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媒体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2005年"中国大学校长公众满意度"的调查中,有69.8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国大学校长的总体形象更接近官员[1];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博导张鸣教授做出了大学已经"衙门化、黑社会化、帮派化"的论断[2];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健指出,许多大学校长已经官员化,且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3]……由此可见,大学行政化的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11月3日~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在郑州召开了全国煤矿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推进班组安全基础建设工作会议.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大会上致辞.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起、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张鸣起副主席在讲话中从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工会组织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张鸣起副主席讲话的摘要.题目是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3.
"她"为什么是"笑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抄<祝福>中原文: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 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相似文献   

4.
"豆芽"传记     
你知道何为"大力士"吗?若是不知,本人将通过<"豆芽"传记>为您详细解说,敬请关注. 在本班,最瘦的是豆芽先生,最高的亦是豆芽先生,然而力气最大的还是他.如此一个"又细又长"的豆芽同志,却有着独一无二的奇怪经历,他的力气比地球的引力还大,"大力士"这个词根本就是为他而造的.  相似文献   

5.
"沉默是金"     
马晓明是我们班经常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心的那一类同学.他最大的优点是老师或家长一点即悟,对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悔恨交加;最大的缺点是5分钟热度,字典对他来说,没有"持之以恒"这个成语.因此,师长的关心往往在他的耳边会变成烦心的"唠叨",令师长们深感"黔驴技穷".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在语义虚化后,成为句子的主观标记,在句子中表达言说者的主观态度、对动作的主观量体验.通过语料搜集,我们看到在几种含虚化"他"的句式中, "他"主要用于表达主观大量,在语法化过程中成为表示主观大量的一个语表手段.但是不同句式,主观量的表达方式不同. "V他个+成语/形容词"在"他"语法化之后已经成为一个表主观大量的固定格式.而"V+他+数量短语"句式的主观量表达存在着直赋性主观量和异常态主观量两种表达方式. "V他(个)+数量短语+名词"句式通过副词标将客观小量转换成主观大量,还通过参数和语音重音指向将客观大量转换成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8.
"三好"学生     
蒋正兴 《初中生》2006,(14):29-31
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学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学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相似文献   

9.
常常读到诸如此类的"后进生"转化案例:XX"后进生",看不到成才的迹象.后来班主任老师发现他画画不错,就把出班级黑板报的事儿交给了他.这件事使他找到了自信,从此像换了一个人,慢慢地该同学各方面都进步了,最后跻身于"优秀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词作也别具特色,与其理论主张相呼应.他在词中极力体现自己"词亦有史"的见解.通过他的词作可以看到他内心进退出处的矛盾,从而可以认定他的词作在表现"真"这一层面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要介绍的是一位"尽责"的老师.不过,这要从他的学生时代讲起.他从来都是个听话的学生,听了先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诲后,他真的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相似文献   

12.
赵福楼:之前和一位老师交流,他说执教<五柳先生传>一课,问及学生对"五柳先生"(陶渊明)如何看待.有学生回答说,我不喜欢.他很诧异,问"为什么".学生答:"他嗜酒如命,不讲礼数,行为怪诞,简直就是一个酒鬼."其他学生都加以附和.在教研中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对"五柳先生"其人和文本不能准确理解,与他们的认调能力有限相关.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其人其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异秉".第一是他生世、性格的"异秉",和"水"的关系密切;第二是他小说观念的"异秉","小说是回忆";第三是他把语言推到极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高邮故事"集中体现了他小说的"异秉",寄托其"与众不同"的美学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陈温福的好年头. 这一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12月2日正式公示.这是他第一次申报院士.当选院士以后,陈温福被朋友们笑称为"土鳖院士",意指没有留学经历的院士,据了解,目前纯"土鳖院士"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矛盾"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名人林语堂,始终是一位"边缘人物",他在理论上宣扬"出世",而在实际上不忘"人世",这种互相交替的生活态度,是他思想与性格矛盾的主要根源.他一生都漫步在东西方文化的结合部上,他用西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东方文化,又用东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西方文化.他的人生哲学是"中庸"、"闲适",但在政治这个敏感问题上,却走向另一极端,这是他性格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扁"字在字典里呆闷了,准备出去玩玩. 一天,他悄悄地溜了出来,来到了大海上.可渔民一看到他,就撒下渔网要捕他."扁"字连忙问:"我是轻快的‘扁',你为什么要撒网捕我?" 渔民回答说:"扁加鱼字是‘鳊',我不捕你捕谁?再说,扁加马字是‘骗',你休想骗我!"说着动手就捕.幸亏"扁"字眼明腿快,才免遭一劫.  相似文献   

17.
"光"与"存在"(being)的关系问题是交叉于哲学史上存在论和知识论两大视域中的一个大问题.从存在论的视角来看,光作为创造之本、生命之源,是第一种存在;从认识论的视角来看,光是开启他物,揭示他物,传达他物的存在.光既是世界的存在论起源,也是世界的认识论前提.依循存在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来探讨"光"与"在",对二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去创造."那么,我想教师的幸福就是由学生来创造的. "秘密花园"这一做法的思路来源于对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尝试.一次上完课,我把一名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问题学生叫到办公室,把自己已经写好的"合同"拿给他看,问他愿不愿意与老师一起履行一项"合同"条款.他认真地看完,点点头,脸色稍稍泛红,大概是没想到老师竟会如此特别地对待自己吧. 所谓"合同",其实就是我对他的评价,对他近来表现的肯定,以及今后的希望,而且附上了"老师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你"几个字.他临走时,我随口说了句"这是你和老师之间的秘密哦!"  相似文献   

19.
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陈陈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男孩子,平日里极少与同学说话.每当我要与他交流时,他便低着头,身子使劲倚着墙,好像要把自己"塞进"墙里,也好像在拼命找个依靠,你根本听不清他的声音,只能通过嘴唇的动作来判断他的反应.每天放学这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催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每天上学时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  相似文献   

20.
"王夫子"是我在乡镇中学教语文时的同事.因他年岁大,教龄长,又戴副眼镜,一开口便妙语连珠,"不尽诗词滚滚来",于是大家便给他冠以"王夫子"这一雅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