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志不坚者智不达” 墨子劝诫我们“志不坚者智不达”,意思是说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也不会通达。志,对奋发的人来说,是动力;对迷茫的人来说,是指路标;对失败的人来说,是鞭策,它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人们:加油,胜利就在前方。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他的上进心就越强,求知欲就越强烈,而奋斗也就更加努力。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字眼.追求幸福是人们天生的志向。也是天经地义的生命欲望。英国社会改革家欧文阐述他的“新社会观”时指出:“人生来就具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因,是终身都有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人生的意义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是人生终极目标和终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目没志向,二日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那么,什么叫“志”呢?“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和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志  相似文献   

4.
道德修养是人的思想品行的修养。“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但“道”与“德”也有所区别,各有其侧重。“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中的“道”即是人之道,“德”即是人之行,有正确的道路才有端正的德行,可见“道”是“德”的基础,有“道”才有“德”,行德先得修道,要修以下八道。1.修志道。“志道”就是志向、理想和抱负之道。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宏伟的抱负是人生的基础。立成才之志,扬理想之帆,人生才有目标,前进才有方向,学习才有不懈的动力和永无止境的追求。“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古训也是现实。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取得巨大…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吃喝朋友不长久,互相利用无真友。”因此人们常悲叹“人生难得一知己”。然而我在交友之道上,却走得轻松自如,因为我坚持的交友原则是:志同以道合,慷慨以助人,宽厚以待人。志同以道合,是说朋友之间只有志向相同,才能取长补短,在一条大道上相与向前。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的伟大诗人,及至在洛阳相遇,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共同漫游名山胜川,他们兄弟般的友谊至今仍被后人传为佳话。现在有些人只讲义气,不讲志向,因而常被人利用,上当受骗,我们必须引以为戒。慷慨以助人,就是要无私地热情地帮助有困难或有过失的人。…  相似文献   

6.
薛韬 《学子》2004,(9):39-40
有句成语叫做“有志者事竞成”,意思说,一个人只要有志向,什么事情都能办成。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人的志向如不立在“知本“上,那么,尽管志如磐石,到头来,还是不能成就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这个成语似乎应改为“有知者事竞成”才是。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诸葛亮曾告诫其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这句话虽然过去讲过多次,但不甚解其意。近来,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反复琢磨,似乎有了一点体会。这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既是诸葛亮一生成功之道的理论总结,也是告诫其子如何成才的奥秘所在。历史证明,大凡有远大志向、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在人生物质生活追求上都是奉行“寡欲尚俭”原则的。因为只有甘于淡泊名利和物质生活的人,才能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保证人生“大志”的实现。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相似文献   

8.
在中外文化中,人们都普遍强调“志”,志就是一个人的志向、目标或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方面的名言俯拾即是, 《礼记·儒行》篇中说: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北宋文学家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守仁也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美国人卡耐基有一段关于志气  相似文献   

9.
1.确定高尚的人生志向。伟大的志向产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则更加坚定伟大的志向。人的志向、意志各有不同,但只有具备高尚的人生志向,才会有正确的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目的是人们在行动中所渴望得到的结果,它是激励人们去奋斗的巨大...  相似文献   

10.
人贵有志     
“人贵有志”这句话,已经不知说了多少年。今天还要说,是因为许多人无志或缺少志向。有志向的人,不会畏惧艰苦。今天,“潇洒走一回”在大街小巷流行:某某人活得真累,你累我累,成了人们的口头惮。好像人人都该活得潇洒。其实,他们的潇洒,只是掩盖他们的心灵空虚,是没有志向的借口。他们所谓的“不累”,只是一心吃喝玩乐,不过是爱因斯坦讽刺过的“猪栏”志向。活得轻松,潇洒,就会磨损你的志向。有志向的人,天生选择的就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因为志向不是空口喊出来的,而是在艰苦中磨练出来的。法拉第10岁时,只能靠领救济金勉强维持生活,有时一周他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人生坎坷曲折,积极用世的志向志死不渝。他的精神支柱与强大动力在于崇向尧、舜、孔子之道,并身体力行,关心“生民之意”,实现理想抱负。  相似文献   

12.
谈“立志”     
“志”,字典上注释为“意向,要有所作为的决心”。古往今来,不管是帝王将相、开国元勋,还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他们从小都立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也就是这个志向,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讲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孔子为什么不赞赏积极人世、志在邦国的三子,反而赞扬貌似追求闲适生活的曾子呢?还有学生提出,当众人“侍坐”,围着孔夫子畅谈人生志向时,曾子在干什么呢?从文本“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来看,曾皙应该是在鼓瑟.陪侍长者先生时怎么能鼓瑟呢,显然就是在开小差,那么曾子连一个合格的学生都不是,为什么孔子不纠正他“有偏差的行为”呢?能发现这些矛盾,说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已经不再停留在“文本表面滑行”,而是深入语言内核剖析语义而产生自己的思考.那么我们就随着学生的问题一起来细读文本,探究问题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充分表明了志向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探索人生与志向的关系时,以下三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确立志向是人生中最紧要的事情。没有志向的人便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必须先确立志向,然后才有中  相似文献   

15.
华应龙 《教师博览》2023,(11):56-60
<正>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读一读《格言联璧》。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读?怎么读?能读出什么?难道其中有化错教育?接下来我一一解答。一为什么读我读《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读到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相似文献   

16.
在《游褒禅山记》中这样一句话: 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这句话中的“志”是心意的意思,与上文“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志”指志向,意义有所不同。贵州人民出版社《古文选泽》将这句译为“如果尽了自己的志向却未能到达的话,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只有确立了远大志向,奋斗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人的智慧才能得以较好地展示。那么个人成材的因素之一即是立大志。而青少年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常立志,志不长”。所以老师就要起帮助学生把好“立志关”的作用。班主任的谈话工作也就成了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驾驭 人生──新疆93级工商管理班同学谈人生热点编者按人生中有那么多牵动人心的事,事业、家庭、婚姻;职业、金钱、人际关系,人们不能不处理,不能不思考。有说人生是游戏,玩玩而已,何必认真.此话似不可信。"玩"人生者,心态不一定是那么潇洒,真的猛士,敢于...  相似文献   

19.
谈立志     
人贵在立志。有了志向 ,就要以坚韧不拔的决心去实现。“有志者事竟成” ,只有心中立下明确的目标 ,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古往今来 ,多少成功者都是靠着志向这个人生的路标 ,来推动自己奋勇开拓 ,鞭策自己 ,来攀登人生的高峰。可见 ,志向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多么重要。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 ,研读无数种著作 ,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 ,数十年如一日 ,座位下的地面竟磨掉一层。最后 ,终于成为了伟大的革命导师。提到奔马 ,人们就会想起著名的绘画大师徐悲鸿。徐悲鸿在法…  相似文献   

20.
教文言文应批判继承我国民族传统道德遗产,帮助学生掌握道德概念,培养道德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行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统道德教育。 (一)以立“志”学“德”为基础,确立道德信念。立“志”学“德”,就是每个人都要树志向,学习道德,坚定道德信念。这是儒家学派十分重视的方向性问题。孔子认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并且经常启发学生谈志向、讲德性,如课文《侍坐》。还要求学生竖定意志;“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阳货》),即象最坚固的东西一样,磨也磨不薄;象最洁白的东西一样,染也染不黑。所以,“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孔子所提倡的道德信念就是“志于道”、“死守善道”。有了这个信念,才能成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志士仁人”(《卫灵公》)。志和德都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学习,这种学习包括确立人生的目标和理想,深刻理解道德规范的定义、价值与作用,认识它对个人与社会的益处如何,违反了它的害处又是什么?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