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侯孝贤是东方风格电影的杰出代表,在长镜头中呈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却能透视出整个时代的宏阔画面。影片不夸张、不粘滞,往往时间跨度很大,显示出导演表现时代的野心。《戏梦人生》、《悲情城市》、《千禧曼波》真实、平淡,本文将从这三部影片出发,深入阐述侯孝贤电影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沧东的《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原著《烧仓房》,同时融入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中的元素。在延续村上原著风格基础上,围绕"剥橘子"和"燃烧"两个核心意象,影片建构了整部电影的符号谱系。意象的丰富所产生的虚实效果又与村上小说一贯气质相符。在对原著改编过程中,影片《燃烧》还加入了对韩国社会阶级分化、青年失业、女性生存等问题的本土化改写,开放式双重结局的设置也从心理层面上剖析了当下韩国青年的现实境遇。最后李沧东对影片主题进行了哲学式升华,表达了寻找的失落、人生的孤独等共通的人类情感,并实现了对电影媒介的指涉。  相似文献   

3.
<正>经典影片与文学名著一样都是我们的精神盛宴,从影片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开展微写作训练活动,是让语文教学"开放而有活力"的理想途径。一、回顾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的故事情节经典影片往往都有吸引观众的故事情节,如《泰坦尼克号》表现的是灾难中的人性,它以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知、相爱、相离的悲情故事贯穿始终。能概括电影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整体感知影片、掌握影片轮廓的一个重要前提。电影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电影《禁闭岛》以独特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二战退伍老兵人格分裂的故事。为成功营造故事的神秘诡异气氛,导演在画面的处理上极为细致。无论是色彩的基调,还是人物服装、场景和环境色彩都处处显示着导演的用心,充分发挥了色彩在电影中刻画人物心理情感、表现影片风格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顾长卫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多采用主观镜语,有意识地在质朴的电影画面衬托下,凸显生活中小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影片中展现的大量富于生活质感和象征意义的细节,不仅增添了影片的时代气息,且令观众对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印象深刻;匠心独运的电影色彩生动地表现了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情绪;出人意料的节奏处理给小人物悲情的生活带来一抹鲜亮。以及巧妙的声音处理和同步音画效果等,都成为顾氏电影诠释他电影中人物的镜头语言。  相似文献   

6.
周建华 《海外英语》2012,(10):213-215
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通常被认为是对原作的背叛。甚至一些电影艺术家也认为电影是一种由"照相术"发展而来的较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文学中抽象的概念和意象美是难以用直观的影象来表达的。《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含义深远的意象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小说及其电影改编作品的意象,探讨抽象的文学意象是如何被移植到电影中的,从而突出改编的价值,解构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7.
《咏怀诗》艺术风格上的悲情美,既是魏晋时期“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影响的结果,也是阮籍悲剧人生的艺术化表现。悲剧性意象的选择、悲剧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以及特殊句式的使用是其悲情美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已经显示出相对卓越的效果。声音蒙太奇,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强化影片在画面内容上的真实性;它可以渲染影片故事的节奏情绪;达到极佳的视听效果;它能够使影片的内容展现出多方面的表达;它可以深化影片的主题,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使观众在无形之中融入到影片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9.
影片《奇迹男孩》是一部颇具艺术探索性的作品,本文基于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视角,就作品中的叙事主体、话语行为和聚焦形式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作品在叙事主体上,用画内和画外的"我"者叙述人呈现故事;在话语行为中,运用多样态的细节处理;在聚焦形式上,采用多元聚焦方式投射在不同的叙事客体上,透过隐喻意象和温情表达,谱写了一首身体缺陷儿童顽强成长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10.
小说《龙子》经过多次改编,于1944年拍成同名电影,使之成为一部助战影片,剧本讲述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入侵日军的故事,因此,对原著情节进行删减是可以理解的,影片在情节上的取舍是为了更切合电影主题的表达。因为电影的表现手法相对独特,在对电影表现手法的表现与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增进电影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1.
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动物小说,必须依靠很强的描摹力,描出形象,构成画图,缀合成一个有声有色、有语言有动作、立体感人的、播种生态意识的艺术世界。动物小说的描摹视角与一般小说相比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通过富有诗意和童趣的描摹、颇具动感和浮雕性的描摹以及介于动物与人类之间形态动作的描摹,再现神奇的动物世界,准确地传达动物独立的生命意义和象征意义,用现代生态的、联系的观点唤起儿童内心深处的认知情感、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让儿童在认识动物世界的同时采集到营养自己身心的精神之蜜,以此获得身心一元的、由身体承载的心灵与精神的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诞生的独立纪录片《姐妹》收视飘红,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它的成功之道主要表现在:零距离的拍摄保证了最大限度的真实;对生活戏剧化的发掘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对人物真善美的展示提升了主题;依托专业公司发行实现名利双收  相似文献   

13.
艺术语言是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它不光要传递语义学信息,而且要传递美学信息,其语言形式本身也是美的.本文重点指出其两大美学功能:一、可逆的语义美;二、艺术语言符号的风格美,包括语调美、气势美、朦胧美、情调美、变异美等.  相似文献   

14.
配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影片审美特征的关键要素.电影配乐可以调节、渲染气氛,对影片情节推波助澜,表现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心理,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感,更重要的是升华影片的主题,调动观众情绪,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谈到的劳动创造了美是以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从哲学的理性角度看,美感不能证明"异化劳动创造了美"。合理的表述仅仅止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的表述"劳动创造了美"。  相似文献   

16.
"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作为音乐活动的一种形式,以其强调节奏感、音色感、整体音响形象等艺术特点,使得幼儿在充满童趣、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中,既能够通过感受音乐美,培养其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个性性格,又能够通过感受团队学习与合作的快乐,有效唤起与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不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基于知觉的形式效应原理,从产品细部的概念界定和受众知觉习惯入手,分析细部设计在产品整体形象建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炼出细部影响受众知觉输出的变量,即线形关系、体量关系、色彩关系、质感关系、位置关系,并探讨细部在产品整体效果知觉过程中的影响机制,接着通过设计实践印证主细部变量关系如何调控产品最终的形式效果,最终得出结论,即细部设计对于产品整体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变量的关系求解的最终目的即是获得具有变化的秩序感的美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詹广美 《海外英语》2012,(4):212-213
British famous authoress Charlotte Bronte,known for her masterpiece Jane Eyre,is liked by masses of readers.Its most unforgettable point is the classic image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gallery-Jane Eyre.It’s the beauty that makes Jane unforgettable.Then where does the beauty lie and how does the authoress pass the signal of such beauty via the character-what aesthetic mode does the authoress employ? Why should such mode be? Through reading the text repeatedly,I think the novel Jane Eyre implies one unique aesthetic mode,namely the mode of"Antithetical Aesthetics",and creates the beauty image with the help of it.With such understanding,in this essay I attempt to explore Jane Eyre and its aesthetic value.  相似文献   

19.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20.
墨子的美学思想属于伦理美学的范畴,而非形式主义。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经验,而爱的经验和其他审美经验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相同的:人在爱之中体会幸福,就是对美的人生的体悟;爱使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可以说,是爱缔造了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