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涤非  邱慧  易欣 《资源科学》2014,36(1):65-74
从水资源匮乏和恶化的严峻现实出发,首先梳理了基于水利用范畴的城市发展演变,强调了景观设计在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分别从雨水收集利用的源头、传输过程和终端3个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的雨水资源化景观模型。通过小区景观雨水系统分布平面图,清楚直观地展示了屋顶花园、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被浅沟和景观湖的配置,实现了城市雨水从源头、传输到终端的全过程利用。然后,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景观雨水系统的综合效益。为了验证城市采用景观学方法后雨水资源化的综合效益,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Vague集理论进行有效评价。最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改进城市雨水资源化指明了方向,避免市政雨水工程的盲目无序建设,更好地节约城市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城市雨水利用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建兵  刘昌明  郑红星 《资源科学》2009,31(8):1295-1302
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雨水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缺水状况,而且能够涵养与保护水资源、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内涝,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前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开展了雨水利用方面的研究.如何科学的评价雨水利用的成本效益是城市雨水利用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城市水文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建立了城市雨水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对北京市2007年267项雨水利用工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市雨水利用效益指数α达到了2.3,综合效益非常显著;②根据α的值,将全市分为4个区:①雨水利用无效益区(α<1.0).包括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和丰台区,占22.2%;②雨水利用低效益区(1.0≤α≤1.5),包括通州区、平谷区、石景山,占16.7%;③雨水利用利用效益区(1.5<α<3.0),共包括9个区县,占50.O%;④雨水利用利用高效益区(α≥3.0).共包括2个区县,占11.1%;③从α的空间分布来看,北京市城区的效益指数总体上小于郊区,α与各区县面积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0.65,R2=0.432),这主要是由于城区雨水利用的空间相对郊区来说受到的限制较多,可选择的雨水利用方式比较单一,多以小型的蓄水池和透水地面为主.  相似文献   

3.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面临着干旱缺水、洪涝、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严峻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生态设计的方法来解决城市雨水利用问题,通过开发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针对雨水源、流、汇三个过程的生态设计,尽可能减少人为开发对场地水文过程的影响,实现雨水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郑州市水资源现状,阐述了城市对雨水的利用方式,以及小区内不同情况下雨水收集利用的工艺,并分析了雨水的收集利用对城市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22)
基于雨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景观设计主要是指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将人工水景设计与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统筹考虑。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涉到多个专业,通过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技术、生态学以及景观艺术等多方面的融合,创造一种优美、舒适、融洽、宜人的生活环境,实现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景观设计可以成为探索自然过程与城市人工构建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雨水资源利用的技术及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也开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生态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是水资源利用中必须要加以高度重视的内容,对于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生态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也必须要加以高度重视。主要介绍了生态海绵理念的主要内容以及雨水利用规划的相关建议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浙江省水资源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的水资源现状,着重分析了浙江省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浙江省水资源进行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现状,将水资源管理纳入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中,研究建立了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描述了正效益指标数据和负效益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方法得到水资源评价的综合指数;采用浙江省2005年和2006年水资源的相关数据,分析计算得到了浙江省各城市的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数,并对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综合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指出了制约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宜居重庆建设面临生态环境的挑战。人工湿地系统不仅可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提出人工湿地公园是重庆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保护有效模式,应大力发挥人工湿地公园在重庆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理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科技手段,完善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收集、调节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调整修复城市里面的水生态整体系统,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海绵城市"理念内涵;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后,以上海"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理念和方法。上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对文化层次的表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当前城市雨水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雨水系统管理的发展趋势,指出分散管理、雨污分流,通过集蓄、缓存、下渗等手段安排好雨水的水文循环之路,实现雨水系统的科学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一座城市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座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更是离不开水.要实现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尽力将雨水及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指导原则,达到城市水域生态系统和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建设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城市雨水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供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期发生的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危害性让人汗颜,引发的城市内涝现象尤为严重,表明了城市雨水治理还存在严重的隐患问题,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兴起,城市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面对城市内涝问题,本文是站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从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及策略,以及带来的发展效益,探讨了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和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更能有效的解决干旱和内涝现象。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建设是对传统城市建设中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深刻反思的成果,是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大型重工业城市之一,人口众多、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以建设沈阳海绵城市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集蓄与利用方案以及实施重点,为沈阳市乃至国内海绵城市的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区雨水利用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世界范围内快速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缺水、水污染、洪涝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实践证明实施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有效手段。北京市属于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的资源型重度缺水大都市,水问题可以概括为水少,水多,水脏。本文阐述了城市雨水利用的内涵,探讨了城市雨水利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北京市雨水利用分为3个发展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81年~1999年),深入研究与示范工程阶段(2000年~2005年),大范围推广实施阶段(2006年至今)。北京市2007年共完成267项新建雨水利用工程,雨水利用主要包括三大主要类型(集蓄、渗透、综合利用);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郊区多于城区,郊区以蓄水池为主,城区以入渗为主;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动态收益/费用比值α(EV/PV=2.81)大于1.0,雨水利用综合效益非常显著。最后,通过对北京市雨水利用情况的分析,认为雨水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即行政命令多,市场调节少;利用的“点”多,“面”少;关注“量”多,“质”少;宣传多,规范少。因此,在今后的雨水利用中,需要加强经济杠杆调节的力度,注重雨水的联合利用和水质控制,完善雨水利用相关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城市公园内的雨水收集与利用为研究方向。分析城市内涝、水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成因,阐述了在水资源匮乏、城市内涝等问题日益突出的前提下,收集利用雨水的重要性。通过列举一些在对雨水收集利用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这一方向探索研究的必要性,并在参阅专业文献和借鉴成功案例之后,总结出了在城市公园中如何实现雨水有序组织收集并利用的具体可行措施,形成了一套应用体系。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分析地块的基本特征,选择适合的雨水收集利用的方式方法,将下沉式绿地、人工湖、旱溪等元素融合进公园总体规划中,通过竖向的总体规划,将雨水有序组织,水质的过滤、沉淀,再由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利用。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的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套完整的,可持续使用的雨水收集与利用体系,以实际成果向人们证明在这一方向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浅谈屋面雨水利用工程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屋面雨水利用设计的过程、降水量设计标准、主要构筑物如初雨池、蓄水池、连接明渠的确定,雨水收集过程及雨水利用效益。屋面雨洪利用不仅是开发利用雨洪水,对削减洪峰流量,保障城市防洪安全起作用,对改善水环境意义更为重大,应积极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雨洪资源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它不仅可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它还可以减轻缺水城市日显巨大的自来水的供水压力、路面积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资源短缺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探索城市水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模式,促进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将城市水资源输入系统的雨水和输出系统的污水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对雨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循环经济利用模式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循环利用的方法及途径,并对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及解决策略,为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云龙 《科技风》2011,(14):42-43
雨水回收与利用并在一定范围内作为非饮用水系统使用,是节约水资源改善小区环境的途径之一,结合南京某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的运行及经济分析,探讨规划设计时雨水利用问题,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