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7加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68页例1——例3。教学目的:在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7加几的计算,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具准备:幻灯机,自制口算用,例1用和练习用幻灯片。设计思路:通过应用和巩固8加几,9加几的计算知识进行7加几的教学,同时进一步解决凑十法的  相似文献   

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继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其中,数的组成和口算连加是本单元学习“凑十法”的认知基础。因为教材采用适当分组的方法编排、教学,于是9加几的学习就成为发现凑十规律寻求计算方法的起点。所以学好“9加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对学习“8加几”、“7加几”……,进行演绎推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强化认知基础,寻求探索途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凑十法、数的组成和口算连加为建构基础,而凑十法是核心。掌握凑十法又必须具备(1)9、8、7、6各加几得10;(2)9以内数的组成;(3)三…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语言训练方法——“四层次语言训练法”,现把这种方法分步介绍如卜:一、说理过路,让学生言之有物这是较低层次的要求一主要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应该说什么。在这一层次中,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结合:1.结合算式说算理。式题中要让学生说清计算的算理,如:9+3中,在要是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关键是把3分成几和几与哪个数有关。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这样来说:“因为9和1组成10,所以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得12。”让学生明白把后一个数分成几和…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6加几”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凑十法”来计算6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开始时,教师可让学生完成以下三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已学知识,为新课突破作  相似文献   

5.
9加几     
本节教学内容为9加几(教材第78~80页例1~4),第1课时,新授课。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的加减法。“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亦即“凑10法”的入门课。在这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启迪思维、领悟为什么要“凑10”,怎样“凑10”,发现基本规律,逐步形成技能。起步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9页至第60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式题,并理解凑十的道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养成认真听讲、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9加几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直观演示、操作,理解“凑十”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幻灯、卡片、磁性黑板及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课例简析】“9加几”的计算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础。通过“9加几”的计算教学,让学生掌握“凑 法”的计算过程,是“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的关键。教学“9加几”的计算,可注意新旧知识结合,让学生通过比较。去发现和掌握“凑 ”计算规律。【导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凑十法”是进行加、减运算的基本方法。“凑十法”的基础是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组成10,这是“凑十法”的五个基本口诀。要掌握这五个基本口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 香港教师对内地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熟练地掌握“凑十法”很惊讶。他们认为学生要掌握“凑十法”,需要很多知识储备:一是学生要熟练掌握lO以内数的加减法。能根据需要快速地把这些数进行分解;二是学生要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清楚哪两个数可以凑成10:三是学生要熟练掌握十加几等于十几这一知识。三者融会贯通后。方能熟练应用“凑十法”进行熟练计算。舶确,“凑十法”的学习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相似文献   

10.
以前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我总是运用多种手段讲解“凑十法” ,然后学生模仿做练习。大部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9加几”的“凑十法” ,但在下节课学习“8加几”时 ,很多学生又神情茫然。经过讲解后 ,除了原来已掌握了“凑十法”的学生有笑容外 ,其他学生毫无成功的喜悦。而现在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不仅想出了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 ,而且都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 ,它体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角度 ,…  相似文献   

11.
〔导学课题〕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P79—80的例1~例4 ,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第1题。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凑十”的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是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为此拟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凑十法” ,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教学 ,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导学设计〕一、复习1 创设情境。师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艺活动” ,邀请我们全…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时候,我在两个班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一节实验课,对比如下: 第一种方法,呈现课本两幅图。问学生:“左边有9瓶饮料,右边有3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当学生算出12瓶后,问:“你是怎么算的?”马上有学生知道用“凑十法”算,这正是传统加法计算中最常用的算法。我请这位学生到讲台上详细地介绍“凑十法”三步骤:一是看9加1凑成10;二是3减1得2;三是10加2得12。我先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跟着学习“凑十法”三步骤,学生似乎掌握了,然后我就让学生按板书格式模仿着做练习题:  相似文献   

13.
“加9”是三算教材第二册“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几加9进位加法的珠算和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一方法正确地进行珠算和口算。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如下几点:(1)加强基础训练,复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2)充分利用算盘的档次(数位)分明和算珠(单位)具体形象的特点;(3)用实物或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凑十(减补)、破十(加补)的过程;(4)用盘式图和口算步骤示意  相似文献   

14.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各种练习时,如何有的放矢,很值得研究。本文就以下几种练习谈一些粗浅认识。一、铺垫练习重在架桥铺垫练习一般用于新授课的导入,为教学新知识作好知识、方法和思维上的准备。因此,针对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铺垫练习重在架桥,为知识的正迁移作好准备。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是“看大数、拆小数、凑满十、加余数”。为此,新授课前可组织学生进行数的分解和凑十的铺垫练习:  相似文献   

15.
罗霞 《湖南教育》2000,(17):50-51
9加几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第一堂课,也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后续的8加几、7加几等内容教学的思路同9加几教学的思路是一致的,多位数的加法教学也可迁移运用9加几的思想与方法。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进位加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注重凑十法的引入凑十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算法,运用它的关键是将两个加数分拆,使之有两个数的和是整十。而这种分拆凑十的算法,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因此,进行本课教学时,有必要使学生了解一点生活中如何算一些很简单的数的知识,引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比如,奶奶买了9…  相似文献   

16.
系统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可以发现“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9加几”和“8加几”的计算,主要通过先拼摆后计算和边拼摆边计算的操作方式,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凑十”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是“7加几”的计算,它省去了先摆后算和边摆边算的操作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直接写出计算结果。第三层次是“6加几”的计算,它完全摆脱了对操作和直观图形的依赖,直接通过“想”凑十过程来算出结果,从而使计算进入抽象化的水平。第四层次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听了一年级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省编小学课本数学第一册《9加几的加法》。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学会用“凑十”的方法,正确迅速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教者是林爱珠同志。试分析如下: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听算:(10小题)2.填写数的分解: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锐垫,导人新课成10?(学生回答略)(一)口算。(教师出示卡片题)「抓住“凑十”这个关键,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2+2—4千3一7十2一口说一说,为突破“9加几”的学习难点作了重要的9+l—4+2—1+8—铺垫j(H)揭示课题。2.说出下列各数能分成1和几。(卡片展示)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得数超过10的题目,丛68q需要计算,如“9+2、9--t--5、9+8”等,这些题又应八八八八八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同学们要学习的知识。(板1()1()1‘)1()1()书:9加几)3.口算1:列谷题。(光算出的两个敖的和,冉与(三)准备练习。第三个数相加)1.让学生拿出…  相似文献   

19.
韩冬梅 《广西教育》2013,(24):46-46,59
【设计说明】《8、7、6加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比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8加几.二、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凑卜法的过程,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题目.2.通过“想一想”、“怎样想”进行思维训练,并有机地渗透加法交换律.3.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实践第一的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