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梅  刘龙涛  信德发 《内江科技》2009,30(5):108-108
渤南三区1973年试采,1987年全面开发,1990年最高年产油量达到34.6×10^4t,2001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1995年后由于开发时间长、注水压力高,部分水井转大修停注造成井网二次不完善,注采矛盾不断加剧,导致含水上升快,产量大幅下滑,自然递减由7%逐步加大到20%以上,年产油量年均减少1.33×10^4t,开发效果变差。2005年以后针对这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注采井网二次完善,配套实施油井挖潜工作,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杏八九区纯油萨Ⅲ组油层特点以及历年开采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识到萨Ⅲ组油层注采系统不完善的矛盾,并及时对该区块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在认真分析2004年转注效果的同时,为2005年注采系统调整的分析和产量预测提高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登明 《内江科技》2004,25(5):42-42
为加大注采调整的力度,本文提出了在高渗区块通过注水改变水驱方向,提高开发效果,在低渗区块实施增注等措施,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区块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杏八九区纯油区萨Ⅲ组油层特点以及历年开采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识到萨Ⅲ组油层注采系统不完善的矛盾,并及时对该区块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在认真分析2004年转注效果的同时,为2005年注采系统调整的分析和产量预测提高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所辖油田属于低渗特低渗油田,在投产时大多采用压裂,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和开采层系不同,在注水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在层内、层间、平面注采矛盾突出;注采调整缺乏充分的依据。通过油水井生产过程监测和动态分析,进行注水井与油井连通层位的对应调参,提高注水效果及注水开发采收率,从注水井和油井两方面入手,在以上研究分析、动态描述、注采调整等措施的基础上,摸索整理出一套适合本区的注采开发思路,最终解决油藏平面、层间与层内矛盾,实现注水开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杏八九区纯油区萨Ⅲ调整井注采系统调整的效果分析评价,提出总体注采系统的调整和改善,对萨Ⅲ调整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燕春如 《内江科技》2010,31(5):119-119,171
区块开发动态分析,是在区块开发过程中取得的大量油水井第一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分析、判断方法,动态地描述已投入开发的油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矛盾,改造油层,保持区块高产稳产,提高区块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杏八九区纯油区萨Ⅲ调整井注采系统调整的效果分析评价,提出总体注采系统的调整和改善,对萨Ⅲ调整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临南油田夏70块深层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了夏70块油藏注水开发的可行性,通过实施注采完善,最终实现了该油藏的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临盘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夏509块的夏509-4井实施注氮气,该区块平均渗透率2.03×10^-3μm^2,平均孔隙度14.6%。通过试验,累积注氮气37.8×104^4m^3,相比较该井注水初期配注40m^3/a.提高了3—5倍,说明氮气作为驱替介质注入是可行性,为今后特低渗透油藏的注氮气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郑阁  杨东兴 《内江科技》2010,31(2):91-92
油砂山油藏Ⅴ-Ⅵ断块油水同层多,面积小,分布分散以及注采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区块注采井网不完善。导致地层能量亏空严重,油藏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油藏高度低。针对一系列开发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动态分析方法来研究Ⅴ-Ⅵ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弄清断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然后进行井网论证与部署,完善其注采关系,并进行预测,为下步提高开采速度和产量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王家民 《内江科技》2014,(3):70-70,62
高89-1块自2008年实施二氧化碳混相驱以来,经历了单井试注—四注一采—注采完善三个开发阶段,2012年实现了区块整体注气,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5.5万吨。随着注气量的增多,区块气窜油井不断上升,气窜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区块开发效果。2013年以来,针对气窜越来越严重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分区认识,分类治理,加强注采调配,分区确定注采比,协调平面注采关系,一是矢量调配,均衡流线;二是增控结合,调控流线;三是饱和注气,提高压场的注气方式,实现了高89-1块CO 2驱良性开发。  相似文献   

13.
唐晓红 《内江科技》2013,(2):149-150
海上埕岛油田馆上段为普通稠油油藏,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改善其开发效果,进行了整体调整挖潜,采用的主要调整对策一是细分开发层系,二是井网整体加密。从调整后的整体情况来看,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调整方案工作量滞后,影响整体开发效果;二是整体注采比较低,地层能量不足;三是注采矛盾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下步首先应优化实施顺序,完善注采,同时加强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提液和油水井合理配产配注,解决注采矛盾,最终保证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黄松林 《内江科技》2006,27(4):155-155
针对飞雁滩油田含水上升快导致产量递减大的问题,经过提液可行性论证,在完善地面、地下注采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选井适时提液。实施后,油田的含水上升率由7.4%下降至2.3%,综合递减率由14.0%降至3.3%,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田曙光 《内江科技》2013,(2):144+155
河159区块是近年开发的、典型的、低渗稀油油藏,投入开发以来,也同样遭遇了低渗油藏注水效果差的普遍问题。为了提高区块采收率,有必要尽早研究改善水驱效果的治理对策。本文结合区块实际开发状况,通过理论技术研究应用对影响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同类型油藏的开发经验明确了下步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6.
营11断块沙三段为东辛油田高压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大部分油井都实施了水力压裂投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然而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人工裂缝闭合,加上前期注入水质不合格,地层堵塞伤害严重,注水井欠注,注水效率低,地层能量下降大,导致油井产量低,区块“注不进,采不出”的生产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通过开展精细过滤深度处理水质、高压注水、酸化解堵增注、水力压裂增产、小泵深抽和井网加密等工艺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为油藏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单元区块的采油速度由原来的0.56%提高到目前的1.53%以上,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在石油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形势下,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开发已成为今后我国乃至全球油田开发的主题。因此,已开发的低渗透油田如何改善开发效果,未动用的低渗透储量如何尽快有效地投入开发,对保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王风岩 《金秋科苑》2009,(20):76-77
针对三塘湖油田西峡沟区块中浅层低渗稠油油藏特点,确定蒸汽吞吐开采方式。通过优化注汽参数优选注汽和采油工艺,形成配套开采技术,并在2口井进行矿场试验,A21井油汽比0.48,A4井注汽1500m^3,产液1565.2m^3。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风岩 《今日科苑》2009,(20):76-77
针对三塘湖油田西峡沟区块中浅层低渗稠油油藏特点,确定蒸汽吞吐开采方式。通过优化注汽参数优选注汽和采油工艺,形成配套开采技术,并在2口井进行矿场试验,A21井油汽比0.48,A4井注汽1500m^3,产液1565.2m^3。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开发是一大难题,但要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必须正视开发低渗透油藏面临的问题,了解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难点,寻求相应的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思路,找出解决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类难动用储量成为现实的石油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