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铭珍 《北京档案》2010,(11):44-45
今阜成门内大街有一座高大雄伟的白色覆钵式佛塔,人们习惯称它为白塔.白塔所在的寺院,正名叫妙应寺.  相似文献   

2.
兰若 《山东档案》2010,(1):66-67
在鲁西南偏僻的小城单县,巍峨矗立着两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坊,一座叫百狮坊,另一座叫百兽坊。它们的存在,使古老的县城增加了几分庄严肃穆,也折射其厚重而不凡的文化底蕴。据《单县志》记载,  相似文献   

3.
文楚 《浙江档案》2001,(1):40-41
"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杜甫).撒布在椒江入海口外台州湾内571座岛屿之一的一江山岛,静静地横卧在东海万顷碧波中,葱绿覆盖,白鹭翱翔,没有尘嚣,乃至没有炊烟,洁净无瑕.但是人们可知道,45年前,在这里发生了一场威震八方的陆海空立体登陆战.何以?矗立在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中心枫山之巅的一座巍峨的"解放一江山战斗纪念塔"可以作证.  相似文献   

4.
一笔丰富的思想遗产 暂且让我们将视线闪回到1938年冬季的陕北。这年冬季,人们看到毛泽东常穿着灰布棉袄,脖子上围着陕北老百姓常用的毛巾。那时毛泽东住在陕北凤凰山的一个窑洞里。凤凰山往东六公里,有一个叫桥儿沟的地方,就在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沟口路边,矗立着一座全部用石头砌成的颇见气势的天主教堂。这年10月的一天,毛泽东走进这座教堂,参加了中共中央六  相似文献   

5.
神州迎春绿,江山映日红。在舞钢市龙泉湖畔、马鞍山南麓,一座座工厂矗立,一颗颗新星升起,一曲曲凯歌奏响,一条条捷报频传。国营、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举目四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切,都与院岭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金甫的将旗帅风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哭墙广场戒备森严,内外都有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层层把守。这里对游客自由开放,却禁止穆斯林入内。徘徊在广场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前方矗立着的两座庄严的清真寺;转几个弯,又能遇上基督教圣墓大教堂……这就是为信仰而生的耶路撒冷,也是叫人爱恨交加的耶路撒冷  相似文献   

7.
有位叫王云风的诗人,1938年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万重山,难又险,仰望圣地上青天。延安路上人如潮,青年男女浪滔滔。""圣地"一词一举道出了当时延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如今,这座矗立于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古城,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依然备受世人的瞩目和敬仰。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不仅诞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而且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祥  相似文献   

8.
山东胶济线中段,紧靠铁路有一座奇峰独秀的孤山,孤山脚下有一个大村叫圈子,圈子村是全国著名革命烈士张适同志的故乡.圈子村东,离张适故居数百步,有一座昌乐人民为他树立的纪念碑.而张适同志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忘我奋斗的丰碑,却永远矗立在东北三省的白山黑水之间.  相似文献   

9.
古都北京风景秀丽,寺庙众多.与北海白塔东西遥相对应的是妙应寺白塔.妙应寺座落在西城阜城门内,由于寺内有一座体形硕大的藏式佛……  相似文献   

10.
地球表面矗立着无数的山峰。山峰中的极高者最令我们仰望瞩目。那里是人类的禁区,是神的家园。如西方的阿尔卑斯,如东方的昆仑,几千年来曾引得人类萌生多少遐想与向往。为了与神相见吗?为了证明人类自身的神性吗?反正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前仆后继,在向一座座高山奋力登攀!一批批的人死去或失败,但一批批的人却践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努力。胼手胝足,不畏凶险,置生死于度外。终于,这座山登上去了,那座山也插了人类高擎的旗帜。尤其是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一次次矮在了人们的脚下,相信即使有神灵存在的话,他们也会为之吃惊的。然而有为数不多的山峰仍在拒斥着人类。位于中国西南部的梅里雪山便是其中的一座。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披一身银装倚天独立,一直向人类显  相似文献   

11.
在西安,我住闹市的一角,门前没有山,也没有河,但是依然有风景。每天看的是城市的风景。 西安城内东南角,有一条街道叫建国路,名字是后来改的,1949年之前叫玄风桥。“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西安时的公馆就建在这里。小街直对的城门叫建国门,门开于“文革”时期的1968年。是为了红卫兵造反和游行方便。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章丘市城区西北有座一百多米高的女郎山,山上建有一个广播电视转播站。转播站站长叫闫发孟,孟站长领导下的工作人员就是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和老伴。说起闫发孟,人们常称他是女郎山上一棵栉风沐雨的劲草。  相似文献   

13.
在本溪,“诚忠山”的名字鲜为人知。“诚忠山”是日本侵略者侵占本溪(当时称本溪湖)时,为其驻扎所在地的一座山所起的名字,意思是日本侵略者虽与日本远隔万水千山,但效忠日本天皇的精神永驻心间。“诚忠山”原名叫顺山子,位于本溪城内,是骆驼岭山脉南麓一座东西走向的小山,位置  相似文献   

14.
杨江 《云南档案》2007,(12):9-10
<正>在云南丽江永胜县六德乡的东面,有一座他留山,山上有玉水、营山、双河三个行政村,居住着四千多他留人。他留山最早叫红泥山,后因居住着他留人而得名。他留人最早也叫他鲁苏,解放后划为彝族支系。他留人意为外路人,也就是说,他留人的祖先是从外地迁徙来的。据他留人的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明朝洪武时期从湖南迁徙过来的。那么,最早的他鲁苏为什么又改名叫他留人呢?这里面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15.
走笔西安     
在西安,我住闹市的一角,门前没有山,也没有河,但是依然有风景.每天看的是城市的风景. 西安城内东南角,有一条街道叫建国路,名字是后来改的,1949年之前叫玄风桥."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西安时的公馆就建在这里.小街直对的城门叫建国门,门开于"文革"时期的1968年,是为了红卫兵造反和游行方便.  相似文献   

16.
在北海公园的西边,有一个叫做"团城"的建筑。团城里有一座五瓮亭,亭中陈列着一只很大的雕琢得非常精美的玉石酒瓮,它是在公元1265年制作的。当时叫黑玉酒瓮,也叫"渎山玉海"。这个玉瓮是在元代的北京城奠基的时候雕琢成的。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的骑兵突破南口天  相似文献   

17.
巍巍清凉山,矗立延河边。山不算高,但爬到山顶,也要出一身汗。解放日报编辑部、新华社和中央印刷厂就设在半山的窑洞里。解放日报前任总编辑杨松,就长眠在山顶上的一棵松树下。我到延安后,还没有爬过这座山。当我爬上半山腰,在一个窑洞里,首先见到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余光生。余光生同志很热情,也很健谈。他向我介绍了解放日报的情况,说明了要我来报社的意图。他说:“整风以后,解放日报不但要很好地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加强指导作用。现在报社对根据地的工作写不出文章来,根据地的新闻很多,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临沂城东百余里处一个青松环抱的马陵山麓,矗立着一座朴素而庄重的烈士塔,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区在战火弥漫中修建的.方形的石牌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光荣殉国指战员英名.在这些用刀和剑刻写出的烈士名中,有一位叫曹秉衡,是前线记者.虽然,这些"殉义沙场骨也香"的烈士,牺牲已有三十多年,碑文字迹已风化,剥落,但这些用鲜血凝结的闪闪发光的烈士业迹,在与他们共同战斗过的人们心坎里,是永不磨灭的.(一)好文化工作者1944年冬,八路军山东军区组织发起重大莒县战役.为作好军事宣传,中共山东分局  相似文献   

19.
庄河县城正北3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蓉花山。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山顶上长着一朵蓉花,花香四溢,沁人心脾。人们称此花象征着吉祥,会给山下百姓带来好运。可是,人们还没等到它显灵时,却被蛮人铪挖走了。从此,山下百姓累代受苦,饱尝贫穷生活的艰辛。如今,传说被蛮人窃走的那朵蓉花再次降临蓉花山顶。  相似文献   

20.
清末修建的兰州黄河铁桥历时近百年,至今犹巍然屹立在白塔山下波浪翻滚的黄河之上。修建铁桥的决策者陕甘总督升允和具体主办者兰州道彭英甲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人士,将随着时间长河对铁桥文化内涵的不断增益而被人们永久称道。然而,当时的代理兰州府傅秉鉴却因其给升允的一份上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