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一世纪初,老一辈“淮扬三杰”中,周焕文、王浩然较为年长,张锦荣则为后起之秀。张锦荣,扬州人,接触纹枰即沉迷其中。因慕名,而师从王浩然,为王的入门弟子。由于勤学苦练,张锦荣逐渐能与其师并驾齐驱。当时扬州象棋界“孟尝君”张毓英宅内举办锦标赛,遍邀东南各地的好手参加,最具戏剧性的是,张锦荣力战号称扬州象坛盟主周焕文的20局棋,竟局局采用“仙人指路”斗柔功。当时张毓英为试探他,局前悬彩金,起初数局周焕文非和即负,后来则泥足深陷,欲罢不能。赛完20局,周焕文全无起色,如此片甲  相似文献   

2.
朱剑秋在华东棋坛上享盛名,到如今已有半个世纪了。他今年高龄79,在弱冠的时候,成就已属不凡,居然和七省棋王周德裕、双枪将窦国柱齐名,称为“扬州三剑客”。那时扬州棋风鼎盛,老前辈中,还有王浩然、周焕文和张锦荣(扬州老三杰)等,都是名手。朱剑秋对王浩然倾慕尤深,屡次要向王请教。当时王住在扬州城里弥陀巷,朱寓彩衣街,相隔并不很远。可是王年事已高,又爱好围棋,并在内河轮船公司任职,  相似文献   

3.
第一局 中炮过河车VS两头蛇 所谓“两头蛇”最早出自20世纪20年代前辈棋手七省棋王周德裕与扬州三杰之一张锦荣之战,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冬眠之后,在新千年中期,两头蛇逐渐高昂双头,在大型比赛中重露芳容。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全国象棋赛分区预赛在扬州举行,棋孟尝张毓英先生欣然出任副总裁判长。他老当益壮,豪兴不减当年,每天都要复盘选局。在众多的名手战录中,他最感兴味的是杭州刘忆慈的仙人指路进兵局。 一个轮休日的下午,棋孟尝邀约我与刘忆慈共赴寓所,在小宅的小客厅里,三人一起品茗论弈。张老说:“得先起着兵三进一,此着深长淡远,可守可攻。敝郡名家王浩然、张锦荣等(此两人与周焕文并称淮扬三杰)谓之仙人指路。凡遇劲敌,未审虚实者,即以此着探视对方。若亦应以进卒,则先手仍在。应以当头炮,则难  相似文献   

5.
相信所有与我一样痴迷象棋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在街头看到残棋艺人设下的江湖残局,总要驻足看上一时半刻,明知自己实力不济也很想身体力行,实践一下,因而为此交点“学费”也是常事。 现在问题就简单多了,著名排局家朱鹤洲先生所著的《江湖排局集成》一书将大大满足你争强好胜之心,而且也不必担心花上高昂的学费。 朱鹤洲先生早年师事“扬州三杰”之一张锦荣的堂侄张宝昌,酷嗜古今排局,每每必穷其变化而方休。本书所列残局均为朱先生多年潜心搜集的江湖棋局,共有190局之多,其中包括“七星聚会”、“野马操田”、“带…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27日,我国年事最高的象棋大师朱剑秋先生在其上海寓所内无疾而终,享年86岁。噩耗传来,棋友们无不为之唏嘘叹息。棋坛上的一颗巨星虽然陨落了,但是朱老一生中的辉煌战绩仍然熠熠生辉。 朱剑秋先生,江苏扬州人,生于1909年。早在学生时代便在强手如林的扬州棋坛上崭露头角,深受扬州棋坛执牛耳的名将“慢国手”张锦荣的赏识,被视为“劲敌”。  相似文献   

7.
鲁圣斗炮风     
杨州窦国柱(先负)青岛邵次明(1937年5月弈于上海)列手炮 1937年5月中旬,年近花甲的青岛邵次明老先生,应上海市青年会宋福华与“棋王”谢侠逊之邀,第一次南下。这位衣不入时、貌不惊人的山东“棋圣”,初时并未得到观众的重视,可是在上海的多次表演赛中,当时称雄华东的几位名手,如“双枪将”扬州窦国柱、福建莆田“炮王”连学正、上海冠军“慢金刚”鲍子波等都盖不住他的锋芒,使观众相顾失色! 本局是邵老与“扬州三剑客”之一窦国柱交战的实录,由此可以一窥邵老精于“斗炮局”的硬派作风。 1、炮二平五 炮2平5 …  相似文献   

8.
"常胜将军"的窘事──万启有记略徐清祥在现代中国的象棋史上,南京的万启有恍如一头游龙,于本世纪初至抗日战争前,弈游江南和华北各地,先后到过杭州、上海、宁波、北平、扬州、武汉等许多大、中城市,与国手谢侠逊、林奕仙、张观云、窦国柱、周德裕、王浩然、林荣兴...  相似文献   

9.
据他称,当时凡北平大赛,尤其是彭述圣在北平期间的比赛,他既当监局,又是记者兼编辑,直到1935年,他调到青岛税务局后,方由孙经存接替继续在《小小日报》上写“象棋谈”。胡兰荪后来因爱子早殇,急火攻心,以致半瘫,但爱棋之心不灭。1949年曾以左手(右手已瘫)握铅笔给福州《象棋月刊》主编林幼如先生写了一封有关回忆彭述圣在北平活动的大概情况,摘录如下:“……彭在平与诸名手角,皆鄙人为监局……那健庭、张德魁二国手各负二局不开张……那健庭共十一局,负多胜少,永不再斗,畏之也。张德魁不服强大,七、八局一面倒,永未胜一局…  相似文献   

10.
1.巴西球星拉易的哥哥苏格拉底,不但会行医和画画,而且也是一位歌手,其灌录的唱片曾销售15000多张,在巴西及南美大陆影响深广。 2.与苏格拉底并肩作战的队友儒尼奧尔能歌善舞,他灌制的唱片曾销售45000张。 3.英格兰的两届欧洲足球先生、“米奇老鼠”——凯文·基冈,他录制的《胜利属于你》、《自由的比赛》等歌曲,使无数歌迷如痴如醉。 4.“任意球之王”普拉蒂尼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歌剧演员。每当法国队在世界杯的每场比赛前奏国歌时,总由他高声领唱《马赛曲》。 5.“球王”贝利以浑厚的男中音和细腻而不失奔放的自编歌曲,在美国和巴西乐坛轰动一时,他自编自唱的电影插曲,曾编排在美国电影《球王贝利》中。 6.荷兰球星古利特,不但能够谱曲,还是一位摇滚歌手。他曾组建了一个“新时代”乐团,他谱写的《不是舞王》,曾获得荷兰流行音乐歌  相似文献   

11.
“虫斗”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自“信虫”这一词汇被众多球迷推而广之后,中国的信虫数量与人口数量一同增长,并在近几年达到了顶峰,不少虫虫为了回信甚至发起大规模的轰炸。而信虫与信虫之间的竞争同样日益剧烈,引发了不少激烈的“虫斗”。发生在我班里的虫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面,就给大家说说我班上那场没有硝烟的“虫斗”。  相似文献   

12.
天降信使     
英格兰超级联赛作为信虫的福地之一,长期受到信虫们的青睐,是信虫们的主要攻击目标,也是新虫树立信心的好地方,因此,我们栏目也连续第三期选择英超方面的样信为例,本期样信是写给曼联队和荷兰国家队主力前锋,有“禁区之王”之称的范尼斯特尔鲁伊的,随着本赛季曼联的回信率有所上升,笔者就收到了他们的全家福,范尼的回信率更是惊人高,不少信虫都收到了他的签名照,他的热情使他的人气在信虫中飙升,成为了信虫们的宠儿,给他写信的虫虫也越来越多,本期样信就是其中一封,这封信来自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张强同学。  相似文献   

13.
棋人合一     
《围棋天地》2005,(17):17-17
“要是我,爬也要爬到赛场。”记得这句话是出自“斗魂”赵治勋之口。以赵治勋的个性来看,他说得到也是做得到的。1986年,他在棋圣战决战中的“轮椅对局”震惊了棋界。  相似文献   

14.
胡震洲与锦州赵文宣、天津吕锦波同为华北棋坛的三大“慢国手”。 1935年《盛京时报》举办的沈阳市赛,以及1937年和1941年的两届东北、华北埠际大赛,胡震洲均夺得桂冠。 他棋风沉稳浑厚,对中残局颇有研究。与天津田玉书、锦州赵文宣并称为“华北三杰”。 他曾南下上海,希望与棋坛上大名鼎鼎的周德裕交流,却未能实现。最令人惋惜的是,此时已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了。  相似文献   

15.
开局有一套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帅l的繁华美景与文采风流,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魂牵梦绕之地。扬州与琴棋书画也有不解之缘。唐朝诗人杜牧一生酷爱围棋,可称高手,他在扬州为官时留诗甚多,二十四桥、禅智寺均是他常留之地,并在美景雅棋中体味到闲情雅兴。“撙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而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两大棋圣范西屏与施襄夏,晚年更是客居扬州,潜心著作。西屏的《桃花泉弈谱》,与定奄的《弈理指归》,便是成书于扬州时期。当然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范施二人的巅峰对决“当湖十局”。  相似文献   

16.
明七子之首王世贞曾盛赞鲍一中的棋艺“譬之用兵,鲍如淮阴侯,有博沙之巧”,又作诗赞曰:“永嘉鲍生弈者师,十七人中称国手。丁卯桥头遇杨相,藉其文章呼小友。”淮阴侯不必多言,汉初三杰韩信是也,“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被后世誉为“兵仙”。  相似文献   

17.
他和胡震洲、赵文宣并称为“华北三杰”;他棋风绵密细腻,行棋轻灵善变,对局中常有鬼斧神工之妙手;他曾赴青岛征战,在与连学正、陈天才、邵次明、徐词海、侯玉山等人的交锋中,连战连捷,为天津棋界争得了荣誉;他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积平生棋战之心得,完成了《蕴秀斋象棋谱》的撰写。他就是———田玉书,山东武城人,1913年出生于天津。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田玉书学会了象棋,并从此醉心其中,后经过天津老一辈名手庞蔼庭的点拨,棋艺水平进步飞速。1936年在天津青年会举办的一次全市象棋比赛中,田玉书一举夺魁而名震津门。…  相似文献   

18.
《新体育》2007,(6):11-11
4月23日,曾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两获1500米自由泳冠军的“中长距离自由泳之王”哈克特来到了北京。这位泳坛巨星在北京奥运会的前一年来到这里,对他来说意义特殊,而对中国游泳队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19.
陈树群 《收藏界》2014,(6):83-86
在晚清近千名浅绛彩瓷画师与匠人中,顾海林、张肇源、程友石、胡友侬因其作品的雅致、文气而被浅绛彩瓷收藏者称为“浅绛四文士”,其中顾海林和张肇源因同在江西鄱阳云林阁绘瓷,被称为“云林阁二君子”。扬州派画家顾海林在鄱阳绘瓷本人曾有文章专门论述,本文再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下张肇源。  相似文献   

20.
围棋有诸多雅称,而最有名的莫过于“坐隐”和“手谈”。尤其是“手谈”一说,至今还为人们所乐道。“坐隐”和“手谈”,典出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巧艺篇》日:“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王中郎就是王坦之,字文度,东晋简文帝时,他先后担任侍中、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因为曾经兼任过北中郎将,所以人称他为王中郎。支公,即支遁,东晋著名僧人。字道林,世称“支公”或“林公”。俗姓关,东晋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与王坦之是同时人。这些都是棋迷朋友们很熟悉的围棋掌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