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的培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胡泓 《体育学刊》2001,8(4):106-108
自我效能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以及坚持性.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低下有社会环境、学生构成和学科特征3个主要原因.提高其自我效能可以遵循如下三个途径十一个环节:1.行为的成败经验(运用优势策略、遵循补强法则、实施成功教育、进行科学归因、满足尊重需求);2.替代性经验(教师示范作用、同学激励作用、自我发现作用);3.情绪和生理状态(和谐教育策略、弘扬比慢精神、自然陶冶功能).  相似文献   

2.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瑜  徐玖平 《体育学刊》2001,8(5):42-43
运用班杜拉的效能理论,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特点,针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问题,从学生体育学习的成败体验与心理状态等方面影响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提高的原因,提出一些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主体作用机制分析及其培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指出:自我效能感通过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及情绪反应,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态度、自我认知评价及行为表现,直接决定着学生活动时的内部动机。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并针对如何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出合理有效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是一种影响行为的主体性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简介自我效能理论,分析自我效能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作用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和途径: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过程的渐进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练习的体验;充分发挥榜样的表率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初中生主观锻炼体验、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之间的潜在关系,以期为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和体教融合政策的落实提供实践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的主观锻炼体验水平、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程度三个变量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三者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很高且各路径系数显著,在“主观锻炼体验→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参与”形成的中介路径中,间接效应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为[0.038,0.133];直接效应置信区间是[0.208,0.628],两种效应都不包括0,表明初中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在体育教学中,创新体育教学形式,设计趣味性与集体合作类的教学内容,及时对学生的进步予以奖励,促进学生形成舒适的运动情绪体验,进而提高身体自我效能水平,促进初中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以3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征以及与体育成绩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体育成绩成正相关的关系,且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体育成绩一般的学生;男生的自我效能感略高于女生;学校类别对自我效能感和体育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回归...  相似文献   

7.
健美操教学中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作者通过长期健美操教学实践,就培养提高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健美操教学为载体来探讨自主学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要求高中体育教育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探索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研究认为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育,是完全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但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让学校、家庭、社会互为补充,形成一体,共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自我调节理论为切入点,检验初中生的体育参与和自我效能对其抗逆力的影响。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数据提出研究假设路径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体育参与→抗逆力”的显著性系数为0.274,初中生的体育参与对其抗逆力的发展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被证实;“自我效能→抗逆力”的显著性系数为0.330,初中生的自我效能对其抗逆力的发展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被证实;自我效能在“体育参与→抗逆力”的路径分析中总效果系数为0.4545,且95%的置信区间为1.7665~1.8488,区间无0,自我效能的部分中介作用被得到证实。结论:初中生的体育参与和自我效能均能提高其抗逆力,且自我效能在“体育参与→抗逆力”的路径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我效能感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自我效能感测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提出了解决对策,再以高中学生运动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为例,对所提出的对策进行验证,证明对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武术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对影响大学生在武术教学中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因素、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因素和自我效能总和在实验前后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言语及社会劝导、心动调节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生理及情绪状态因素差异不具显著性。分析学生自我效能因素提高的原因及具体操作方法。提出:教师应安排8周或8周以上的教学内容与计划,加强对学生自我效能各因素的刺激。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提高羽毛球的教学成果和运动成绩。文章运用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将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五种因素作为干预手段对体育专业羽毛球教学进行研究。对照结果表明,实验班优于对照班,且有显著差异。建议在羽毛球教学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奎法和测试对比法,研究拉丁舞锻炼对女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优于实验前,因此,长期参加拉丁舞锻炼可提高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形态、机能、素质各项指标,可明显增强大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5.
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已有大量资料研究表明。尤其是在21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中,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倡自我调控学习,更注重自我效能的作用,笔者拟从自我效能对学生行为作用的影响,身体运动锻炼与体育运动技能水平的影响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寻求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领域,在科研、现代技术运用等方面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纵观国内有关教师自我效能方面的研究,将教师教学效能等同于教师自我效能,这是不全面的。本文结合高校体育工作的特点,重新编制了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教学效能问卷,对高校体育教师自我效能与教学效能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自我效能各指标与教学效能各项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参加第11届全运会的104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一般自我效能与自我设限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及竞赛压力与性别、运动项目可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个体的自我设限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自我设限倾向越弱.(2)竞赛压力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倾向的关系中具有最著性的调节作用.随着竞赛压力水平的增高,较高水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设限倾向的抑制性作用具有增强的趋势.(3)性别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倾向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运动项目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倾向的关系中具有显著性的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随着竞赛压力水平的提高,集体项目特征对运动员个体自我设限倾向的抑制性作用具有增强的趋势,且这一调节作用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操锻炼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促进皮下脂肪含量减少,腰围变小;能够有效增强腹部力量,柔韧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广宁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44-545,552
通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网络浏览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评价的某些心理、情感方面的反应及体育评价对他们心理、行为的影响的分析,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在不同的体育评价方法面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并且因此而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和锻炼行为,进而在他们的学习与锻炼效果上产生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