯颜色的观察,所以不适合课堂演示。苏教版教材的装置也有上述①③④缺点,且冷凝管也没法完全阻止Br2的逸出,不能证明一定有HBr生成。药品用量大,要分离出无色溴苯,需反复萃取,污染教室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一个化学演示实验的增改山东省安亚市第五中学王春贵(262118)苯跟溴的取代反应演示实验,按课本4-14实验装置操作,由于本反应是放热反应,溴又易挥发,反应开始后挥发出的溴蒸气连同反应生成的HBr气体一起导出,这样HBr在导管口处遇水蒸气形成的白雾...  相似文献   

5.
苯的溴代反应实验的改进江苏如皋中学(226500)于厥冰一、实验装置如下图:A.反应器;B.洗气瓶;1.液溴;2.铁;3.苯;4.CCl4;5.蒸馏水二、实验步骤1.在反应器A内装入铁屑和苯,分液漏斗内加入液溴,洗气瓶B内加入CCl4、锥形瓶内装入水...  相似文献   

6.
在讲苯的溴代反应时 ,课本和教参上均未提到该演示实验中溴与苯的量的比例关系。许多师生都感到该实验难以控制 ,不是反应太慢 ,就是太剧烈 ,导致大量的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 ,污染教室环境。为了做好该演示实验 ,笔者经过实验 ,进行了如下改进。附图 实验装置一、装置变单孔塞为三孔塞 (或把烧瓶改为三颈瓶 )。一孔插入长直玻璃管 ,其余两孔分别用来插入吸有苯和溴的两支长滴管 ,如附图。二、操作1 药品加入顺序的改变往烧瓶 (或试管 )中加入少量铁粉 ,塞上三孔塞 ,固定。用两支长滴管分别吸入苯与溴 ,插入其余两孔中。先滴加三…  相似文献   

7.
a.改进的装置如图1所示。b.实验步骤。①给图1中的A,B,C,D中分别装入水、浸没过四氯化碳的棉花、滴有几滴2%硝酸银溶液的蒸馏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②在自制的弯嘴滴管中加入0.5g还原铁粉,关闭止水夹m。③向烧瓶里倒入3mL苯,用自制的长尖嘴滴管吸取液溴1mL,将滴管插入到苯的液面下缓慢图1改进的装置溴、苯混合液浸有CCl4棉花铁粉mnABCD地放出,用后的滴管放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④立即在烧瓶上塞紧橡皮塞并轻轻振荡,使苯和溴混匀。然后按图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m,n。⑤挤压弯嘴滴管胶头,将铁粉吹…  相似文献   

8.
1硫在氧气中燃烧a.反应原理。S+O2SO2SO2有毒,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亚硫酸钠和水SO2+2NaOH=Na2SO3+H2Ob.仪器与药品。硫磺、锥形瓶、软木塞、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d.操作步骤。①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磺,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点燃=图1②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锥形瓶里(锥形瓶内盛装约10mLNaOH溶液),塞紧软木塞,观察实验现象。①效果明显;②无污染产生。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非肉眼能观察得到,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又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9.
1喷泉实验的说明a.喷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强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如HC1、HBr、HI、NH3、NO2等气体极易溶于水,可用水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CO2、H2S等气体易被NaOH等强碱溶液吸收,故可用NaOH溶液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b.操作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要干燥,且烧瓶内气体要充满。②胶头滴管要预先吸入水或某种溶液。③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液体进入烧瓶后,注意打开玻璃管的止水夹c.实验失…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问题一:溴乙烷与AgNO3溶液相互混合会不会产生浅黄色沉淀?问题二:溴乙烷与AgNO3晶体相互混合会不会产生浅黄色沉淀?目前,在中学化学教育界,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课本苯与澳的取代反应,若按课本及《教学参考书》的要求进行演示实验,因澳剧毒,如果苯与溴的用量过大,且反应在加入铁粉的条件下立刻反应,由于反应放热,使易挥发的液溴挥发外逸,不仅影响HBr的检验,而且严重地污染环境.笔者进行了全封闭微型实验,有效地克服了上述不足,具体做法如下.一.装置(1)具支试管(2)苯与溴的混合液(3)带胶塞的铁丝,其下端经磁化后吸有铁屑(4)干燥管内吸足四氯化碳的绵球(5)盛有水的具支试管(6)气球二.操作按图装置并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大约2.ZmL和lmL的苯和…  相似文献   

12.
1 改进目的1 1 中学化学教材中苯的溴代反应的装置、试剂和操作存在下列不足 :1 1 1 液溴与苯的体积比 (1∶2 )过高 :表面积极大的还原铁粉作催化剂 ,反应一旦发生将异常剧烈。若铁粉的用量过多、加入顺序不当 ,有时会使反应液喷出 ,造成事故。1 1 2 实验设计不严密 :剧烈放热挥发出大量溴蒸气 ,长直管冷凝难以充分除去 ,将会对溴化氢的检验产生干扰。1 1 3 尾气吸收不完全 ,逸出的溴蒸气、溴化氢气体等有毒气体会造成教学环境污染 ,影响课堂秩序和师生健康。1 1 4 相对成本高 :用圆底烧瓶作反应器 ,液体用量多 ;还原铁粉需新制而且难…  相似文献   

13.
仪器装置这样改进后,可防止溴的挥发逸出,就是在夏季30℃以上的高温下做实验右边的锥形瓶中的溶液仍是无色透明的,实验易操作效果明显。(图) 原装置的缺点是将溴由烧瓶口处直接倒入  相似文献   

14.
中师化学课本演示实验10-13,苯和溴的取代反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定性实验。我们根据教材的演示方法进行操作经常出现以下问题:①苯与溴混和之后,反应便很快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带长导管的橡皮塞塞在烧瓶口上,操作起来极不方便。若操作稍慢,溴化氢和溴蒸气从烧瓶口喷出,严重污染环境;若操作稍有不慎,会使导气管接触水面而产生倒吸,使实验失败。②反应过程中,常有较多的溴随溴化氢逸出,影响溴化氢的检验。③实验分步进行,费时费事,不便于教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图1 苯溴取代反应装…  相似文献   

15.
题目:用图1简易装置可测定蛋白质中含氮量,操作过程如下:先将蛋白质、浓硫酸和催化剂(如硫酸铜)在凯氏烧瓶中用电炉加热(需长时间高温回流),蛋白质分解产生氨,氨与硫酸反应,然后向凯氏烧瓶加NaOH溶液,蒸馏使氨挥发,用盛装在锥形瓶中的硼酸吸收氨后再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装置略),经换算可求出蛋白质中的含氮量.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初中化学新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演示〔实验4-2〕,我们发现在烧杯中倾倒混和液时,不慎洒出,就会使实验失败。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图1 演示质量守恒装置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带磨口的锥形瓶容量250mL。2 实验操作a.在锥形瓶内加入约50mL硫酸铜溶液。b.用胶头滴管吸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把橡皮塞塞好。c.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重后,不需要取下,直接轻捏胶头滴管,使氢氧化钠溶液滴下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天平两端仍然平衡。该装置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实验装置图如下:1;2,3,4止水夹A苯B水CCC14DAgNO3溶液E溴F带细铁丝团的粗铁丝域细玻棒)实验方法:1.药品用量:苯5-6mL,澳2mL.2.用两个T形管将仪器如图安装.由于澳化氢和澳蒸气的强腐蚀性所用乳胶管宜短.3.关闭2、3;打开1...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二册 1 0 5面[实验 4-1 4 ]安排了苯跟溴反应的演示实验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问题 :①实验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由于溴易挥发 ,且有剧毒 ,本身又是放热反应 ,所以挥发出溴蒸气较多。②反应不易控制。由于反应物和催化剂一次加入 ,反应过于剧烈 ,不易控制反应速率。③产品检验。生成的HBr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的溴蒸气 ,造成对HBr中溴检验的干扰。我们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 ,对本实验做了多次探索和改进 ,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验用品及作用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 ,…  相似文献   

19.
苯的溴代反应是苯的重要性质之一。它证明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能被别的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在有催化剂 Fe存在情况下 ,苯与溴能产生下列反应。C6 H6 Br2Fe C6 H5 Br H Bra.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b.实验准备。1取 2 5 m m× 2 0 0 mm具支试管改装成反应管 ,底部制一约绿豆大小的洞 ,在洞口放少量石棉 ,用吸铁石吸取 3~ 4g铁屑 ,放入具支试管 ,在烧瓶中装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液面以低于具支试管底部1~ 2 cm为宜。2左锥形瓶内装有 CCl4,右锥形瓶中放入少量蒸馏水 ,并使导管口接近液面。3在分液漏斗中 ,先注入约 8m L 的苯 ,再取一支长细…  相似文献   

20.
铜和浓硝酸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第二册讲述硝酸氧化性时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上对此实验是单纯在试管中进行的,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逸散到空气中,既污染了空气,也危害了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防止以上弊端,加强环境保护,对本实验的改进显得很有必要,改进如下(装置如图1所示)。1操作步骤a.向大锥形瓶中加入3~5cm深的NaOH溶液,并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b.向一中等大的试管中放进几片铜片,然后将此试管插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浓硝酸后,立即在此试管上倒放入一个大试管。2实验现象可以看到试管内发生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