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本研究将有关汉语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据此提出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通过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培养幼儿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能力的目标框架及其阶段;并提出要根据幼儿阅读需要以儿童诗歌、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科学知识四种类型的图画书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主要内容.本研究还分析了中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特点,据此提出教师在组织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时可采用统整阅读目标、组织系列活动、鼓励创造表现和激励评判思维等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拓展知识面、提高语言能力。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纲要》已经把幼儿早期阅读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采用多种有效途径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幼儿能够多方面接受教育和熏陶,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力,促进着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琴 《学前教育》2014,(12):9-11
近年来,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是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同追求和目标,我国幼教界也非常关注和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将早期阅读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最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更可以逐渐培养自身优秀的人格与品质。自"终身学习"理念提出,从幼儿时期到年老阶段,人们纷纷开启读书热潮。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早期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应以幼儿为中心,实施相关教育活动,以期不断地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基于此,以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为着手点,深化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应以幼儿为中心,实施相关教育活动,以期不断地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基于此,以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为着手点,深化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精神,分析了如何提升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蒋盈 《福建教育》2010,(7):71-73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学前阶段应以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为主,而比较忽视早期阅读的问题。但是近年来,幼教界逐渐认识到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开始越来越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儿童具有前阅读能力。”然而,早期阅读活动在幼儿园仍算新生事物,教师在实际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发展,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策略,让幼儿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使早期阅读真正在幼儿园中起到更大的成效。早期阅读是让孩子们爱上图书,爱上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契机。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将会影响幼儿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其学习接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计问卷,抽样调查了广州市天河区的多个幼儿园,并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影响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心理因素。调查发现在家与在园的环境中,儿童的性别差异、家庭与幼儿园的阅读氛围、阅读兴趣、阅读期望等因素对早期幼儿的阅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此结论基础上,针对广州市学龄前儿童阅读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希望对提高早期幼儿阅读能力,改善早期儿童阅读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把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由此可见,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幼师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支持幼儿阅读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等策略来培养中班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王晓莹 《天津教育》2020,(2):167-168
在教育环节中,幼儿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来说,学前教育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早期阅读,可以提前了解世界以及认识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感受。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基础能力,想要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逐渐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个学前教育研究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以及义务。在幼儿园早期阶段,阅读教学是特别重要的,幼儿能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取决于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学。本文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出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办法,希望为幼儿后期的学前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有人认为: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遇到了早期阅读的狭窄瓶颈,那么,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改革出路究竟在何处?我园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管理经验,着重把早期阅读的重点放在:运用怎样的途径与方法上,来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在此与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阅读教育应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来思考,以促进学生"智慧阅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阅读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情共读"等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构建"阅读场";通过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大阅读课程的开发等途径,促进学生阅读智慧的全面生成,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基。  相似文献   

12.
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在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和做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五个方面阐释了对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认识,具体包括早期阅读的意义、早期阅读的目标、早期阅读与识字的关系、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早期阅读的实施,以此构建现实中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考察苏霍姆林斯基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所蕴涵的学前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儿童和儿童教育。他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教师职业信念、以教育爱为核心的职业素养、进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教育生活方式以及基于儿童生活的教育观等诸多方面,对当前中国的幼儿师范教育、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儿童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年级孩子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以后,究竟是怎么开始阅读的?作为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在阅读起步阶段顺利起航?通过跟踪观察和访谈,发现影响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文化背景、汉语拼音基础和日常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活动,激起儿童阅读兴趣.挖掘学生阅读潜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教育家关于儿童学前教育思想的论述,涉及儿童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及方法等。他们所倡导的早谕教重熏陶、坚持慈爱相济、顺导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等早教原则与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早期阅读与读写发展过程的特点,本研究以257名2-6岁儿童为被试,研究了(1)2-6岁儿童图画阅读的眼动发展特点,图画信息获取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2)4-6岁儿童的汉字视觉解析能力发展状况;(3)4-6岁儿童汉字视觉表现能力发展阶段。从阅读的视觉关注,汉字知觉解析和汉字视觉表现三个层面论证了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早期阅读与读写发展过程,探索了汉语儿童早期阅读和读写的视觉认知关键点,揭示了汉语儿童早期阅读和读写发展的文化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在终生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学习型社会,人的阅读能力做为人类学习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之一,越来越被教育界关注,幼儿早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一个人一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直接关系到幼儿将来整个人生观、世界现的形成,关系到幼儿将来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所以越来越受到幼教界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和工作实践,在分析幼儿早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目前一般幼儿园教育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良好阅读环境、为幼儿精选图书;“图谱法”教学;关注细节、回翻法的使用和亲子共读等6项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培养幼儿早期自主阅读能力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对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低、质量不高,家长重视不足等状况,建议政府采取完善投入机制,开展专项发展计划,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建构社会服务网络,开展家长培训等途径促进农村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urrounding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undiagnosed and untreated vision impairment on reading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 of primary school. Despite pre-school screening programmes, it is still possible for children to enter school with undiagnosed, uncorrected vision impairments. This can be due to healthcare access issues for children. Data reviewed indicated correlations between hyperopic vision impairment and poor reading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s reported remain complex, with myopic vision impairment being reported to correlate with high reading ability in some studies. In addition, correl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ly causation. Previous research in the field is reported.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base are discussed.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nature of research that explores whether vision impairment is the cause of poor reading development for some children in school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20.
杜威“无目的学前教育”与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不谋而合:反对为儿童设定人为培养目标,儿童教育不强迫、不勉强、顺应自然.中西方教育思想在此碰撞交融而赋予兼容性含义——无为自然教育,该理论观点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