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自五十年代起,用五十年的时间,从《书剑恩仇录》始,至《鹿鼎记》止,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他把其中十四部书的句首字作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联中所引的这十四部书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剑》。(辑)金庸的一副对联@丽君  相似文献   

2.
刘贤汉 《学语文》2000,(3):30-31
自1955年以《书剑恩仇录》涉足江湖,至1972年以《鹿鼎记》封刀归隐,历近二十年时间,金庸共创作了十五部中长篇小说,其中长篇十二部,依次为:《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侠客行》及《鹿鼎记》,中篇三部,分别为《白马啸西风》、《鸳鸯刀》与《越女剑》。  相似文献   

3.
校园恩仇录     
原来在电视上看过名为《书剑恩仇录》的电视剧,据说是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今天要给大家.讲讲我的校园恩仇录,这是根据我的个人经历写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相似文献   

4.
金庸,原名查(zha)良镛(yong),江南名门之后,以一部《书剑恩仇录》在武侠小说界声名鹊起。他的一系列小说名被编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  相似文献   

5.
已经记不得自己是先看了金庸的《书剑恩仇录》,还是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毕竟是多年前的事情。但是,金庸首先让我记住的画面是——恹恹欲睡的午后,一个小女孩看见自己的家庭教师在书房里甩金针,钉苍蝇,发现他原来不是个无能老朽。  相似文献   

6.
失落的侠     
彭华 《新读写》2014,(5):31-31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的前面大半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和气息。到了末几回却急转直下,最终以一段悲伤而迷惘的香冢之铭收尾。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和第二部小说《碧血剑》分别作于1955年和1956年。两部作品在创作上有颇多相似之处,文章试从时代背景、时代选择中的国族观念、主人公身世和结局安排四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解读,并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社会情况,讨论其中所蕴含的香港属性。  相似文献   

8.
概述中国武侠小说的流变、旧派武侠小说的特点及新派武侠小说的突破。着重分析奠定金庸新派武侠小说地位的《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兼论“射雕三部曲”、《飞狐外传》和《侠客行》,后两部小说反映出作者对武侠小说写法的多样性进行探索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金庸的武侠小说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书中的核心人物陈家洛是个极具悲剧审美意味的人物,他 的结果是悲惨的:事业上失败、爱情上失意。其实,主人公陈家洛的悲剧命运看似偶然其实必然。陈家洛的性 格和他对革命的复杂性认识的不足、人性的要求、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共同酿造了陈家洛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7,(7C):42-42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自幼酷爱读书。并且笔耕不辍。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1955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72年9月《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封笔。20年间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书剑恩仇录》和《飞狐外传》中,有个组织叫红花会.红花会里有个三当家叫赵半山.他是太极门弟子,以暗器纵横江湖,人称"千臂如来". 这个赵三爷不仅是一位武林高手,也是一位极其善于授课的名师.在《飞狐外传》"铁厅烈火"一回中,他传授主人公胡斐太极拳一节,就足够妙趣横生且高效实用,堪称课堂教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和当今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同是浙江海宁人,早为人知。然而,他俩是一对表兄弟这件事,却鲜为人知。其实,海宁袁花查家(金庸本名查良镛)和硖石徐家,同是名门望族。由于硖石与袁花两镇相距仅十四公里,因此两家祖辈素有来往,早结姻亲。徐志摩五岁时在家启蒙读书,塾师便是查家的查桐轸。后来,查桐轸的儿子查猛济也到徐家,当徐志摩的独子徐积锴的塾师。1915年前后,查家的查枢卿娶徐志摩的堂姑徐乐为妻。徐乐嫁到查家后,先后生下良铿、良镛、良钰、良镐四子和良琢、良璇二女。金庸年幼时,常随父母到舅家做客,并与回乡度假的表兄弟徐志摩做伴。抗战胜利后,金庸任《东南日报》记者。期间他读了徐志摩写的《西湖记》和一些新诗,深为表兄的才华所吸引。若干年后他所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书中人物陈家洛的身上,即隐约可见徐志摩的书生形象和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13.
正梁羽生,中国"新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他在1954年创作的《龙虎斗京华》是中国"新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其后,随着他的《七剑下天山》《草莽龙蛇传》和金庸《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相继问世,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逐渐形成一个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的虚构历史武侠故事为内容的"新武侠小说流派"。该流派以梁羽生为开端,金庸为高潮。梁羽生对此曾有评价:"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该流派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  相似文献   

14.
金庸原名查良镛,开始写小说时,把名字最后一个字拆开做了笔名,这一拆,拆出了一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巨擘。从第一部《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越女剑》,金庸一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之后,在无数读者的叹息声中“金盆洗手”,恬淡地躲在一隅,静观他的书迷捧着他用刀光剑影编织出的童话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15.
《林海雪原》是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书剑恩仇录》是一部武侠小说。两部作品在传统小说的继承、主要人物的配置、英雄群体的塑造三个方面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共性。探究这一点以便对《林海雪原》文本作出合理的价值理性判断,旨在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红色经典与通俗小说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1954年的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因为江湖地位引发争执,双方掌门人相约比武,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这一事件顿时成为全港关注的焦点,各路媒体竞相报道.《新晚报》更足别出心裁,顺势连载麾下两名干将撰写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和《书剑恩仇录》。自此,梁羽生、金庸横空出世,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在《书剑恩仇录》里,天池怪侠袁士霄把一套自创的"百花错拳"传给了徒弟陈家洛.尽管这是一套融合百家、绝妙无比的掌法,但要让全书第一主角陈家洛凭借这样一套武功成为高手,却有点难,甚至不合情理,让人难以信服.  相似文献   

18.
金庸武侠小说不仅给西方读者带来了一个挑战,也给英文翻译者带来一个挑战。从汉英翻译专业角度出发,以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晏格文英译本为例子,阐述了译者以归化翻译为主,异化翻译为辅,两种翻译策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金庸走了,永远的告别。金庸的武侠小说首篇为《书剑恩仇录》,但陈家洛等只是一干脸谱化、概念化的人物,至《射雕英雄传》问世,诸英雄豪杰曲折的人生历程、复杂的人物个性得以凸显。由此开始,《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联袂而至,个性各异的英雄人物逐一登场。郭靖是金庸着墨最多的一位,也是最为出彩的一位,  相似文献   

20.
1954年的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因为江湖地位引发争执,双方掌门人相约比武,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这一事件顿时成为全港关注的焦点,各路媒体竞相报道.《新晚报》更足别出心裁,顺势连载麾下两名干将撰写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和《书剑恩仇录》。自此,梁羽生、金庸横空出世,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