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恕 《新闻界》2006,(6):73-74
新闻写作/传播策略指的是为实观新闻写作/传播目的、目标而采用的对策或方案。由于新闻写作/传播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新闻写作/传播策略,主要是针对受众的接受而言,即探讨为了达到让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关于心理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已有新闻界同仁撰写了有关论及专进行阐述。受众心理与新闻写作有什么关系呢?笔在翻阅第1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时,发现谁要想写出受受众青睐的新闻佳作,就必须满足受众如下几点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消息写作讲求倒金字塔结构,新闻思维也有其规律性结构。杨保军教授的研究,为我们呈现了新闻价值优先、传播效果为要、目标受众至上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南 《新闻爱好者》2012,(10):75-76
由于大众传播理论的引入,业界的新闻理念从"传者本位"逐步转变为"受众本位"。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介的逐渐融合,受众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其心理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同时融合新闻生产模式初具形式。面对这一变化,新闻写作要树立融合的理念,并不断创新写作艺术观照受众的心理需求,同时新闻写作更要正确地引导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新闻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客观事实是零星存在的,需要记者动脑筋将它们“串”起来。笔者认为在新闻写作中,思考的作用至关重要。新闻写作的过程离不开思考,从发现新闻、选择角度到写作新闻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不断思考,离开思考,新闻就如无水之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蔡效东 《新闻传播》2024,(6):118-120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写作,主要指的是基于深度分析读者特征、需求的条件下,结合新闻内容,利用好写作技巧,迅速抓住受众兴趣,让受众形成持续关注黏性。从本质上来说,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写作仍然是写作,但是编辑与写作的概念得以延伸,除了需要撰写文章之外,还需要对受众进行分析,做好市场细分,明确写作目标,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突破传统编辑与写作的范式,实现多媒体元素的动态呈现,促进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编辑与写作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媒体行业而言既是一个新挑战,更是一个新机遇。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写作方式必须要发生改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与写作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丹 《新闻传播》2023,(16):164-166
采访写作是新闻制作中的关键环节,只有保障素材和资料采集的时效性、真实性,才能更加全面地还原新闻事件。而在新时期新闻工作当中,还要体现采访写作的特色性,以独特的视角分析新闻事件,为受众提供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法,以体现新闻的社会价值。但是,当前采访写作的独特性特点未能得到体现,导致新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较差,限制了新闻行业的转型发展。本文将对新闻采访写作中运用独特视角的重要性加以分析,提出新闻采访写作中独特视角缺失的原因,探索新闻采访写作中的独特视角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新闻界》2005,(2):116-117
从受众角度来讲,网络新闻在接受方式、接受心理、接受习惯等方面与报纸及其他传统媒体新闻相比都有明显的不同。为适应受众的多元需求,网络新闻就应摆脱传统媒体新闻写作方式的束缚,积极探索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技巧,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畅晓明 《新闻三昧》2006,(1):110-111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大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通过新闻了解政治、了解社会的发展,国家也通过新闻将最新信息传达给受众,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因此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写作过程中遵循写作要求与规范,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提升对新闻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写出好的新闻稿,才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要为受众所喜欢.报道形式就要不断创新。新闻写作一味沿袭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模式.只能扼杀新闻的生机与活力,难以出新、出众。倘若“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写出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好新闻来。“反弹琵琶”写新闻,是一种逆向的思维与写作方式,即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思考同一新闻事件或问题,别出心裁地开辟新闻报道的新境界,使新闻有着更加诱人的潜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数量的众多和受众的记忆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用稿件的版面位置、字体字号和编排方式等(相对于新闻内容来说是外在的)因素来吸引读或加强其印象,它形成的实际上只是同一版面或同一媒体内容中的比较性阅读优势,其代价是牺牲了其他部分内容的服务效用。要取得新闻传播的最大效果,不可以忽视受众对新闻内容的记忆这个环节。了解受众记忆的一般规律,在新闻写作实务中自觉地掌握它、运用它,有助于提高受众的记忆能力和阅读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媒体格局与传播方式。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作为单一新闻传播方式的局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网络新闻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和沟通桥梁。媒体人要积极创新新闻编辑理念和方法,重新定位新闻写作,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推动新闻传媒的发展。本文围绕新媒体环境的新闻写作展开讨论,从新闻写作、受众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写作与传播的影响,进而概括新闻写作需要注意的方面,以促进新闻写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谢常青 《新闻界》2005,(3):104-105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美国新闻学者的这一新闻理念,使“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等显著优势同样引起中国记者的兴趣并付诸于广泛实践,在新闻界兴起别样的新闻表现风格。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大幅度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  相似文献   

15.
新闻导语写作要有动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艺 《新闻实践》2009,(4):69-70
新闻写作不同于叙述式的写作,第一句话必须强调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一条动感十足、生动活泼的导语往往能够抓住受众的目光,而一条刻板老套的导语则可能使受众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写作要打破常规思维的禁锢,在遵循新闻真实性、现实性的基础上,追求新闻采访写作的新颖独特,通过标新立异来提升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使受众从更多的角度了解新闻事件本质,引发受众的共鸣。本文从分析新闻采访写作实践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在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中形成独特视角进行研究探讨,期望对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理解的新闻背景只是着眼于新闻写作本身诠释新闻事实,烘托新闻价值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都是被动地表现新闻事实。从目前形势来看,新闻理论和实践以及受众需求的变化已经突破了狭义的新闻背景的概念。新闻竞争正向深度上开展,“独创新闻”、“原创新闻”的概念正在取代“独家新闻”的概念,在“快速、鲜活、全面、生动”的同时,追求“高  相似文献   

18.
文叶飞 《新闻窗》2006,(4):53-54
新闻评论是各种传播媒体普遍运用的,面向受众传播的有关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意见性信息。新闻评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更讲究选题与立意,它要求评论写作有的放矢,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和效果。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搜索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在新闻报道全过程中,采访是第一道工序,任何新闻报道都是采访在先,写作在后。没有采访,就没有报纸上、广播里、电视中的那一条条消息、一篇篇通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受众阅读品位的不断提高,新闻的美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军事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写作中应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满足受众强烈的审美需求,在增强新闻可读性的过程中达到扩展其舆论影响的目的。如何把新闻写出美感来?笔者认为以下“五招”可作尝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上的会议新闻过多过滥,报道手段、报道形式又单调俗套,广大受众叫苦不迭,甚为反感。因此,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让会议报道摆脱俗套已成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亿万受众的共同心声。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更应该改变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在报道角度、标题拟定、导语、主体写作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使会议新闻耐看,观众愿意看,使会议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经得起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