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薛峰 《高中生之友》2012,(23):17-18
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基本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为此,探究命题人设计干扰的方法,无疑为  相似文献   

2.
车颖 《学子》2012,(12):79-80
每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文义理解(分析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道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命题者往往在错误的一项中设置"陷阱","引诱"考生上当,怎样才能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呢?研究试题错误选项的类型尤为重要。综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命题者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  相似文献   

3.
薜峰 《高中生》2013,(15):14-15
命题者构拟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因此,研究命题人设计干扰的方法,无疑为考生准确、快捷地解答文言文"文意理解题"提供了绝佳的突破口。归纳起来,这样的突破口主要有如下六个。  相似文献   

4.
薜峰 《高中生》2013,(5):14-15
命题者构拟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因此,研究命题人设计干扰的方法,无疑为考生准确、快捷地解答文言文"文意理解题"提供了绝佳的突破口。归纳起来,这样的突破口主要有如下六个。  相似文献   

5.
选择题是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一般由题干和题肢(选项)两部分组成,选择题具有设问明确、知识覆盖面广、精巧灵活、评分客观、干扰性强等优点,因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近几年来,选择题的命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如阅读量增大,题干材料新颖且愈发多样化,图形、数据、漫画等较多出现在试卷中。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在命题的过程中一定会设置诸多的干扰项,从而提高选择题的迷惑性,真正体现考生的能力水平。实践中,考生在选择题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方法以及解答方法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6.
题干是指对一个问题提问时的语言表述。很多考生在做题时,对题干不作分析,结果找不到答题方向,或者偏离答题方向。试想,命题者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几十万考生去回答,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但是命题者还得预给出标准答案,以求高考的公平性,那他在制定答案时一定要规定答案的要点。因此,命题者往往会在题干表述中引导不同的考生向答案聚焦。这就要求考生阅读题干时细心、明锐。具体说来,题干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此类题型的设计方式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叙述中设计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项来供考生排除;题干要求也逐步定型为"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试题中设置干扰项,是命题者提高试题区分度的重要方法。它对正确项造成有效干扰,藉此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调节试题难度的作用。原则上,命题者所设置的干扰项必须起到干扰作用。如果干扰项起不到干扰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成语运用题几乎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但是考生得分情况却并不理想。其实,占领成语运用这一题型“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本文拟结合2010年高考题来探寻此类题型设置干扰角度的一般规律,以帮助广大考生提高做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高考命题规律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利用“命题破绽”来迅速排除干扰项的具体方法,为广大考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节约做题时间提供一点思路。那么,高考阅读理解题的“破绽”在哪里呢?——标准化!标准化是N M ET试题的最大特点,然而,往往最强的地方也就是破绽之所在。标准化的选择题要求每道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其余皆为干扰项。而干扰项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干扰性,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出题原则来命题的结果。为此,笔者以高考真题为例,将这些命题原则形象地归纳成八条成语。一、无中生有1.【释义】干扰项中所述内容在…  相似文献   

12.
高考成语运用题,主要是要求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者往往针对成语误用频率较高的情形,设置成语实际义辨别不准、误用褒贬、用错对象、词义轻重不分、与语境义重复或矛盾等五大陷阱来干扰考生答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高考计算选择题中,命题者往往在题干中设置了层层干扰条件,以洞查考生心理素质和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技能。考生在分析题干中的隐含条件时,往往没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答案,这恰好与命题者心理轻松合拍。现通过实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4.
考点导读 2008年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测试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在完形填空中也将得以体现。同时,2008年高考完形填空的命题在以往一贯规律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并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选题更加注重了选取贴近考生、贴近生活、新颖的、时代感强的材料;设题时也注重到了考查考生英语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以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中考试题命题中,命题者往往会在题干中设置层层干扰条件.丽考生在分析题于中的隐含条件时,往往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答案,这就中了命题者设置的圈套.现通过实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6.
所谓"陷阱",实质上就是对正确选项起到了干扰作用的那些干扰项。有些考生往往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按某种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答案",结果误入了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中。下面笔者就去年高考的"陷阱"题做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变通性辨析题是指命题对所考查的知识内容在语言表述上做了变通 ,使之具有较强的迷惑性的辨析题。变通性辨析题自 1 994年高考“亮相”后 ,被命题专家们视为典范 ,一直保留在政治科考试说明列举的示例题中。和其他辨析题比较 ,变通性辨析题的主要特点就是语言的变通性。命题者通过改变用词 ,对知识的语言表述进行转换 ,把考生熟悉的内容变化为陌生的面孔 ,以增强命题的迷惑性。变通性辨析题表述上的变通性带来考查知识的隐蔽性及表述上的模糊性和迷惑性 ,从而成为高考中让考生发怵、头痛的试题之一。那么 ,如何提高考生解答变通性辨析题的能…  相似文献   

18.
命题者与做题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命题者总是会针对考生易出错的知识和方法等设置相关的“陷阱”,制造各种障碍.作为做题者考生就应该在应试中想方设法挖掘和破解题中的陷阱和障碍,这就要求做题者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明确命题规律,知道命题为什么会出这种题,考什么知识,要用什么方法等.同时,要求做题者做到:①全面分析并灵活运用已知条件;②重视题设中的限制条件;③克服思维定势;④养成对结果验证的习惯;⑤注意转化过程的等价性等.下面就解斜三角形及其应用问题中的命题者在试题中设置的“陷阱”进行分类透析,以提高考生对各种“陷阱”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省高考文综卷自主命题至今已有四年时间了,每年11道历史选择题中均有1道是漫画材料题。取材多来源于教材之外,符合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的命题要求,也符合"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笔者从近三年安徽卷的漫画题分析入手,谈一谈高考历史漫画题的解题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情境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题型,因事先设定了写作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等特定情境,能很快引导考生打开写作思路,因而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相对于其他作文题型而言,情境作文写作难度较小,因为命题者设定了写作的内容及方向,有的甚至对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也正是由于设置了特定的行文思路,写作时难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