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玉祥不仅是一位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杰出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普及文化教育的大力提倡者和支持者.因他出生于下层社会,深感自己少小失学之痛,为使他人免遭此苦,在他的戌马生涯中,每到一驻防地,"对其教育视同性命,而提倡振兴之心,唯恐不及,盖数十年如一日也"[1].他认为:"教育为国家之根本,教育不兴,而国不立."他在1922年的5至10月,出出任河南督军,后又于1927年6月至次年3月,担任河南省主席.两次主豫期间,虽然不足两年,但对河南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文化教育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推动了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此举在河南文化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2.
77岁高龄的刘心健老人,是原山东省临沂地区文管会专职考古工作者.在他数十年的考古生涯中,最值得他骄傲和回味的,莫过于参与发掘和发现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前不久,刘老专程从现定居地河南开封来临沂市档案馆为其"名人档案"捐赠档案资料,笔者就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情况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3.
"要创建文明城市了."老王的口气有点无奈,最近越来越频繁的城管行动,把所有的小摊贩都变成了惊弓之乌,时刻保持着准备撤退的姿势. 底层标本 来自河南的老王,今年是他在太原的第16个年头,不过30多岁的他,饱经风霜的外表实在称得起"老王"这个名号.  相似文献   

4.
在期刊研究方面,张伯海先生是我的坚实引导者,影响至深的当属第一课.那是1991年深秋,他在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司长任上,我在河南郑州谋饭.有一次,我陪同有关领导到署里办事,他留我在他办公室单独谈了一会儿.所谈其他内容都忘了,但那句"期刊是要死的"是永远记得的.他语调轻缓、舒徐,于我则无异于晴天响雷.  相似文献   

5.
无悔新闻路     
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迷上了写作,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8年来,他笔耕不缀,执著为文,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稿件千余篇,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了河南电力系统小有名气的"笔杆子",被河南电力报社评为2004~2005年度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2006~2007年度优秀记者;2007年又光荣地被中国电力报社评为河南电力系统仅有的3名先进通讯员之一。临颍县电业局也因此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河南电力报社授予"新闻宣传先进单位"、"中国电力报优秀通讯站"、"文化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正>毛主席和河南的渊源颇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河南视察、开会和调研20多次。"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谁说鸡毛不能上天"、"还是人民公社好"等四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指示,就是毛主席在河南视察时提出的或与河南有关。时光荏苒,当年毛主席做出批示的这些地方虽然已经沧桑巨变,但仍沉淀着那段特殊岁月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家河南开封,上个星期举办了一个展览,题目叫做《中原悲歌——河南大饥荒图片展》。策展人是我哥们儿,开展那天他拉我去现场,指着一幅照片说:"你认识这个人吧?"照片上是一老和尚,旁边印着说明:"河南佛学社净严法师,1942年9月研制出一种耐饥丸,免费发放给饥民,每天服一丸,祛除饥饿感,同时又能保持正常的精力。"这个老和尚我是熟悉的,虽然他已经圆寂,但他的徒弟现在是相国寺方丈,相国寺方丈的徒弟是太平兴国寺方丈,太平  相似文献   

8.
郝君 《声屏世界》2017,(5):28-30
进入新世纪以后,河南电影的创作发行基本保持着稳步上升的状态,环顾新千年以来的河南电影,"草根情结"成为其内容创作的永恒话题.这种"草根情结"不仅体现在电影里对边缘人物生活状态的勾勒描绘上,也体现在对当今河南电影现实处境的一种无奈与自嘲.与此同时,河南的"草根"电影也开始逐渐呈现出一种类型化的创作势头,这种类型电影的尝试,是对河南电影产业发展的一种有益促进与尝试,也成为河南电影有别于其他地域电影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侯钰鑫先生的《大地》,是在"太行山下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上",一个妇孺皆知的真实故事基础上演绎而成.这是一部讴歌时代英雄,赞颂民族脊梁,弘扬主旋律的力作.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得201 1年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主人公宇文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一生曲折坎坷,有说不尽的辛酸,道不完的苦难.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他的突出贡献和光辉业绩永载科学史册,并深深留在数千万农民兄弟的记忆里. "三十年前他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刚来时自行车是新的,现在自行车早已破旧不堪,骑起来除了车铃不响,所有的部件都叮当作响,堪称上世纪的文物了.他来的时候很年轻,刚在谈恋爱吧,如今变成白发皓首的老人了."又传言:"他的家人都在北京,他顾不上照看他们.  相似文献   

10.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河南新县,自幼家贫.虽然生活困苦,但许世友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常对周围的玩伴说:"将来,一定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路,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许世友喜欢习武,由于没有钱,他就去给武术师傅做杂役,换取学武的费用.久而久之,武师被许世友的精神所感动,告诉他:"天下武功源少林,想学正宗的真功夫,就去少林寺".  相似文献   

11.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河南教育界的进步人士有感于政局依然动荡,民不聊生,新式学堂"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模式不变,纷纷建议省政府设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向欧美派遣留学生.同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首任校长为著名教育家林伯襄.1922年5月,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力主创办大学.  相似文献   

12.
贾岳  储靖农 《今传媒》2007,(7):60-60
近日,好多读者可能注意到,在侯耀文去世的报道中,王朔好像又一下子成了主角,他的一连串"骂"成了媒体最吸引眼球的"卖点".无风不起浪,是一些媒体有关侯耀文是被王朔气死的采访和报道激怒了他,先是骂记者,接着骂媒体,后来更是发展到"6小时连发24篇博客,连续辱骂成都、沈阳等四个城市".7月2日,"朔骂"继续升级,陕西、河南、四川、山东等省成了他辱骂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3.
3月6日上午,在郑州一家企业的开业典礼上,来自河南焦作的吴保新的精彩表演让人大开眼界.他足蹬一双128公斤的铁鞋,身披一件60公斤的铁衣,手握两把17公斤的大刀,创造了负重205公斤行走自如的纪录,被誉为"中华第一铁人".然而,这位"铁人"也曾因负重攀爬公司的烟囱而丢了饭碗;为了名誉与"第一铁鞋"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14.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作为修武人,曾多次游历县境北部的百家岩,在此曾作长诗<题西白涧>,由此,使西白涧也成为百家岩重要一景."这两段话均摘自"百度百科"的"韩愈"词条.韩愈究竟是哪里人?百度的说法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5.
武术传承之忧 "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李婕如此判定河南武术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河南一家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在复旦大学演讲时,特别提到了发生在郑州的张金柱案件.他全面回顾了这一案件发生之后,新闻媒体与办案机关之间的博弃过程.颇堪玩味的是,这个被学术界称为"新闻审判"的案件,最先报道的新闻媒体负责人在看到判决之后,却在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撰写内参,上书司法机关请求改判.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业大学的前身是距今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河南大学堂,它是河南创建最早的高等学校.为修订校史广泛收集史料,陆续有所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台湾"国史馆"查到的民国教育部档案:"咨复河南都督:高等学校改办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安置旧有各生办法,应准立案."面对这一新发现的史料,校方加快了追逐"记忆"的步伐,进一步发掘史料,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8.
崔普权 《北京档案》2002,(10):50-50
两位河南来的朋友向我抱怨:在北京吃不到河南风味的豫菜.其实,这是他们不熟悉的缘故所致.除了北京的"第一楼"是豫菜外,这里还有一家百年老店--厚德福饭庄.  相似文献   

19.
《新闻爱好者》2011,(2):161
河南科技报社于2001年创办的"科技110",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河南科技报社相继开通了"中国科技110网(www.kj110cn)’和"中国农业科技110网(www9611110.cn)"。同时,为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的科技、文化需求河南科技报社成立  相似文献   

20.
"我恨死了‘黑诊所’。"从河南来石家庄做生意的驻马店农民李文举欲哭无泪。6月29日,他妻子在石家庄市一家无名"黑诊所"接生时被夺走了生命,成为近两个月来"黑心医生"手下的第7个冤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