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曹文轩是个优雅的人。无论你把他当作家看,还是当教授看;无论你把他当儿童文学作家看,还是当成人文学作家看,甚至是当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看,他给人的印象只有两个字:优雅。  相似文献   

2.
闪光名片 韩石山,当代著名作家.1947年生,山西临猗县人.197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在山西省汾西县当中学教员多年.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出版有<徐志摩传>、<李健吾传>等著作三十余部.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是相互区别而又统一的整体.民间文学的产生对作家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家文学的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民间文学还为作家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作家创作时运用的体裁,许多都是直接脱胎于远古时代的歌谣和民间传说等;民间语言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各种口语、谚语、歇后语成为作家创作时丰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王淑青 《高中生》2013,(6):54-54
2012年的莫言可谓热得冒了火,他让中国文学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国人为之骄傲,千千万万作家以他为偶像。你可能会想,莫言当作家的志向应该是"振兴中国文学,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吧。错了,当年莫言之所以立志当作家,是因为饺子的诱惑。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他听人说作家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还是肥肉馅的,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与“现代文学三十年”之间的巨大差异,显然不是各自的生成语境所能充分解释的.而当人们注意到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同新时期以来的当代作家之间的显著不同时,或许会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产生更深的体会与理解.第一,当代作家与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学翻译的分离;第二,当代作家与社团成员、办刊人、刊物编辑的分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时期以来的当代作家身份较为单一,由此折射出作家自身与当代文化可能都已经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6年,台湾中央日报编发了一组“大师印象”,其中曹惠民先生的《散谈情怀清明文章———钱谷融教授的人生态度和文学信念》一文写出了钱先生的学识才情和人品风范,当谈到《论“文学是人学”》时,文章写到:“在这篇论文中,钱先生根据他多年悉心钻研,深入思考,阐述了他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他认为文学的中心是人,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是评价作家及其作品的标准;而在作家世界观中起决定作用的部分也在于他对人的看法,在于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钱先生之所以能凭他并非多产的论著确立其‘有独到见解的文艺…  相似文献   

7.
[考纲解读] 对于文学常识的考查,2006年的<考试大纲>与2005年相比,有些方面作了微调,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将2005年的"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改为2006的"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二是将2005年的"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改为2006的"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文学常识的知识点、能力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要作家,即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二是重要作品,即了解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三是文学文体常识,即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相似文献   

8.
2012年的莫言可谓热得冒了火,他让中国文学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国人为之骄傲,千千万万作家以他为偶像。你可能会想,莫言当作家的志向应该是"振兴中国文学,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吧。错了,当年莫言之所以立志当作家,是因为饺子的诱惑。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他听人说作家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还是肥肉馅的,于是走上了写作这  相似文献   

9.
1 赞恩·格雷(1872—1939)是美国通俗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在西部文学家中,没有一位象他那样拥有大量读者,但又不被人理解;第四版《牛津美国文学指南》中说他是“一角钱小说”在二十世纪的继承人;中国出版的《世界文学大辞典》中称他为“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在1890—1930年间,他对西部文学广为流行所作的贡献比其它任何作家都多,还说当很多读者被问到如何对西部文学下定义时,他们都以格雷的作品来概括公式化的西部小说的因素;而美国学者John George-cawelti(1929—)在他的“通俗文学研究中程式概念”一文中就多次以格雷的程式化小说  相似文献   

10.
先读懂自己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有些人相互读了一辈子也没有读懂,有些人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偶遇,却笃定了一生。  相似文献   

11.
希伯来语作家奥兹借纯文学手段,一方面展示了以色列建国前后以色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又从民族生存的角度逼真地再现了两个民族如何从相互尊崇、和平共处到相互仇视、兵刃相见的历史现实。笔间,既流露出作家对犹太民族身世多艰的哀悼,也流露了对阿拉伯民族所遭受苦难的深深负疚,个人道义与民族责任的冲突跃然于纸。其笔下的阿拉伯人形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而成了复杂的文化心理现象,负载着作家深厚的历史意识与民族体验。  相似文献   

12.
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标榜“人的自由自觉本质”,鼓吹人的“自我完成,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他认为,文学就是“人的精神主体学”;“作家内在精神主体的运动规律”在于“作家主体性的真正实现,就是作家的自我实现”。这样,“求诸于自己,自已规定自已,自己实现自己”,成为他的文学主体论的核心内容;“自我实现”覆盖了整个文学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识记文学常识”前的星号,这意味着停考了两年的“文学常识”将可能重出江湖。下面,谈谈备考“识记文学常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识记文学常识”这个考点有三个具体的要求。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对中国重要作家的复习要注意这样几点:①重要作家指教材中出现过的知名作家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②识记他们生活的时代;③识记他们的代表作及其体裁;④识记作家、作品和常见文学流派。2.识记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对外国文学常识的识记,也要落实在重要作家的国别…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在众多闪耀的现代作家中,算不上最耀眼的一位,如果排座次的话,恐怕还得稍稍靠后。但他不是靠量取胜的人,与某些作家,尤其是当代一年两部长篇小说的某些作家相比,朱自清不仅毫不逊色,甚至能傲视于人。有些作品仅有废物利用——化纸浆的功效,有些作家的名字正愈来愈陌生,他们被心烦意乱的现代人宽恕了——不然,图人类之财,害凡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旗飘然降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再存在了.伴随着俄国革命而诞生的苏联文学,是否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失去它原有的名称和艺术价值呢?的确,今后在俄罗斯土地上所出现的诗歌、小说、戏剧,不能再以苏联文学而名之了.近年来有的研究者提出一个“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概念.按照提出者的意思,这个概念不仅涵盖苏联作家的创作,而且也包含那些流亡国外、在国外创作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但是这两部分作家,无论思想倾向,还是艺术风格,都有质的不同.苏联解体前后,在国外写作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回返俄罗斯,形成了国内外俄罗斯作家的创作大汇合的局面.用“20世纪俄罗斯文学”这样一个笼统概念来涵盖这种大汇合的现象,未尝不可,但是用它来替代“苏联文学”这个概念就不尽恰当了.苏联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个独特现象,它不仅具有地域的和时间的含义,而且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独树一帜的美学意义.它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概念.本文试就其认识价值.审美意义和创作方法来阐述其作为独立概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浪漫派文学是一个曾在文学史上轰动一时而同时对研究又比较薄弱的文学流派,把它称作"流派"有很多研究者并不支持,因为浪漫派的作家很少,很多研究者不认为它属于一个流派。每一位作家的说法都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它属于"后期浪漫派",有些学者认为它属于"后期现代派",还有些研究者认为它属于"新浪漫派"等说法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徐訏和无名氏这两位浪漫派作家用他们的思考和实践伸展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空间和发展方向,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篇文章就是在讨论"新浪漫派"时期文学作品的浪漫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余华 《语文新圃》2007,(2):33-34
什么是文学中的现实?我要说的不是一列火车从窗前经过,不是某一个人在河边散步,不是秋天来了树叶就掉了,当然这样的情景时常出现在文学的叙述里,问题是我们是否记住了这些情景?当火车经过以后不再回到我们的阅读里,当河边散步的人走远后立刻被遗忘,当树叶掉下来读者无动于衷,这样的现实虽然出现在文学的叙述中,它仍然只是现实中的现实,仍然不是文学中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东方现代“流散文学”是20世纪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体现了现代化、全球化过程中东方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和艰难选择的一个侧面。东方现代“流散文学”表现出不同于古代“流散文学”的特点:规模和影响远胜于古代;不再对异质文化充满新奇感和紧张感。将索因卡当作“后殖民主义作家”的代表,已是学界的共识,但从东方现代“流散文学”的谱系中来考察索因卡,我们认为他是现代非洲典型的流散作家,既有穿梭于本土与西方的生命体验和文化感受,也有非洲作家“本土流散”的深刻体悟,更有创作中文化身份问题的思考。不同于一般流散作家具有的身份困惑和焦虑,索因卡更多地认同异质文化的融合和人类的进步与自由,从东方现代“流散文学”的视角能更好地揭示索因卡文学世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崔杰 《现代语文》2008,(4):50-51
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由来已久的文学观念之一,茅盾和老舍是二十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因为各自成长过程和文学历程的不同,二人的文学观的侧重点不同.茅盾侧重于客观现实主义的社会剖析, 老舍倾向于"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外国文学史教材作家作品遘选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作家作品经典地位的确立不再完全取决于其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文学自身的规律不断受到重视,即从政治标准转向了艺术标准;二是不再奉现实主义原则为圭臬,现代主义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