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爱情关系中,爱的对象并非如人们惯常认为的那样是“不可替代”的。承认爱的对象的“可替代性”与肯定爱情的忠贞和专一并不矛盾。面对确已“消亡”的爱情,爱的主体充分认识到爱的对象的“可替代性”十分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时,加强对爱的对象“可替代性”的合理认知,可以避免失恋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马际娥 《农村教育》2006,(7):100-100
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在教育教学中。不是教师越勤快地讲授,学生就会学得越多。相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越是“勤快”地讲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越少.学生独立探究体验的机会就越少,教师的“勤快”必然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以何为基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什么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人同样能够当老师,甚至当得也很好?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究竟体现在哪里?作者从“基点”的角度入手,分析“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澄清教师专业“被替代”的深层原因,确立教师专业化的真正基点,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4.
高职文秘专业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应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为实现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探讨了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叫做“替代性学校(alternative schools)”的教育机构在英国渐渐得到发展,引起人们的关注。替代性学校既不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立学校,也不属于历史悠久的英国私立学校系统。这种学校的出现是一种纯粹的民间教育行为所致。替代性学校是对主流公立学校教育具有替代作用的几种非主流学校的总称,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它包括这样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我国职业本科已分批发展了32所,但其发展动机各异,有些出于学校"升格冲动",有些则应对"现实之需",目前对于职业本科该如何发展仍未达成共识,也未形成主导性观点。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层次延伸有四种典型需求与相应的教育应对。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及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归纳出我国职业本科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才。明晰我国职业本科发展的可为之举,包括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基于市场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职业本科教育机构应由长期从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学校或相关机构升格而来,职业本科教育要践行"产""科""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7.
教师演示实验的优势恰恰又是它的缺陷之所在,分组实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显得非常无助,而“引导演示”实验教学法的可行性和不可替代性,改变了过去的“教师忙,学生闲”的被动式教学,有着弥补的独特优势。讲究“引导演示”实验法的教学策略和遵循“五不”原则,可达到纠正一人,教育全班的最佳实效性,并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谈谈笔者对“引导演示”实验教学法的尝试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劳动,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光荣任务。职业是神圣的,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然而,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悖于“师道”的各种惩罚现象,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亵渎了教师这一崇高职业。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从职业新手成为专家型教师,不断建构自身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形成教育教学风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近半个世纪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一个热点问题,它反映的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需要,是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走向。教师职业专业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一为什么教师职业专业化越来越强?为什么教师职业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一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极其复杂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复杂的活动领域之一。康德曾经断言,人类社会中有两样事情最复杂,一是政治,二是教育。由于教育情景千变万化、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风格千姿百态,所以教育艺术玄妙高深,很难“复制”、“再版”,…  相似文献   

11.
近年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升温,要使这一新兴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生命力,必须在职业特色上下功夫。因此,应关注高等职业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集团化、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教材职业化、课堂社会化、教师技能化、教学模式个性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是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的“斯可尼芬”之迷。怎样解答这个争论百年的“热门话题”呢?只有坚持和提倡教师专业化,把二者作为教师专业性———这一块金币的两面,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也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培养的学术性与师范性实际是教师专业性的两个极端,在两极之间有许多中间状态,不同时期可以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和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可以通过大学化、专业发展学校、案例教学、建立专业学院等措施,促进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的专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核心的学校文化品格追求。太仓沪太外小以“精彩童年”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学校文化品格,具体体现为:教师文化品质追求教师专业优质发展;教育文化品格追求德育和智育统一性;管理文化品格追求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4.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德育工作实效低下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大问题之一,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的内部因素,社会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改变的,但学校教育内部的一些问题却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在今天的学校品德教育当中,我们必须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得一些缺失的本质的内容得以复归。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主体教育研究面临着“过时论”、“抽象论”和“终结论”的挑战,需要认真审视主体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理论定位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人的主体性的成长和主体教育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尚未过时;主体教育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它为当代教育实践明确了新的价值取向,为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中人的特性、教育过程的性质以及科学地揭示人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立足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带来的活动的交往性,以及文化的群体性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可能和制约,将促动对主体性的内涵、生成发展的机制以及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新品格教育,在经历了二三十年代品格教育的盛行期、四五十年代品格教育的衰落期,以及80年代品格教育的重新复兴后,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品格教育的特点。新品格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坚持权威与自由相统一,在教育模式上注重行为与反思并行,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主体性和多样性并存。探究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特点,对我们今天审视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解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所助益。启示我们要更为注重个体的心理素质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道德共识;要重视道德实践,促使教育生活化;要建构道德教育合力机制,形成全民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是专业,但教师首先是职业,是从业人员解决生计与谋生的手段。从知识结构而言,教师职业具有双重专业性,即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从职业特点看,教师既有职业特性又有专业特性。按《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的七类教师,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更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专业性和教师的职业性,而高等教育教师则更体现出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及教师的专业性,中等教育教师介于二者之间。不同教师应有不同的职业(专业)标准与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阐述了如何把素质教育的精神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期必须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的素质,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不同,首先,体现了人格与师格的统一。其次,较高的格位水平。教师道德人格素质的魅力表现为以道德人格感化人格,以道德人格感化学生。教师道德人格素质的塑造途径是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早期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品格教育没有单独的地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品格教育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世俗公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表现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到90年代,品格教育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近年来,人们对品格教育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考虑,认为可以把品格教育理解为综合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种改革的焦点是关注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建立一个关心人的社会群体。促进品格教育的因素有: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积极的角色榜样;给学生提供发挥自主性和影响力的机会;提供思考、争论与合作的机会;使命和标准;提供社会技能训练,提供参与道德行为的机会;父母和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