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自主探究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换上升到“课堂指导者、促进者”的课堂角色;教学形式由“知识的传授”转变成“课堂数学交流、探究数学问题”的互动形式。本文探讨了在翻转课堂中,“说数学”很好地锻炼了学生思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经验性思维水平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学习力、沟通力与创造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因此建构“三力课堂”,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毅力、落实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能够合作交流与分享,实现数学思维的创新.教研工作者应高屋建瓴,系统梳理“三力课堂”的内涵及框架,设计“三活”观察量表以引领课堂实施,使学生经历“三动”过程实现思维提升,体现“三力”目标以落实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数学探究活动是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形成数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让数学探究浸润课堂.数学中的“杨辉三角”是一个特殊的数阵,里面有有趣的数理法则,也有丰富的数学思想.以“杨辉三角的性质”为例,结合四个方面,对课堂上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为了避免学生的“思维短路”,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把握正确的知识概念,驾驭准确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  相似文献   

5.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思维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特级教师潘小明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引领学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著称。在潘老师的课堂上,从把握教学起点到孕育思维,再到交流互动、点拨完善,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流程,以真实的探究活动一次又一次地演绎着智慧的课堂。仔细赏析潘老师的探究课堂,有助于我们真正地认识探究性学习的实质,并为课堂上所出现的一些形式化的“假探究”准确把脉。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以思维为导向,在精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挖掘思维内涵,在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使课堂充满智慧,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丹丹 《成长》2020,(4):116-116
生态课堂概念的提出旨在优化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和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探究未知,保持其思维活力和专注度。而实施“对话式教学”则是构建生态课堂的根本途径,能基于师生间的多元化交流既赋予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自由,同时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情况,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必要性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基于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如何优化具体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曹娟珍 《学周刊C版》2014,(11):115-115
语言是人们联系外界事物与大脑思维的桥梁.而教师的语言则是课堂交流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不容否认,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与教师语言指导相结合的过程.在低年级的数学课上,教师凝练、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能引领学生走进充满奥秘的数学王国,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同时也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折纸活动中“想”数学和“说”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倩孙志远  黄荣金 《数学教学》2004,(5):F002-F002,1,2,3,4
追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数学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这为改变“边讲边问”、“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一条途径.我们观摩了许多公开课,可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然而,表面上的“热闹”是否真正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丰富内涵与精髓?有  相似文献   

12.
【引文】用心去听不难发觉,在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自己与学生间的对话交流以及课堂上的提问,无意义、无效的竞占到一半以上。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既浪费时间,又降低效率。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相似文献   

13.
高效课堂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它的中心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今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了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要努力实现教育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在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数学课堂上,站在学生的立场教学,注意与生活接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探究、合作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会让数学课堂魅力无穷,成就出高效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高效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中的种子课程资源就是以此为基础,作为后续学习线索和前提的知识。例如在认识负数的学习中,我们以温度计为道具进行学习,就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和举一反三的目的。重视数学中种子课程的学习是我们得以深入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数学以兴趣为前提,以自我探究为引导,有助于形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兴趣”和“自我探究”两个核心,有效进行教学与学习,形成学生独立探究的思维和能力。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加强课堂的兴趣性,加强学生自主交流,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与感悟,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过程的学习。我认为贯穿课堂的就是兴趣,促使学生提升的就是相互的探究与交流提升。  相似文献   

15.
数学现象只是表面的、具体化的知识技能,而真正的数学是深层的、具有思维价值内涵的思想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活用数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根本跨越,使数学探究之路更广、数学思维之路更宽.  相似文献   

16.
"探究教学"是我们高三课堂的重要课堂形式.通过数学思维框架建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探究课堂有效进行.同样,切实有效的"探究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与思考,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7.
陈锋 《辅导员》2009,(2):10-11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实验教材也在每章安排了一个课题活动,并通过“实践与探索、观察与思考、尝试与交流”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多元的课堂活动中动手、动口和动脑,在开放的空间中进行主动探究的尝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真正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等六个模块,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等,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授课过程中,老师的设问、引导不仅可以引发、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是老师和学生展开情感沟通、信息交流,进而达成教育的必要手段.老师的设问、引导对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说,好的设问是促使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路径.老师设置课堂提问时一定需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数学的实际课程内容出发,注重适度性,以期达到“启”而能“发”的成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调动他们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分析及把握知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及思考,对于华东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课堂的设问和追问进行一番探究,以期给更多人以参考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20.
许莉玲 《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48-248,250
文章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生命课堂”的构建,具体包括解构核心素养,构建目标多元的“生命课堂”;解放学生思维,构建思维碰撞的“生命课堂”;创设互通情境,构建开放交流的“生命课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