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载体,对苯酚降解菌株JY03进行细胞固定化,并对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5%,CaCl_2浓度3.0%,包埋菌体量0.3 g,钙化时间8 h.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2℃,pH值6.5,接种量30 g,对苯酚浓度800 mg/L降解36 h,其降解率达到88%以上.菌株JY03通过海藻酸钠固定化对苯酚的降解能力与耐受能力均大于游离细胞,这将为进一步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从绝缘材料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的1株苯酚降解菌作为试验对象,以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氯化钙(CaCl_2)为固定剂制成固定化小球,通过研究不同包埋条件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来确定最佳包埋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包埋的最适条件:聚乙烯醇的质量浓度12%、Ca Cl2的质量浓度5%、菌胶比0.8/30、交联时间12 h,苯酚降解率达到82.5%,且包埋后的小球机械强度和传质性能都比较好.这将为进一步采用固定化包埋技术处理含酚废水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物降解含酚废水是一种既经济、有效而又无污染的方法,固定微生物可以加快酚降解和提高苯酚的忍耐能力,为此本试验以固定化菌株JY04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苯酚质量浓度、培养时间、p H值、温度、接种量对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苯酚浓度为600 mg/L,p H值为6. 58. 0,最适接种量为45 g,温度为28℃8. 0,最适接种量为45 g,温度为28℃34℃,在此条件下将固定化菌株JY04培养48 h,其苯酚降解率可达到93. 6%.  相似文献   

4.
采用在50 m L三角瓶中定量添加毒死蜱药液和固定化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包埋条件对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毒死蜱的影响,最后将固定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表明,游离化菌体的菌龄为20 h对初始浓度为50mg/L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高。从降解曲线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菌降解毒死蜱的反应时间为24h时降解率达75.4%;菌体和海藻酸钠溶胶的包埋比为1∶20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高为76.8%;随着成型剂Ca Cl2浓度的增大,固定化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先上升后下降,Ca Cl2浓度为2%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大为82.6%,海藻酸钠溶胶浓度为3%对初始浓度为50 mg/L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大为85.7%。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浓度(A)、Ca Cl2浓度(B)和固定化时间(C)三者对固定化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影响次序依次为CAB,最优水平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3.0%、Ca Cl2浓度1.5%和固定化时间32 h。因此,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较高,在毒死蜱水体污染的降解去毒方面具有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多重筛选,从植物根系土壤中筛得一株絮凝效果较好的菌种。该絮凝菌为一种杆状、革兰氏阳性菌,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39.35%。对该絮凝菌进行海藻酸钠固定化处理,对比分析海藻酸钠固定化前后絮凝菌的絮凝效果,以探究适宜的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絮凝菌湿菌体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1∶1,CaCl2浓度为4%时达到最优固定化条件,此时该固定化絮凝菌的絮凝率可达75.78%。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一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HY-4)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UV全波长扫描、灵敏度和添加回收率测定等建立了毒死蜱的定量检测方法,以及通过定量添加毒死蜱和降解菌的方法研究了菌株HY-4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结果:毒死蜱的最佳测定波长为292.0 nm,经验证该检测方法的线性相关性、灵敏度、准确度和变异系数均符合菌株降解毒死蜱残留检测的要求。降解菌HY-4对50.0mg/L毒死蜱的降解率在摇培36 h时达到最高,适量添加葡萄糖能够促进降解菌的生长和毒死蜱的降解,葡萄糖添加量为0.5%时对50.0 mg/L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高为88.0%;毒死蜱初始浓度对降解率也有较大影响,毒死蜱初始浓度为50.0 mg/L时降解率达最高为89.6%,然而当毒死蜱初始浓度继续升高时,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率下降,毒死蜱初始浓度为200.0 mg/L时,降解率下降至59.3%。结论:降解菌HY-4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较强,在毒死蜱污染水体等的微生物降解方面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7.
鸡油菌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分离提取的工艺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对鸡油菌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油菌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适条件是:提取温度为80℃,乙醇终浓度为85%,提取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胞内多糖提取浓度最高,可达40.8μg/mL;鸡油菌胞外多糖提取的最适条件是:在6℃下用乙醇终浓度75%醇析4h胞外多糖的提取浓度最高,可达45.63μg/mL;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鸡油菌菌丝体多糖提取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影响鸡油菌胞外多糖的因素是: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8.
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经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及平板划线纯化、摇瓶复筛等方法,从当地养殖池水体中分离、筛选氨氮降解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其进行归属鉴定,并研究其降解特性。通过对初步鉴定归属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sp),命名为N-2的氨氮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得到其最适降解条件:N-2利用(NH4):S04作唯一氮源时,最适碳源为蔗糖,降解温度为32—37℃,pH为7.0。在最适条件下,当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时,该菌培养至72h氨氮降解率可达97.4%。结果表明,该菌为高效氨氮降解菌,这种土著微生物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唐蕊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4):190-192
用基本培养基采用涂布平板法从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共分离得到41种菌株,其中有13株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即为苯酚降解菌——细菌11株,真菌1株,放线菌1株。同时对其进行了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测试和对苯酚浓度耐受能力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降解生淀粉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固体发酵其生淀粉糖化酶活为2237U/g(按U/g麦麸计),RDA值为15.25%。根据形态学特性初步鉴定该菌属于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起始pH5。其粗酶液24h水解生玉米淀粉的水解率为86.88%;对不同来源的生淀粉的水解能力不同,为玉米粉〉面粉〉米粉〉木薯粉〉甘薯淀粉;其最适作用pH为4,最适作用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检测1640培养液中顺铂含量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方法,并用该方法来检测人白血病细胞K562经10μg/mL顺铂孵育8 h后,细胞外液的顺铂含量.具体方法为:将含有顺铂的培养液加热干燥后用含有释放剂的无机酸溶剂溶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铂的含量.对无机酸和释放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并检测了上述实验条件下细胞外液中的顺铂含量.结果显示,含顺铂的培养液或细胞外液加热干燥后,可用体积分数为1%HNO3溶液完全溶解,在溶解过程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La(NO3)3,可使铂成分获得良好的释放效果.K562细胞经10μg/mL顺铂孵育8 h可致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此时约6.2%顺铂进入胞内.与传统顺铂检测方法相比,文中的制样方法可使样品不经灰化即可有效检测肿瘤细胞对顺铂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12.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强聚硒酵母发酵罐扩大培养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发酵罐中最适发酵条件:麦芽汁1%,初始硒浓度为15μg/mL,在其发酵进入到对数生长期后再添加亚硒酸钠使之硒浓度达到25μg/mL,种子培养时间12 h,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28℃,通气量6 L/h,搅拌速度150 r/min,培养时间29 h。在此最优化条件下,酵母生物量达到8.05 g/L,硒含量达到1 003.19μg/g。  相似文献   

13.
采用MAP沉淀法预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以MgCl2·6H20、Na2HPO4·12H2O为沉淀剂,研究了该方法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在室温条件下,pH值为7.25左右,反应摩尔比n(Mg2+)∶n(NH4+)∶n(PO43-)为1.2∶1∶1.1,反应20 min,静置30 min,对于氨氮浓度大于3 000 mg/L的废水,氨氮去除率平均可以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2,6-二叔丁基-4(二甲氨甲基)苯酚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二叔丁基苯酚,甲醛,二甲胺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了抗氧剂2,6-二叔丁基-4(二甲氨甲基)苯酚,并采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抗氧剂2,6-二叔丁基-4(二甲氨甲基)苯酚的最佳合成工艺:第一步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为40min;第二步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5h;2,6-二叔丁基苯酚与甲醛和二甲胺的物质的量的比分别为1:1.7,1:2.7.产品的收率为94.7%,熔点为91-92℃.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整反应的pH以及给予不同的后处理方式,以水热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氯氧化铋,采用XRD、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其组成、形貌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不同合成条件下的氯氧化铋对罗丹明B和甲醛的降解性能。拓展了氯氧化铋在液相污染体系和气相污染体系中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应用。实验表明:BiOCl(9U)和BiOCl(6)均获得了最好的光催化效果,其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在10 min和20 min时均达到了99%,而氯氧化铋则在120 min时对高质量浓度甲醛的降解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methanethiol(MT)-degradation bacteria were cultivated by using MT, methanol and trimethylamine as carbon source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batch bacteria used MT and methanol as carbon sources grew faster than those used trimethylamine. The enriched bacteria used MT and methanol as the carbon sources were respectively inoculated in different biotrickling filters. The biological conversion performance of MT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in biotrickling fil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otrickling filter inoculated with the bacteria enriched using M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oculated with the bacteria enriched using methanol. When the inlet concentration of MT was 0.005vol%(50,ppm), the empty bed residence time was 50 s, p H value was 8.0, and the flow rate of the nutrient solution was 10 L/h,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T reached 95.3%. Adding methanol stimulated the growth of the biomas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MT, but caused that some bacteria only degrading methanol outcompeted the bacteria only degrading MT.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bicarbonate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 needed to be controlled lower than 30 g/L, otherwise, it would be harmful to the degradation of MT.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不同方法提取枸杞多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多糖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枸杞多糖的提取效果.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枸杞多糖提取工艺(热水法和微波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比较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热水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5 h,料液比1∶10(mL/g),提取次数3次;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微波时间20 min,料液比1∶30(mL/g),提取次数2次.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微波法提取多糖提取率提高近40%,微波法提取枸杞多糖优于热水浸提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氧化钛光催化结合掺硼金刚石电催化来提高污染物氧化效率.以苯酚作为模型废水污染物,分别比较了采用BDD电催化和TiO2光催化以及两者结合方法的降解过程,研究了电流密度和初始浓度等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反应动力学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处理相比, BDD和TiO2组合处理方法拥有较优的苯酚去除效果,尤其是先电解后光催化的方式,其最优工作电流密度为25.48mA/cm2,并且随着苯酚初始浓度增加,去除率随之下降.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