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4,(5):24-24
你可以把头发染成金黄色,你想把眼睛换成蓝色吗?巴拿马外科医生卡恩在情人节那夭为他妻子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首例人造眼睛虹膜移植手术,使她眼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虹膜又称“虹彩”,位于眼睛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中间有瞳孔穿过。虹膜中含有色素,其颜色因人种而有所不同,人们通常所说“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0,(18):47-47
人体内有不带血管的部分吗?我们体内唯一不是由血管直接提供养分的活细胞是眼睛里的角膜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转而通过角膜外侧的泪液和角膜内侧的房水(晶状体和角膜之间的粘稠水样物质)直接传入角膜细胞内。除角膜外,  相似文献   

3.
王丽 《科学生活》2023,(11):2-3
<正>虹膜是位于眼球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环状薄膜。虹膜中央的小圆孔被称为瞳孔,光线经瞳孔进入眼内。正常情况下,虹膜可以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使瞳孔缩小或放大,以此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从而使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虹膜的颜色由其色素含量决定,不同种族之间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可分为黑色、蓝色、灰色和棕色,中国人的虹膜多为棕色。先天性无虹膜症是一种严重影响视觉的双眼发育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完全性或部分性虹膜缺如,  相似文献   

4.
谈近视眼     
近視眼是一种很普遍的眼病,它給人們带来了不少麻煩和苦恼。人为什么会患近視眼呢?它有什么防治的办法呢?这是大家关心的問題。要談这个问題,必須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有个认識。一架天然的“照相机”人眼的构造很象照相机,它能够把外界景物反映到我們的眼內。眼睛的最前面,是个象玻璃那样透明的角膜。在角膜后面有层棕色的膜,叫虹膜。它含有大量的色素,起着遮光的作用。由于色素含量的不同,虹膜有各种不同的顏色,例如我們的虹膜是棕色的,而白种人的虹膜多半是藍色或天藍色的;虽  相似文献   

5.
清风 《科学生活》2014,(10):18-21
《科学生活》:白内障被称为是首位致盲性眼病,那么,白内障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是眼睛的什么部位发生的病变?白内障患者的眼中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陈医生:白内障患者的视觉是模糊,眼中所看到的景象是灰暗的。白内障的发病机理要从眼睛的生理结构说起。我们来看眼球的剖面图,眼球分为前端、后端、眼球表面,光线是从眼球的前端,经过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之后由视网膜的神经细胞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到了大脑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图像。如果晶状体发生混浊,就称之为白内障。在这条通路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视力,所以说,白内障是影响视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科学为什么     
脸上为什么会有黑痣?皮肤有颜色是因为皮肤里面有一种茶色的黑色素。黑色素多的话皮肤就显得黑,少的话就显得白。黑色素一般都会遍布在皮肤里,偶尔才会集中到一个地方。黑色素集中的地方就形成了黑痣。但是我们不知道黑色素为什么会聚集到一个地方。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可以发现,有的人脸上的黑痣多,有的人少。一般来说,决定皮肤颜色的黑色素集中在表皮,而黑痣则是在更下方的真皮上聚集了黑色素而形成的。Q1所谓球茎就是埋在地下的根、茎、叶吸收了养分膨胀而成的东西。从球茎处发出新芽的植物叫球茎植物。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眯眼看东西会改变眼球形状,但真正的答案却并非如此。眼睛就如同相机,其模糊程度大部分取决于眼睛捕捉和处理光的方式。眼睛的晶状体会将经过它的光子聚焦到视网膜后面的一个焦点上。为了看清或远或近的物体,晶状体就会发生改变。然  相似文献   

8.
举物问吧     
答:长期处在一种特定光亮环境下,人眼就会适应这种特定的光亮环境,突然的黑暗或者强光的照射都会影响到人的视力,人的眼睛需要时间去重新适应。而强光突然照射到眼睛,眼睛在接受强光照射后,眼球视网膜中的感光色素迅速被分解,并且强光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了伤害,从而使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性迅速下降,在短时间内出现视觉障碍,严重的还有可能会造成短暂的失明,因此,被强光照射时人眼会有疼痛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视力。比如雪盲症,就是由于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这其实是一种生理需要。眨眼时,可以让泪液均匀地湿润角膜、结膜,使眼球不至于干燥,保持角膜光泽;清除结膜囊灰尘及细菌。如果不眨眼,眼球上的泪膜会很快地蒸发,我们就会觉得眼睛干涩不舒服、刺  相似文献   

10.
眼神也泄密     
人的眼球就像一面小小的球面镜,能够把照在眼睛里的光线反射回去。当我们近距离地凝视一个人的眼睛时,不仅能从里面看到你自己的图像,还  相似文献   

11.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大多来于眼睛,因而文学家称眼睛为“心灵之窗”。心灵之窗镶嵌着无数组织细胞构成的活玻璃——角膜,它承担保护眼内组织和调节折射光线的任务,以保证眼睛发挥视觉功能。眼角膜若遭到损伤,逗留在眼球表层的化脓菌,就会乘伤而进入角膜,并利用角膜组织细胞培育后代,细菌数量越  相似文献   

12.
<正>在寒冷的季节,人们在迎风行走时会发现,耳朵、鼻子在寒风中感觉冷,但眼睛却不感觉冷,只是不少人会出现迎风流泪的症状。眼睛为什么不怕冷呢?人的眼睛是由眼球、眼结膜和眼睑皮肤组成的,眼球的角膜、巩膜和体内器官的表面一样,根本没有冷热感受器,而结膜和眼睑皮肤上的冷点和热点也很少,所以,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没有什么感受器向大脑报告,眼睛对冷热变化的感受就极为迟钝。当然,眼睛之所以不怕冷,还因为眼睑不断开合、眼球不断转动能产生丰富的热量,即使数九寒天,眼球表面的温度也都在10℃以上。眼睛既然不怕冷,那为什么冷风拂面会使人流泪呢?这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的眼睛看物体时就像一台照相机:底片就是视网膜,而良好的视力就意味着无论是看近处还是远处的景物,都能够在视网膜上投出清晰的图像;而角膜和晶状体充当了变焦镜头的角色。晶状体是一块柔软的透明不规则凸透镜,可以借由周围的睫状肌肉拉紧或者放松。当人们到老年时,晶状体将会慢慢变硬,睫状肌将不再能够充分调整晶状体的结构,从而让我们的眼睛逐渐丧失改变焦距的功能,最终从变焦镜头变成定焦镜头——老花眼。随着科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11,(7):70-71
夏日炎炎,强烈韵阳光让人睁不开眼。这样耀眼的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可能损伤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甚至眼底。戴一副墨镜,可以遮挡或吸收一部分光线,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相似文献   

15.
正人体对色素配方的探索产生了比黑色素更闪亮的颗粒。一种模拟皮肤中黑色素形成过程的实验室方法产生了各种各样鲜艳的色素。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黑色素是人类头发、皮肤和眼睛颜色多样性的基础。黑色素最丰富的形式是黑色或棕色,由单一化学成分酪氨酸构成。  相似文献   

16.
眼睛是生命进化史上的一个奋迹,而人类眼睛结构的精巧更是匪夷所思。在坚固巩膜的包裹下,脆弱的眼睛得到了安全保卫:虹胰、角膜的前方出现了圆形的开孔,那里竟然安置了一个可以略微伸缩的凸透镜——晶状体,光线经过晶状体的聚焦,穿过其后透明的玻璃体,投影到视网膜上,我们的视神经把光线的信号传递给大脑,于是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外界的景象。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都听过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也知道小白兔喜欢吃萝卜。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这可和其他的动物不一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给我们来信吧。答案正确的前10名小读者,都将获得本刊赠送的精美图书一册。小白兔红红的眼睛和白色的皮毛配起来,真的非常可爱。它眼睛的颜色为什么就与众不同呢?A1:因为吃了太多的胡萝卜,眼睛当然发红了。A2:这是因为眼睛里布满红色的血管的缘故,我们其实是看到了它们眼中的血管。A3:小白兔看东西比较吃力,可能是用眼疲劳吧。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吗?>>>请看33页2006年第11期问题:蛇和青蛙为…  相似文献   

18.
奇妙的世界     
胡德坤 《科学大众》2013,(11):14-15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天冷了,我们会用羽绒服、厚袜子、帽子等来保暖。可眼睛怎么保暖呢?原来,眼珠前面有一层眼角膜,它不含血管,几乎没有什么散热能力,但能起到缓冲寒冷传导到眼球里的作用,所以热量散得比较少而且很慢。除此以外,+眼眶前面还有柔软的眼睑,能挡住寒冷,使眼珠在寒冷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别担心眼睛露在外面,它们不怕冷。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14,(17):51-51
与人交流时,我们的眼睛通常会自动搜索别人的外形特征,比如眼睛颜色、发型和身高……大脑就会将这些信息建一个文件夹,从而构建对某人的印象和记忆。不过有一个特征我们通常会忽视,而它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人有很大帮助。日本最近一项人格诊断实验得出,指甲形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应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结论在你的身上是否能够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20.
人发是很好的工业原料,也是我国的出口物资之一。在放大镜下面可以发现,其横截面呈三角形,中间有孔。所以人发本身就是个毛细管,也正因为它是一个中空的管,才大大增加了它的柔软性。在它外面还包了一层半透明的细胞,加之发内合有不少的黑色素,这层半透明的细胞就像玻璃纸套一样,使人发显得格外黑亮。若缺乏甲种维生素,这层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头发就会变得很干燥(但这不是头发干燥的唯一原因)。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此外还含有硫、磷、硅、氮、水分和油脂,具有坚韧、细软、滑润、拉力强、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