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性质是通过观察实验得来的。在做课前准备时,我采用课文中的实验方法,效果不理想。有一次,烧杯被烧炸了,蜡烛依然未灭。我仔细分析教材,认为这个观察实验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观察到当二氧化碳沿烧杯壁进入烧杯中时,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而且低的先灭,高的后灭,而不是考察二氧化碳量的多少。于是我对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第十册,<二氧化碳>一课中,有一个观察实验:在烧杯里固定两根蜡烛,一高一低.点燃蜡烛,然后,按图1中的方法沿烧杯壁倾斜倒二氧化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许多教师按这种方法实验,效果不理想,蜡烛不一定会灭.我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把实验器材略作改进,效果十分显著.实验装置如图2.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课中常遇到一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单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假如我们借助一些实验往往会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在烧杯里放两根点燃的蜡烛,一高一矮,将二氧化碳沿烧杯壁慢慢倒入烧杯里,由烧杯中燃烧的蜡烛熄灭来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由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来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个性质是由上述实验推断出来的,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补充了下面的实验。a.准备的材料。平衡…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第十册,《二氧化碳》一课中,有一个观察实验:在烧杯里固定两根蜡烛,一高一低。点燃蜡烛,然后,按图1中的方法沿烧杯壁倾斜倒二氧化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许多教师按这种方法实验,效果不理想,蜡烛不一定会灭。我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把实验器材略作改进,效果十分显著。实验装置如图2。图1          图2    具体操作方法:先取一个平底锥形瓶,先在瓶底放一些碱的粉末,加点水,使碱末湿润,接着把点燃固定好的蜡烛放在烧杯里。然后,向锥形瓶里加入醋,迅速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瓶口。把玻璃…  相似文献   

5.
1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实验的改进原实验方法是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CO2,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两个结论:(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倾倒CO2。在实际操作中,该实验方法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1)两个蜡烛往往同时熄灭.(2)既使有先后熄灭的现象,但时间差很短;现象不太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两种:方法一:两支短蜡烛分别用两根细铁丝系住,使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的底边上,另一支蜡烛放…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同学们都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若烧杯正放时,请同学们猜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给予解释。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会各种各样,实际上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由蜡烛的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次序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实验装置改动一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图2如图2所示点燃放在木块上一长一短的两支蜡烛,将木板放在盛有少量新制石灰水的水槽内,用烧杯把木板扣在水槽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方法是:“准备一个大烧杯,在这个烧杯里固定两根高低不同的蜡烛,点燃蜡烛。然后沿烧杯壁把二氧化碳倒人烧杯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8.
胡云 《考试周刊》2013,(50):147+120-147,120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0页课堂探究——灭火的原理(如下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原理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现象是左边第一个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原因是与空气隔绝,所以蜡烛熄灭。上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烧杯中究竟还有没有氧气呢?学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了实验进行了验证,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节时,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特意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烧杯中放人一长一短两支蜡烛,把一瓶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倒人烧杯中,蜡烛会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即说明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证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经课前准备,此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故上课时笔者选择了三位同学上台演示该实验,  相似文献   

10.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8年第12期中彭金荣老师写的《这样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好》一文,有些问题与彭老师商榷。 文章说,在做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观察实验时,发生了烧杯被(蜡烛火)烧炸,而蜡烛依然未灭的现象。可是我在演示实验和5个班的分组实验中,都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原因何在?我想:这可能是操作过程中,蜡烛火紧靠烧杯,使烧杯壁受热不匀而炸裂。因此,在烧杯里放置蜡烛时,必须与烧杯保持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1.
1改进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二氧化碳一节实验[5-11],若按书中操作,稍有偏差会造成上面蜡烛先熄灭,下面蜡烛后熄灭或上下蜡烛同时熄灭的结果,使实验失败。我们在教学中经过改进,具体方法是:在大烧杯内增放一支去底的大试管(管底参差不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本次改进用铁(铜)丝捆小玻璃管或竹管做阶梯组成两个"并排式高矮阶梯"代替一个"前伸式下降阶梯";用100mL烧杯代替250mL或500mL烧杯做反应容器,用一块玻璃挡板立在中间平分烧杯空间成两半便于倾倒二氧化碳;用生日蜡烛代替照明蜡烛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家下图中共有36个自然数,这些数字分属4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9个数字,9个数字相加之和均是45。请你仔细观察后,将这4个小组分开。哪支蜡烛先灭老师在一只大玻璃烧杯里放了两支点燃的蜡烛,一支长,一支短,然后往烧杯里注入二氧化碳。你知道长蜡烛和短蜡烛哪支先灭吗?人体里血管丰富,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如果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你知道有多长吗?人体中的血管阅读抢答获奖名单(2005年第十一期)张一品河北张家口市红旗楼北25号楼范雨粟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黎晓璐广西梧州市振兴小学张伟斌北京昌平区城关小学杨文琦广东广州市广花五路…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11日,在越城区的“第三届情满课堂——教师综合素质比武”活动中,3位初中科学教师上课比武的课题是“二氧化碳”。这是一堂带有实验的课,其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下而上熄灭的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通常是拿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CO2,在点燃烧杯中梯形铁皮架两个阶梯上的小蜡烛后,做一个教学演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对此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呢?所有的可燃物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熄灭吗?为答此疑,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个实验:将镁带先在空气中点燃,然后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瓶内壁产生大  相似文献   

16.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初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实验在"推测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及"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处存在以下不足: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会在烧杯内壁形成水雾,但在实际实验操作中,火焰上方烧杯壁温度高,烧杯壁易发烫,出现的水雾随即蒸发,现象不易捕捉,若烧杯离火焰稍远,则没有明显的水雾现象;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浑浊,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因烧杯放置时间长短、内壁石灰水多少等因素影响,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极不明显;蜡烛火焰熄灭后白烟的点燃,因吹蜡烛时用力大小、熄灭前蜡烛火焰大小、燃烧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学生实验时白烟重燃实验成功率低(见图1)。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取硬质玻管或无底的坏试管一支(玻管的长度略大于烧杯高度),大的滤纸一张在中间挖一个玻管口径大小的孔,套在上述硬质玻管或坏试管的一端,粘牢,做成一只上部巾纸组成、下端由玻管组成的漏斗,把白铁片弯成三个阶梯.二.实验装置图:三.实验过程:点燃三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三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人大烧杯中,然后再把特制的漏斗放入烧杯,向漏斗里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四.实验时的注意点:1.纸漏斗下端管口应靠着杯壁放下,末端试管口接近杯底,随着二氧化碳的倒人,将漏斗慢…  相似文献   

18.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相似文献   

19.
“哪支蜡烛先灭”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引言中的第1个实验,也是初中物理的第1个实验。该实验让学生分别观察到长、短蜡烛都有可能先灭,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一会儿长蜡烛先灭,一会儿短蜡烛先灭呢?由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该实验只做一半。若长蜡烛先灭了,短蜡烛先灭的实验就不做了。使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短蜡烛先灭的实验难以成功。经笔者所在教研组共同研究.短蜡烛先灭的实验是可以成功的。现将笔者的做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a.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此实验是把无色的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里慢慢倒入立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把空气排出,使两支蜡烛自下而上先后熄灭。倾倒时,需谨慎小心,让二氧化碳沿器壁流下,若操之过急,会使高位烛火先熄灭,或同时熄灭,导致实验达不到原设计要求,而且也少了实验的趣味性。对此实验略做改动,成功率可达100%。在立有蜡烛的烧杯一侧插入一塑料板或玻璃片(不可全插到底部,底部要留有空隙)。在一侧倒入二氧化碳,速度快慢都会使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补充实验:用一个大烧杯倒扣住3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