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偏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忽视了对学生全面体育素养的培养,理论课教育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尚未形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体系.大学生除了要通过体育课达到健身的目的,同时应得到全面的体育素养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人格的塑造,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利用高校网络资源对高校体育素养教学进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现代体育教学强调大学生形成自我锻炼意识,自觉锻炼身体,培养终生体育能力。本文阐述了学生自觉锻炼意识的重要性,提出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韩景军 《精武》2013,(19):6-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以及体育教学干预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能弱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影响大学生体能弱势的主要因素是饭炼习惯.意志品质,体育认知,教师素质,体育课程和学习环境。提出体育教学干预措施:加强体育认知教育;制定运动处方教学;实施差异化教学,体验成功教学;设定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  相似文献   

4.
包建辉 《体育风尚》2020,(1):189-189
素质教育提出了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涉及到了对学生体能这方面的要求。而学生体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体育学科教学进行的,希望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心理教育,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的各项器官得以良好的发展。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5.
郑城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44-145
因材施教是教育中不能忽视的教育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相对于普通院校,往往更加贴近社会与实际工作,符合社会要求的教学才能够支撑高职院校学生紧跟社会的发展,就高等职业学校针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职业体能的培养,能够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职业素养与适应能力。本文就从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职业体能的概念及重要性探讨如何在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们的职业体能。  相似文献   

6.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创新适逢我国全力进行健康中国建设和迎接北京冬奥会举办,必然加快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和冬季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拓展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冬季体育教学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冬季体育教学中要促进运动项目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冬季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掌握冬季体育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坚持锻炼、养成运动良好习惯和爱好体育的行为.构建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长效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的过程。高校体育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延续,在终身体育的长链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高校体育主体的体育教学活动,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意识,使学生养成科学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善度余暇的健康生活方式的任务。而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效果是制约大学生终身体育健身的重要环节。而健美操这一项目,是在音乐伴奏下,采用体操、舞蹈的基本动作,根据练习的身体特点,按照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组编成操的一种锻炼形式,近几年在高校发展很快,己成为普通高校女生必不可少的锻炼形式,深受广大女生的喜爱。所以,利用键美操培养高校女生终身体育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学对实施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作用与途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实施终身体育具有重大作用,其前提是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好基本知识、技能,针对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编写出具有娱乐性的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9.
樊海珍 《体育世界》2011,(11):78-80
"体质弱势群体"就是指因生理残障、慢性疾病、重度肥胖和过度瘦弱而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处于弱势,不能达到现行课程标准要求的大学生群体。本研究集中在湖南省高校这个范围,对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健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体育模块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把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结合高职教育总体培养目标,实施“平台+专门化”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职业意志力、职业竞争能力、职业保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大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当然大学体育教学离不开传授体育的技能知识,离不开身体锻炼。这勿容置疑,问题是我们应该把追求的目标定在何处,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大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大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涛 《冰雪运动》2004,(10):50-52,56
冬季体育教育肩负着培养现代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一项重要任务.要解决北方人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坚持体育锻炼,就要在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下功夫.就此,在终身体育的内涵、重要价值与作用、高校阶段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措施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可比性原则,将2000年与1995年浙江省大学生的体能素质进行纵向比较,结果发现,浙江省大学生的体能素质总体水平呈下降状态.对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注意端正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4.
王建强 《体育世界》2008,(10):78-79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为高校体育的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而长期以来,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体育教育体系,着重点放在了传授运动技术上,忽视了健身锻炼的教学内容,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致使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建立以健身锻炼为主的健身课程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周威 《体育师友》2004,(4):42-43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是今后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学校体育正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和多元化体育方向发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以终身体育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16.
韩文涛 《体育世界》2013,(5):140+133
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完善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楠 《体育世界》2009,(5):110-1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而终身体育就要从学生抓起,本文以高职院校为倒浅述对高职院校学生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社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职业院校,不但以学习技能为主,更应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时自我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具有终身锻炼身体的观念.本文分别阐述了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有效途径及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和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几个方面介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在培养新型全面人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表现出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课外体育锻炼是关系到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也是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衔接的重要基础途径。大学体育改革如何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形成自我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涛 《体育世界》2010,(9):78-79
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教育正面临着挑战。高校教育也是向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给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姜雨 《体育博览》2011,(7X):57-57
高校体育教育是大学生掌握体育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提高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转变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