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篇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不押韵,写法与散文相同,但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节奏,内容富于诗意。阅读散文诗要抓住文眼,抓住了文眼也就抓住了神——文章精要之所在。《爱心礼赞》的文眼不在篇首,而在篇的正中:“爱心之歌,是一支无私奉献的歌,是一支惊天地泣鬼神的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通常把"像诗一样表达美感意境"的言语境界称之为诗意。写景散文,因其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的特点,更易于诗意抒发和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讲,写景散文是契合诗意的文体存在。统编语文教材三下《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从语言生长点、意蕴延伸点及布局承接点三个层面探寻写景散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3.
人们爱读散文。有人说,读一篇好的散文,如品尝香茗,余香满口;似咀嚼干果,回味不尽。我以为这话是不错的。然而,散文这种“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是从哪里来的?散文虽然富有诗意,但它毕竟不是诗;虽写人物,有情节,也揭示生活中的矛盾,但它毕竟不是小说和戏  相似文献   

4.
《黄鹂》是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一篇艺术论文,情、景、理和谐统一,是一篇富于诗意的美学专论。它以黄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不同场景的生动描绘,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最终阐明了文艺理论上的“极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者用形象思维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艺术的解答。  相似文献   

5.
《黄鹂》是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一篇艺术论文,情、景、理和揩统一,是一篇富于诗意的美学专论。它以黄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不同场景的生动描绘,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最终阐明了文艺理论上的“极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者用形象思维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艺术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是一篇诗意浓郁、清丽唯美的散文。面对这样一篇散文,笔者认为不宜按传统的散文教学法去做一般的赏读、赏析,而应紧扣余氏散文的诗化特征,引导学生品读诗情、感受诗意、走进诗画,从而唤起诗心、使用诗语、再现诗境,  相似文献   

8.
散文要写出诗意。这是许多散文家的共同的创作经验。高尔基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诗”(《回忆高尔基》)。鲁迅把他的《野草》称为“散文诗”,很好地说明了散文与诗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杨朔同志的散文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决不是偶然的。读着他的散文,好象身浴东风,口含荔枝,乘竹筏畅游在漓江碧波上,诗意盎然,美味无穷。他说他写散文就是“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茶花赋》既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又恰恰能反映出他当诗一样写散文的经验。 你看,文章一开头就说他想构思一幅“祖国面貌”的画,以抒发他极度怀念祖国的诗情。 “祖国的面貌”,要用富有诗意的画能表现好吗?他借画家之口说:“这可是个难题”。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杨朔同志要画的不是祖国一般性的面貌,而是要求画出特色来。要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要“耐人寻味”而“零山碎水”、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以诗笔为文的散文佳作。文章借景抒情,写了春草的任性和朴素天真,表达了作者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篇散文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文章贮满诗意,可与朱自清的《春》媲美。有以下几点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1.
台湾实力派女作家简媜的《一竿冷》,是一篇盈满诗意的优美散文。诗一样的语言由于偏好,我不太喜欢过于浅露、平直的文字,古人亦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的  相似文献   

12.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晶莹灿烂的中国古代诗文(主要指文艺散文和诗词),就是这样——它句有馀味,篇有馀意,富于含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一优良的艺术传统,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13.
汉家寨     
一、《汉家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而深刻的主题便蕴含在描写之中,在言外,耐人咀嚼。遗憾的是,却有不少中学生读者对如此美文妄加褒贬。有的说:作者被洗脑了,写出这篇荒诞的作品,用混乱的视象与病态的想象,充斥读者理性的头脑。有的说:景物描写所用篇幅太多了,作者似乎在卖弄自己的文采,故意写得极晦涩。对这篇散文的阅读,将使慧心犹在的学子明白:一篇有诗意的散文,才是上乘的散文;一个品得出诗意的读者,才是有品位的读者。二、这篇散文主题深刻,足以振聋发聩,惊世警人。“坚守”的主题,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有人在物欲横流中坚守着清贫,有人在庸俗泛滥中坚守着高雅,有人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着理想,有人在“游戏人生”中坚守着作为,有人在“众人皆醉”中坚守着“独醒”,有人在急功近利中坚守着“治本”,有人在“全盘西化”中坚守着民族精华……对这篇散文的学习,将使良心未泯的学子思考与选择正确的“坚守”,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14.
阿果的QQ个性签名深深吸引着我:“牵着蜗牛散步……”短短的几个字,视角独特,简洁而又富于诗意,意境很深、很美。怀着好奇,我Q了阿果,原来,《牵着蜗牛散步》是一篇散文。我搜索全文,反复品读。“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猛然间明白——视角与心态左右着幸福指数!无论是“牵着蜗牛散步”,还是“蜗牛牵我去散步”。只要拥有阳光心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相似文献   

15.
大凡优秀散文都贮满诗的意境,意境乃散文的生命。诚如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指出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转引李洛元:《笔谈散文》)。杨朔也曾强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他写散文“常常在追求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从散文诗化这一点研究杨朔散文应是成功地获取其审美效应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正《淡墨诗散文选》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纳入"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出版。《淡墨诗散文选》是一本以"诗散文"为艺术形式的作品集,在艺术形式上当属首创。它标志着一种文体——"诗散文"的诞生。《淡墨诗散文选》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生命和情感的诗意雕塑,是人生和地域文化的精神坐标。这其中不乏生活的哲理,更有典雅的生活情愫和社会历史诗情画意的丰富内  相似文献   

17.
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其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就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欣赏柔和宁谧的画面作者犹如一位摄影师,抓住了“我”的空中楼阁——山上的一所家居小屋及周围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向人们展示  相似文献   

18.
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散文的诗意美 ,应该是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诗意美的散文 ,应该像许多诗歌那样 ,有着美丽丰富的意象 ,含蓄隽永的思想 ,充沛细致的情感 ,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散文同其所具有的诗意美的关系 ,犹如苹果同其汁液、织物同其纬线的关系一样———苹果和织物的品类不同 ,其汁液和纬线的“诗意”也就有异了。因此 ,不同的散文 ,其诗意美也是独特的“这一个”。《紫藤萝瀑布》的“这一个”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思想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紫藤萝瀑布》的意象 ,新颖独特 ,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19.
张丽霞 《现代语文》2013,(11):46-47
《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家杨朔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桂林山水的诗情画意,清奇峭拔的山水风光,堪称画山绣水,显示了大自然特有的魅力。作家穿插有关山岩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20.
【案例背景】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一首诗,要凭借诗情的激发,凭借诗意的追求,创造诗意,让学生也进入诗一般的意境。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歌中,以“我想变……”的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