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九,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有一条报道春运的消息,一位出镜记者出来的头一句话就是:"要走三六九.今天是正月初九,春运又迎来一次客流高峰……"在今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上,主持人朱军振振有辞地说:"过大年,过大年,这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  相似文献   

2.
闵文 《中国新闻周刊》2014,(8):I0012-I0013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大红的福字,飘香的腊肉。虽然已是正月十六,但朱乔家的年味仍然没有褪去。“这是我们在城里过的第一个春节,所以准备了很多年货。”朱乔笑着说,手里摆弄着手机,这也是他进城后才买的新玩意儿。朱乔是黔东南州生态扶贫工程的受益者。他曾经所在的摆拉村是榕江县计划乡最偏远的贫困寨子。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6,(5):1
每年的二月都充满了热情与喜乐,春节的花炮、正月十五的元宵和二月十四日情人节的玫瑰,好像其他月份所有积累的祈望都在这时放纵燃烧.铁路、航空和高速路上急驰的私家车,丰富的年货或简洁的行囊,惟此时特有的放纵心绪,这些剪影构成了我们中国人浓浓的年味儿、厚厚的乡情.  相似文献   

4.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又热闹的传统佳节之一。闽南大部分地方在农历(阴历)腊月十六日做完"尾牙"以后,就开始"入年假",置办年货,磨米或用米碓舂米粉蒸甜(年糕),做发、碗糕、咸(菜头、芋、番薯、金瓜等)、麻糍(糍粑)、菜包、粽子、"签"、"番麦"、"豆包仔"等。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是送礼的好日子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过去,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正月初一过去叫元旦,一大早皇帝大宴群臣,然后放假一月,让官员们好好歇着.官员们这一个月的吃喝玩乐,基本上取决于送礼.  相似文献   

6.
林硕 《北京档案》2021,(2):47-50
每逢元宵佳节,火树银花不夜天,分外热闹.然而,许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正月十五的声声爆竹、灯影婆娑是为了庆祝春节的圆满结束,实则不然."元宵节"的正式称谓是"上元节",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合称"三元".只是由于上元之期与春节相隔仅半月,兼有赏花灯、吃元宵、打灯谜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故而在百姓心中拥有特殊地位,人气也直线飙升,逐渐将中元、下元两节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由是可知,元宵节并非春节的附属,而是与新春、端午、中秋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上溯至汉代.  相似文献   

7.
京都书市推销录童晨编了这么多年书,自己亲自去卖的事却几科没干过,今年初去参加首都第七届图书交易会,当了几天推销商,个中甘苦,体会颇深。饥肠辘辘途中苦书市正式开幕定在正月初九(2月18日),地点在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按以往,这还在春节期间,好多工作大约...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夏朝时期,古人以孟春元月作为正月,商朝时以腊月(十二月)作为正月,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则以十月作为正月,汉朝初期继续沿用秦制.汉武帝时期,刘彻命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共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年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新年首日,也就是元旦.此后长达两千多年之间,中国直至清朝末期一直沿用此类农历纪年.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6,(2):1-1
每年的二月都充满了热情与喜乐,春节的花炮、正月十五的元宵和二月十四日情人节的玫瑰,好像其他月份所有积累的祈望都在这时放纵燃烧。铁路、航空和高速路上急驰的私家车,丰富的年货或简洁的行囊,惟此时特有的放纵心绪,这些剪影构成了我们中国人浓浓的年味儿、厚厚的乡情。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许多重大的节庆活动中,最能打动人心而牵扯到千家万户以至于达到普天同庆的要数春节."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扬震>:"又见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此句表达出作者的一种思绪与心情.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历时二十多天之久,民俗文化活动内容之丰富,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5,(8):161
<正>春节,俗称大年,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然而自汉武帝起直至清末,春节一直被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日改称为春节。如今,我国春节有法定假日7天,亲人们团圆凝炼亲情,庆贺新的一年开始。在清代,春节也有法定的节日8天。《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二十二中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由礼部奏准"庚子礼部奏言:每年元旦节应自十二月二十八日始至正月初五日止,月小自二十七日始至初五日止,诸王百官俱服朝服。"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盛京内务府  相似文献   

12.
《东南传播》2014,(2):2-6
<正>海峡两岸38家电台春节"温暖相约"为听众送祝福由两岸电台参与制作的《2014海峡两岸广播春节联播》,将从除夕开始至正月十五在台湾的26家电台和大陆的12家电台播出,在马年正月和两岸听众"温暖相约"。"台湾的各位听友,新春快乐!我是东南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各位大陆的听众朋友,  相似文献   

13.
正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中国传统佳节中最隆重的节日。它与中国几千年农耕社会有关:农民靠天吃饭,每年春耕秋收,形成规律。中国世世代代的老百姓,都以此方式纪年。每逢春节,游子思归,阖家团圆。"过春节"是一段长途: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进入年关,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过年"一词,会唤醒许多美好的回忆。风鱼、咸肉,风鸡吊在外面吹风;排队买年货、家家户户祭灶神;小年夜里做蛋饺、包汤圆;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大年初一穿新衣、发压岁钱;提着蛋糕走亲访友……如今年味淡了,听到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中回忆这些片段,恍若回到过去时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刊 《兰台内外》2008,(2):60-63
时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者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到正月初五,有的甚至到正月十五。  相似文献   

15.
元旦诗话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16.
《东南传播》2012,(2):168-F0002
<正>由东南广播公司牵头,海峡两岸20多家广播电台参与制作的"2012两岸广播春节联播"从除夕开始,分别在27家台湾电台和大陆部分电台播出,在龙年正月和两岸听众快乐相约。2012年春节联播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三,很多人仍沉浸在春节的温馨喜悦中.刚刚当完一周的早班编辑,笔者和同事便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赶赴北京.那里有一个春天的约会--2010年全国"两会"报道正等着我们.  相似文献   

18.
《四川档案》2015,(2):45
<正>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自汉代以来,中国就有在这一天张灯、赏灯、耍龙灯的风俗。元宵节是春节一系列庆祝节日中的最后一个,过了这一天,一年的辛勤劳作又要开始了,正如戏剧的结尾部分往往也是高潮一样,元宵节是春节节日系列中的高潮部分。这一天热闹非凡,不但可以张灯、赏灯,还可以耍龙灯、放烟花,连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都可以借此机会出来赏灯游玩,可以说几乎是全城出动。然而古代的建筑多以木制  相似文献   

19.
<正>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牵头组织策划、两岸50家电台参与的两岸广播春节联播,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每年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在两岸电台播出,为两岸听众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成为两岸民众春节期间的"快乐相约"。  相似文献   

20.
在农历辛卯年春节来临之际,从1月11日即农历腊月初八起,《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春节特刊,分别是:记忆、游乐、牵挂、年货、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