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慧琳 《考试周刊》2012,(90):151-15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讲解化学基础知识。还要传递绿色化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绿色化的重要.并结合化学知识将绿色化意识和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
绿色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医药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实验的"绿色化",是目前无机化学重要教改内容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医药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实验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实施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尊重知识是"尊重"教育的第五个维度.在"尊重知识"教育过程中,我们开展了"绿色化"课堂教学活动.绿色是充满生机的色彩,"绿色化"教学即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状态.实施"绿色化"教学的关键是在课堂上解决好"你、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实验"概念,指出了现阶段高校实验室教学绿色化的必要性,紧紧根据绿色化学原则,针对高校化学实验室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可行的绿色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谢良才 《职教通讯》2019,(11):39-47
绿色职业教育强调通过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和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意识、态度和价值观。为推动这一目标的达成,职业院校教师应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和相关职业知识技能贯彻到职业教育教学中。为此,有必要强化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绿色色彩。职教教师培训绿色化转型包括培训目标的绿色化、培训内容的绿色化、培训条件的绿色化以及培训形式的绿色化。职教教师培训绿色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相关指标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类对绿色资源的过度采伐,使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人类自身的长远利益,“绿色”二字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国民族地区相对偏远,文化落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还比较薄弱.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向学生渗透“绿色化”理念,对提高民族地区人们的环保、节约意识和改善其行为习惯、提高整体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主要从“绿色化”理念的来源及在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的必要性和渗透方法几个方面,探讨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绿色化”理念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随着有机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新的有机合成技术不断涌现出来,针对有机化学实验对环境污染问题,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这一理念逐渐被提出。本文根据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无溶剂、绿色催化剂、目标产物的绿色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方法来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绿色化意识以及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些措施进行了探究,主要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实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正确处理实验室废物的排放,以及进行微型实验教学的利弊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促使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实验绿色化理念运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今后的实验绿色化教学打下坚实可靠的保障。本文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绿色化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心态     
王树云 《教书育人》2008,(11):69-69
现在太流行“绿色”了,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绿色化”。但从“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绿色课堂”“绿色教学”“绿色批评”“绿色家访”等提法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行业的“绿色化”大部分是指向学生的,有多少人关注过教师的心态是否“绿色化”了呢?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