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08份"西农"系列、"宛麦"系列小麦新品系在南阳地区的抗性、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探究适应南阳气候的小麦特征,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冬性品系容易遭受冬季冻害,春性品系容易遭受春季冻害;大部分品系对条锈病和叶锈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白粉病很少发生,全部品系均遭受赤霉病病害.对筛选出的16个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系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冬前蘖与基本苗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春季蘖和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数与冬前蘖呈显著正相关.在满足综合抗病性好的基础上,冬前发育稳健且春发能力强的品系能够增强抗寒性、增加穗数、协调穗粒数,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高肥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得出两种肥地水平小麦高产栽培,均以增苗增穗为主攻方向,同时要使亩穗数与穗粒数协调发展,中,高肥地的最大基本苗分别为11.78万和17.50万,最佳穗数分别为17.26万/亩和30.78万/亩。  相似文献   

3.
不同追氮时期对高产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产小麦追氮时期由冬前至返青,推迟到拔节至孕穗,尽管单位面积穗数有所减少,但穗粒数、千粒重均增加,抗倒性增强,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选用两小麦品种,在小麦开花后不同时期,于大田条件下模拟弱光照天气,研究弱光胁迫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弱光胁迫显著降低小麦产量与籽粒重.不同灌浆期弱光胁迫对籽粒重的影响不同,灌浆前期弱光胁迫由于减少了穗粒数,其中主要是降低了上位粒数,而使对籽粒重的降幅相对较小.弱光对小麦下位籽粒重的降幅大于上位籽粒重.用Logistic方程可拟合各处理籽粒增重进程,并由小麦下、上位籽粒重与其灌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花后弱光胁迫使小麦品种籽粒重的降低,主要是由弱光处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显著低于对照造成的,而灌浆持续期长短和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追氮时期对高产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产小麦追氮时期由冬前至返青,推迟到拔节至孕穗,尽管单位面积穗数有所减少,但穗粒数、千粒重均增加,抗倒性增强,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产量由穗数、粒数与粒重三因素构成,而其中穗数是指有效穗,即由基本苗与早生分蘖穗共同组成,在产量构成中起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苗穗过多,个体生长弱,容易倒伏,不利高产稳产;反之,苗穗不足也不利于高产稳产。因此,只有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协调,才能夺得高产。为了寻找合理的苗穗结构,  相似文献   

7.
百农64小麦不同播量各处理群体消长规律生育前期基本一致,到生育后期,播量从3kg/mu~9kg/mu成穗数随播量增加而增加,播量从9kg/mu~13kg/mu成穗数增加甚微,但千粒重、穗粒数有明显下降。从不同播量对群体结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结果诸方面综合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百农64小麦最适合的播量为7.5kg/mu左右,此时亩穗数42万/mu,穗粒数33粒,千粒重40克,产量为544kg/mu。  相似文献   

8.
FAND小麦种衣剂可增加小麦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理论增产率可达30%。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在小麦分蘖期、拔节期的喷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能增加小麦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于小麦拔节期喷施50mg/kg烯效唑增产效果最佳,每公顷增产达516.7千克,增产13.0%。  相似文献   

10.
摘要:用^60Co-γ射线诱变小麦扬麦14,对M,代290个穗行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幅度是不同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重〉退化小穗数〉行粒重〉穗粒数〉穗数〉穗长〉千粒重〉小穗数〉株高;变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行粒重=穗粒数〉穗数〉穗长〉株高=千粒重〉小穗数〉穗粒重〉退化小穗数。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与行粒重相关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主成分入选,分别为粒数、穗数、粒重、退化小穗、穗长、株高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91.78%。当遗传距离为39.60时,290个穗行分为各具特征的7类,高产类型应从类群Ⅵ的8份材料中进行筛选;矮秆、密穗类型应从类Ⅶ的1份材料中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8个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T1、T2、T3、T4和T5共5个施肥水平,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氮磷钾施用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增加,各小麦品种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在5个氮磷钾施用水平下,偃展4110平均公顷穗数最多,百农AK58和百农307较多,周麦18、周麦22和百农201较少;穗粒数变化相对较小的品种有偃展4110、百农307、百农AK58、周麦18、华育198和周麦22;周麦22千粒质量较高,且比较稳定.百农201、偃展4110和百农307产量均以T3最高,百农AK58、百农207和华育198均以T4最高,周麦18和周麦22分别以T2和T5最高;百农307、百农207和周麦22平均产量较高,百农AK58和偃展4110较低;在40个品种与施肥水平组合中,"T4百农207"产量最高,"T5偃展4110"最低.施肥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在小麦栽培中,应合理控制施肥水平,最好通过"减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密植对百玉393的单株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设计6个密植条件,以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株产量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百玉393的单株产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5 500株/667 m~2条件下的单株产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玉393在不同密植条件下的单株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穗长、行粒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穗长和行粒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均显著,秃尖长、穗粗和穗行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种植密度在4000、4500株/667m~2的穗长与其它密植条件下的穗长有显著差异,5000、5500株/667 m~2的穗长与6000、6500株/667m~2的穗长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穗长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000、4500株/667m~2下的穗粗与6500株/667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其它密植条件下的穗粗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000株/667 m~2的行粒数与5 500、6 000、6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4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与6 000、6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行粒数均无显著差异;各密植条件下的秃尖长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及籽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在小麦籽粒生长过程中,籽粒重、灌浆速率和旗叶净光合速率对灌浆不同时期高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灌浆前期高温胁迫(T1)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结实小花.T1、T2处理均显著降低2品种籽粒重.高温处理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解除后,T1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略有恢复或下降趋势变缓,表明灌浆前期高温处理效应是可逆的,而灌浆中期高温处理加速了旗叶的衰老进程.T1处理是通过影响穗粒数和粒重的形成,进而限制小麦获得高产;而T2处理使小麦产量减少,是由于粒重的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小麦产量性状在二种密度间的关系,并结合以往的育种工作,对一些产量性状不同年份间稀播选择的结果进行分析。认为穗粒数,穗粒重在密植条件下选择的效果可能较好。这在小麦产量育种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种子处理剂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乐时+敌委丹、适乐时处理的小麦种子亩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是所有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与对照比较都无显著差异;适乐时+敌委丹、适乐时、敌委丹处理的小麦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粳稻新丰6号在2014、2015两年黄淮流域粳稻区试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产量结构特征及高产栽培措施,为明确成产的关键因素并充分挖掘其高产潜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丰6号的产量与结实率、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较强正相关,但与穗总粒数呈微弱负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各产量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结实率(0.598 0)千粒质量(0.545 0)有效穗(0.528 2)穗总粒数(0.405 7)穗长(0.1148);最终效应为:千粒质量(0.5244)结实率(0.5181)有效穗(0.3107)穗总粒数(-0.1964)穗长(0.101 0).该品种的理想产量结构为:穗长16.835 cm,有效穗315.714万/hm2,穗总粒数152.524粒,结实率81.571%,千粒质量26.191 g,期望产量可达10 707.310 kg/hm2.在栽培实践中,应确保在有效穗达到320万/hm2的基础上,加强中后期水、肥、化控管理,促成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使它们在高水平上协调优化,实现该品种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对泛麦8号小麦2004-2012年9 a的主要性状与主要气象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产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冬前均温、越冬均温、后期均温、冬前降水量、春季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成熟期、最高蘖、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呈正相关;小麦成熟期与各时段均温、冬前降水量、越冬降水量、春季降水量、春季日照、后期日照呈负相关,与后期降水量、冬前日照、越冬日照呈正相关.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培育冬前壮苗,走"小壮高"道路,可以在不增加株高的前提下,增加群体、增粒增重,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温度升高、降水集中,特别是冬前和冬季集中降水可降低小麦产量,日照时数增加,小麦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中麦34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其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麦349小麦的分蘖、群体、抗逆性均受播期和播量的影响.适期播种,适宜播量,其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种偏早,容易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和倒伏,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安全越冬,且中后期受倒春寒危害.通过寻优,中麦349高产6 900~8 250 kg/hm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日至10月20日,适宜基本苗为2.11×106株/hm2至2.74×106株/hm2.  相似文献   

19.
玉米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穗重,株高,百粒重,行粒数4个性状与单株粒重具有较高的相关遗传力,通过它们对单株粒重进行相关选择,可靠性较大,穗重,穗行数,行粒数3个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较大,百粒重,株高居中,穗重,行粒数对单株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是间接选择的重要目标性状。在选择强度相同时,通过其它各性状间接选择的效率均比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效率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近年来河南省大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大麦生产和高产育种提供借鉴,以13个啤酒大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1 6),其次是穗粒数(r=0.254 1),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r=-0.094 8);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有效穗与产量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982 1.增加有效穗数,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大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