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幼儿爱慕虚荣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幼儿爱慕虚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以成功塑造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而蜚声全世界。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集中体现了她的强烈虚荣心,她出身低下,却向往着过高雅和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这一点,已成公论,毋需赘述。值得探讨的是,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其丈夫路瓦栽就不爱慕虚荣吗?  相似文献   

3.
薇拉洗个澡     
《英语辅导》2016,(8):8-9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好虚荣的人,是用一件富丽的外衣遮掩着一件丑陋的内衣。”可见爱慕虚荣并非好的品德。故事里的毒蛇薇拉由于太自恋、太爱慕虚荣,飘飘然忘乎所以,把软水管错看成蛇了。  相似文献   

4.
五第二个星球上住着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他看见小王子来了,大老远就喊起来:“啊!太好了,有一个崇拜者来拜访我了。”在那些爱慕虚荣的人眼里,别人娟成了他们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5.
大象出了名     
爱慕虚荣的大象再也出不了名了。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项链》,是一篇深得学生喜爱的小说,通过教学,学生对爱慕虚荣、贪图奢华的危害性也有较深刻的认识。但有很多学生,总是片面地认为,玛蒂尔德虽然爱慕虚荣、贪图奢华,但如果项链没有丢失,悲剧就不会发生。他  相似文献   

7.
鱼目混珠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满意,一个叫寿量。满意非常勤劳还很会做生意,后来成了一个有钱的商人。寿量却好吃懒做,是一个穷光蛋,但他又非常爱慕虚荣。  相似文献   

8.
父母的虚荣心必然刺激孩子追求虚荣,这是爱慕虚荣的父母常常意识不到的。爱虚荣的父母很重视孩子生活的外部,喜欢在孩子的吃穿打扮等方面与别人攀比。爱虚荣的父母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孩子的优点,过高评价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成绩和长处对父母来说比对孩子本人还重要。  相似文献   

9.
曾春晖 《课外阅读》2011,(2):195-195
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塑造了美丽动人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丢了项链,因赔偿项链而品尝十年艰辛生活。不记得谁说过“女人,你的名字叫虚荣”,虚荣心,女人皆有之。玛蒂尔德向往过高雅奢华的大资产阶级生活,希望在舞会上成为男人赞美的焦点,女人羡慕的妒点。当时,许多小资产阶级家庭都存放有虚荣的染缸,玛蒂尔德染上虚荣之色,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可玛蒂尔德因为偶然丢了项链,因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品尝了穷苦人家的辛酸,不禁令人为其命运唏嘘。  相似文献   

10.
《项链》是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说。它辛辣地嘲讽了法国小资产阶级妇女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所造成的不  相似文献   

11.
过了一会儿,天边的晚霞褪尽了,彩云姑娘那件美丽的外衣也不见了……这朵爱慕虚荣的彩云偷偷地哭了起来,颗颗悔恨的泪珠掉了下来。化成一阵细雨轻轻地飘落在干枯的小草上。  相似文献   

12.
年少的时候我是个爱慕虚荣的女孩子,不仅在成绩上与班里的其他女孩子比拼,在衣饰和情书上,更是不肯向她们服输。当然这些是在暗地里较量的,一旦被某个爱嫉妒的人上告了老师,这样的虚荣转瞬间就会灰飞烟灭,只留下尴尬和羞耻给自己。我与文康的初恋,便是在这样的小心和甜蜜里,越过几何老太的耳目,悄悄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泊桑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玛蒂尔德这一女性形象长期以来始终是读关注、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常规教学中,一般对她的评价认为她是一个庸俗鄙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安现状,爱慕虚荣,所以才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并对她的虚荣心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以致玛蒂尔德其人竟也成了“虚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高校贫困生的增多,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凸现出来:“倚贫卖贫”、自我封闭、爱慕虚荣、仇富等。本文将结合一些案例分析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莫泊桑在《项链》中不仅讽刺、鞭挞了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同时也为默默奉献的路瓦栽先生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16.
《红领巾》2008,(10):25-25
小帅的确是有些爱慕虚荣的。人呢,都必须有一份自尊心.但自尊不能过分,一过分就成了虚荣,这对一个人的心理是很有害的。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虚荣就打肿脸充胖子,这不就像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一样吗?最终反而弄巧成拙,丢了面子。虚荣心甚至会让我们变得冷酷、偏执,就像小帅。  相似文献   

17.
境由心造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或贫穷或富有,会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但一个人幸福、快乐与否,却完全在当事人的主观感受。”这是我看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后的深刻感触。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妇女,她出身下层职员家庭,地位卑微,却深受上流社会的诱惑,爱慕虚荣,结果为一时的风光,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其实,在当时,像玛蒂尔德这样爱慕虚荣的人屡见不鲜。他们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们的快乐只是建立在不断追求享乐的过程中,甚至超出了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记得莫泊桑曾说过:“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女主人公追求虚荣,爱慕虚荣这一主题出发,分析了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集中阐述了玛蒂尔德、路瓦栽和佛来思节夫人三人的真诚与善良。结合教学,强调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宽宏大度等人性之美,是当今中职学生所需要培养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鉴赏了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认为玛蒂尔德并非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在她及其丈夫身上存在着耀眼的人性美光辉,作者对他们是同情和赞扬的。  相似文献   

20.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写的是一位爱慕虚荣的小职员妻子——玛蒂尔德借了一串“珍贵”的项链去舞会上出风头,丢了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