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极端灾害后学校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造成学校严重毁损,在灾后学校重建过程中,国家应尽快制定学校重建相关法规,提高学校建筑抗震标准,科学规划灾后学校布局,动员各方力量筹集灾后重建资金,加强防灾、抗灾和灾后救护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论坛》2009,(8):52-5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我省多个市州学校的大量校舍和教学设备损毁,部分师生伤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中断。让孩子回归学校是对灾区儿童最好的救助。研究如何有序、有效、持续地推进教学重建,帮助指导灾区学校、师生正确应对现实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儿童长远而健康地发展,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急迫。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论坛》2009,(8):52-5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我省多个市州学校的大量校舍和教学设备损毁,部分师生伤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中断。让孩子回归学校是对灾区儿童最好的救助。研究如何有序、有效、持续地推进教学重建,帮助指导灾区学校、师生正确应对现实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儿童长远而健康地发展,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急迫。  相似文献   

4.
龙伟  罗军 《云南教育》2009,(21):18-19
“三生教育”在云南省各中小学校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红河州建水三中作为上世纪70年代初通海曲江大地震的受灾学校之一,在灾后重建工作中逐步摸索,不断创新。从学校的一日常规、管理体制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不断开展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把“三生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学论坛》2009,(9):67-68
“5.12”大地震给德阳教育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使灾区师生尽快地走出心理危机,重建教育活动的平衡和稳定,德阳市教育局围绕应急期心理救助工作的组织和运作、重建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中,中小学生成为死伤人数较为集中的群体,中小学校舍成了重灾区的重灾点。学校教学建筑承载着重大的安全属性和政治属性,应当成为城乡建设规划的“特别保护区”。既往教育行政和公共财政对学校校舍建设管理过程中.重使用价值、轻安全价值的隐性缺憾在灾难中显性化。任何教育都比不上灾难的教育,它必将为公共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学校建设标准和防灾减灾常态教育有赖于国家的刚性立法。学校建设项目“安全第一”原则,绝不可因其它因素而降低执行标准,这也是考验政府公信力和行政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学论坛》2009,(9):77-78
2007年秋,天全县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小河一小、天全职中的初中学生全部并人我校.加上“5.12”大地震后并入我校的新华一小的初中学生.我校学生由1700多人猛增至3500多人,教职工由99人增至191人。在经历全县教育资源整合,遭遇“5.12”大地震之后,我校借天全中学教室行课,借城区一小板房安排学生住宿,面临资源整合和灾后重建的双重使命,常规教学与学校重建工作同时进行。学校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灾后学校制度重建研究”课题组的指导下,从学校制度重建人手,迅速使各项工作步人正轨,确保本校在规模扩展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震撼着世界、震撼着每一个人,但灾区师生不屈的顽强精神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每一个人。面对这样一场巨大灾难,在悲伤之余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进入全面重建的时候,反思地震带给教育的启示是开展全面教育重建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汶川大地震生命损失的重灾户,但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学校安全教育需要强化三个方面内容:校长必须保证加强安全教育的执行力;制订学校安全教育的国家课程标准;扎实开展学校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教育科学论坛》杂志始终如一地关注灾区教育的方方面面。自2008年第6期起,本刊连续对灾区教育重建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从学校制度重建,到学校师资重建、教学重建、心理重建和文化重建等,“灾区教育重建特稿”成为本刊实现“为学校教学实践服务,为学校教育科研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为教育决策咨询服务”办刊目标的重要内容载体和实际行为。地震灾害过去整整一周年之际.本刊编辑人员深入到安县极重灾区学校师生之中,对安县一年来的教育重建工作进行了实地参访和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生动的事迹和翔实的数据,并与灾区教育工作者一起对一年来学校教育重建工作的艰难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对重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此连属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