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沐童 《视听界》2007,(5):3-3
前几天,一位记者朋友发给我一则新闻,说的是某外企女职员的大量裸照被人在网络上暴露的事。我从头看到尾,并没觉得有什么新鲜;而我那朋友却信誓旦旦地说:看吧,顶多再过一周,这个女人就会被中国所有的媒体捧红,平面媒体会发各种独家专稿,或猜测或报道;网络媒体则会制作专题。  相似文献   

2.
林栋 《中国编辑》2005,(4):47-48
每当听到有人叫我“编辑”时,我就会不自觉地把头扬一扬,把胸挺一挺,为什么?因为我热爱这份职业,一方面它能让我安身立命,另一方面它令我充满成就感,个中的原委大致可以有四点:一是这份职业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二是这份职业品位儒雅,蕴藏了丰富的知性意义,我会乐此不疲地去追求;三是这份职业会与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交往,让我能够接触到名人、作家、学者、普通人,  相似文献   

3.
彷徨无度     
前些天我特别不爽。借口过生日,拉着老婆跑到民族园一家台湾餐馆咸咸糊糊地喝了一顿汤。老板很会做生意,专门给我播了一首生日快乐歌,接下来就是老崔在喇叭里不要命地吼:“给我点刺激,我的大夫老爷;给我点爱,我的护士姐姐;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老崔老矣,尚能歌否?我这一想不打紧、心里…酸,差点唏嘘起来,突然感觉我才17岁怎么就像一位老人呢?  相似文献   

4.
劫后余生话刘晶李树果,邱建辉我知道这次抗洪抢险采访有危险,但不知道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大难临头的时候,我又无法回避;求生是我的第一本能,可我能活过来是因为有那么多活着的人。──本文主人公的话“7.13”一场特大洪水,无情地夺去了锦州市委书记张鸣歧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06,(10):39-39
六年前,我离开95.1;三年来,你听我在103.4;现在起,我在104.4…… 去年秋天,有人在短信平台上说:等待你的下一次转身! 收音机里,从95.1开始,向右是103.4,再向右,便是104.4,你会跟着我的声音向右转身吗?  相似文献   

6.
已经升入初三了,与其他同学一样,在念着“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同时,我时时盼望着能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天时间。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会干什么呢?给我一天时间,我首先会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欣赏音乐。我曾经多么盼望能挤出一些时间来陶醉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声中,可每次梦想都被成沓的讲义打破。现在,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我可以为《致爱丽丝》而兴奋;也可以为《流浪者之歌》而落泪;《星空》使我为之伤感;《命运》使我为之鼓舞,我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在音乐的世界里。给我一天时间,我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做上一顿未必可口的“佳…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采访     
自从成为一名小记者之后,我从来还没有进行过采访。因为,很早就听人对我说过:“即使你侥幸成为一名小记者,也不会有人接受你的采访。毕竟,你还是一名小学生,没有人会像对待一名记者那样对待你。”前些日子,《梨园春》来我市演出。早已闻讯的我兴奋不已,打算进行第一次采访。但又想起那些话,我内心矛盾极了。去吧,害怕失败;不去吧,就失去这次锻炼的机会,我犹犹豫豫的。对,只有试才会成功,不试怎么会成功呢?最后,为了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自己的勇气,我决定去采访。无论成功或失败,至少我知道,我努力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07,(5):19-19
做了十年的电视人.我内心从不曾平静过,从对电视的懵懂无知到一知半解,从做新闻再到办栏目拍专题,感觉好像每天都踩在钢丝上,哪一天步点错乱一脚踏空,就会从钢丝上摔下来。于是我没有一天敢放松自己,时刻都在默数着步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快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快三;  相似文献   

9.
明天好好活     
“这世界好无聊/任何事情都枯燥/我不甘被世俗浸泡/我要逃要逃。”我每天都要这样大呼小叫,不安的灵魂带着不安的心来回奔跑。每天都想大叫几声再踹上几脚,最后再加一句:“这日子真的受不了。” 我唠叨够了,我发泄完了,我还是我。然后我难得地静坐下来,我在思索。 曾几何时,我学会了只会一味地抱怨?曾几何时我如此大意地把自己放纵?曾几何时,我学会了编织借口制造谎言?又曾几何时,我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如此多愁善感?…… 抱怨的时候忘了默默无闻的老师;无聊的时候忘了刻苦认真的同学;玩的时候忘了自己;闹的时候忘了时间。 …  相似文献   

10.
打错电话     
电话铃在夜晚十二点以后响.哪怕告诉我彩票中奖.也会先要恼怒的. 因为打电话的人,说了想说的话,高枕无忧地睡觉去了;可接电话的我,却要再服一片安定.才能入睡。其实,即使中奖.第二天通知我也不迟的。  相似文献   

11.
郭建良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32-I0033
新闻摄影人常常会犯两种错误;为了画面形式上的艺术效果弄假成真;为了画面内容上的宣传效果又要弄真成假。我最近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幅朝鲜照片,就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2.
洁尘 《出版参考》2011,(5):18-18
我相信,人体内导致激情或对情感发生兴趣的化学物质含量有一个像温度计一样的东西,暖以及热的时候,它那红线就很高;凉,那红线就会降下来;冷甚至冻,它就会降得更低。  相似文献   

13.
记者采访往往会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采写,抓到一大堆材料后,又不知道应当报道什么;二是认为什么都一般化,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值得报道;三是依赖领导.领导出什么题目,就去采写什么稿子;四是跟着请柬走.你请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采访,你要求报道什么,我就报道什么。这几种情况的共同特点,就是完全推动了记者在采访中的主体地位。究其原因,就是记者缺乏一种特有的职业嗅觉,职业敏感。发现不了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里所说的职业嗅觉,职业敏感,就是记者的新闻敏感。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4.
实话实说,我对摄影技术一窍不通,也从未摆弄过照相机。不懂摄影技术,不见得看不出新闻图片的好与差。生活中的道理有时就是这样简单:不会拍电影却会看电影;不会演节目却会欣赏节目;不会种庄稼,但人人都会挑挑拣拣吃自己喜欢的五谷杂粮。既然新闻与图片挂上了钩,文字与摄影总会有些相通之处。我把上夜班时对图片的所见所闻所思如实记录下来,也许一个“门外汉”的话,对于内行们来讲,听一听也可能有所裨益。一、夜班没有“关系图”“关系稿”,在新闻界里是个常用词组,到底有没有“关系稿”?回答是肯定的,有!尽管编稿、用稿全部…  相似文献   

15.
十五年前,一次自我超越的机会陈祖德一部好作品可以让人爱不释手,同样一个好节目可以令人百听不厌;传记文学《超越自我》就是这样一部好作品,这样一个好节目。作者却谦逊地说:15年前,当我决定《超越自我》这本书的时候,我怎么也不会想到,15年后.这本书会第三...  相似文献   

16.
《实话实说》开播已有一年有余,节目追求的轻松平易的形式也渐被观众接受;而节目组同仁在确定节目风格的过程中几经周折,几经巨复,可谓伤透了脑筋。1995年11月,当节目制片人找我商议担任这一节目主持人时,我R是知道节目将以谈话为主。即兴色彩占很大比例,其他的就都是未知数了。但制片人选中了我.是看中了我在日常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所以,未来节目中当然会有一些个性色彩。对此,大家心照不宣。记得当时我痛下决心后,便着手临阵磨论,发现一本杜乐丝·莎罗所著的《说话的艺术》,犹如汪洋中发现救命稻草一般;然而翻开书…  相似文献   

17.
冯佳洁 《图书馆论坛》2007,27(5):162-163
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曾说:“若有一个神仙以三个愿望许人选择,我所选择的第一愿,要有一个完备的图书馆,让我终日獭祭其中;第二愿,有一个和美的家庭;第三愿,太平时代的中产之家的收入。倘神仙所许的仅一愿,那么,给我图书馆吧。”我读到这些话的时候,非常感动,从此凡她的文章都要拿来一读。有人会不理解了,很普通的几句话,作者只不过道出了对图书馆的依恋之情,未见得有什么过人之处吧?是的,也许人的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吧。  相似文献   

18.
“学好用好军报,当个将军没问题;会给军报投稿写稿,当个记没问题。”这句话是我1984年秋当新兵时听一位干部说的。从听到这句话起,《解放军报》就成了我的梦想1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边防战士成长为一名军报记、编辑,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报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和强壮。因此,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时,我总会自豪地说:“解放军报大学!”  相似文献   

19.
我长得墩墩实实,一睑的憨厚纯朴。谁见我也会疑问,本该是当司务长的料,怎么会偏爱上了“爬格子”?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我这样,党爱写作如醉如痴。回首我走过的酸甜苦辣耕耘路,就不能不提我“九死一生”的悲喜经历。上小学时,数学课上,我偷着读艾青的诗集,被老师发现,一教鞭打在我的头上,几乎把我疼死Z读到中学,我骑着自行车为一篇散文的谋篇布局摇头晃脑,冥思苦想,一辆卡车驶来,差点将我撞死;结果高考时因我重文轻理,名落孙山。可恶的命运将我打回到那片老辈人繁衍生息的黄土地。自己一肚苦水说不出,村邻的讽…  相似文献   

20.
我从小就会绣戏衣、绣枕头、绣鞋面,花样也是我自己画;一直到解放后我才不自己绣戏衣和绣彩鞋了,也不再画花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