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经济改革的深入与市场体制的成熟,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从政府垄断向市场化、竞争化过渡,成为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由之路。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我国已初露端倪,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深入解析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政府作为,将对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体育管理改革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内生性产物。美国、英国作为现代体育的先发国家,有着悠久的体育发展历史和丰富的体育管理经验,借鉴和吸收英美体育管理经验,对于中国选择今后体育管理改革的路径大有裨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呈现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结构,为当前中国体育管理改革选择法治化、市场化、多元合作化路径提供了厚实的改革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市场化深刻影响到了文学、艺术等精神消费影式,寻求市场化与理想精神的契合点,是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亮剑》作为一部极具理想精神的作品能走上畅销榜单,与其文本的传奇性、语言的狂欢化和英雄的时代性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根据社会现代化一般要求和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确定我国农村现代化的三个战略任务,第一,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完成传统农业的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二,农村经济改革由浅层改革向深层改革措施,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化,第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化,实现城镇经济与社会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商议民主理论是在公民社会的逻辑起点上,通过对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民主的批判与发展提出的.它通过强调民主的核心是交往的制度化和交往过程的主体间性,指出民主的形成过程是商议和交往,是非纯粹的程序民主.通过对该理论在我国运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对比分析,该理论对我国的民主环境、制度建设、公民参与和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6.
邱吉顺 《职大学报》2007,(1):118-119
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导致选举制度的改革,选举制度的改革也必将促进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极大发展。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选举制度,才能增强选举制度活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俊  赵兴 《江汉学术》2023,(2):116-1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根植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特征和成长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以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为时间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政治统战、多重激活和全过程民主的发展特点,这样的发展轨迹可以归因于建国后国家与社会关系从整体性国家“吸纳”社会,党和政府“解绑”社会到党组织“嵌入”社会的转变。在这种变迁中,中国共产党、政府和社会之间进行着调适性互动,并以此带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8.
政治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民主,民主是现代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民主化道路过程中,各个国家建构了不同的民主模式,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民主化会带有自身特点。其中,纵向民主提供了一种探析中国民主发展的新视角,它以社会和谐与秩序为价值理念,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通过对纵向民主理论的阐释,试图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市场化趋向的改革使经济的运行方式由决策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决策分散的市场经济转型,群众体育设施的公共性必然使政府加大供给量,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预算约束的硬化也使更多的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体育设施向群众有偿的开放,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私人购买更多的体育商品提供了经济支持。对农民体育的正确引导必将增强我国农民的体质,并且发挥体育对农村社会的建构功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和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甘肃高等教育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但有许多因素却困扰着改革的顺利进行。甘肃高等教育改革应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高校和社会三者的关系;要健全市场,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资;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优化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要加快区域经济建设,消除地区间的教育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苏联的市场化转型走了不同的道路,经济绩效也有很大不同,转型成效的差别主要是因为转型的“初始条件”不同,还是由于选择的转型路径和政策不同? 基于“后发优势” 理论,采用反事实分析架构,对中苏转型“初始条件” 的比较分析表明:从工业化的历史、战略及所形成的结构和体制上看,中国和苏联在市场化转型之初有很多相似之处,“初始条件”区别并不大,苏联与中国一样具有“后发优势”,而且苏联具有更好的“后发优势”实现条件,但是苏联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后发优势”.因此,市场化转型的成效并不主要取决于转型的“初始条件”,而主要取决于转型的“路径选择”;中国市场化转型的成功,应该主要归因于选择了正确的转型道路和适宜的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是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三大历史背景。市场化改革推动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从计划性和跨越式转向自发性和渐进式,总体上取得了成功,而融入全球化潮流则加速了这一过程。但是,涉农领域市场化的滞后造成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短板——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稳定城市化滞后。随着城市对农民工限制的取消、农业税的取消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速度的加快,户籍制度的实际影响大大削弱,农村土地制度才是深化涉农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由于市场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是当前我国涉农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跨国公司进入对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国公司进入显著提高了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跨国公司进入密度越高,企业增加值率越高,其中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的影响明显高于港澳台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进入对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比对非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从增加值率角度看我国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和发挥跨国公司进入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苏联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迅速地纠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面效果,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经济。美国在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快速地摆脱了严重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为美国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两国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实践,对于我们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兴增长区域.本文基于统计数据与文献资料, 分析近20年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及时空演变过程, 并探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近20年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停滞和衰退阶段(1991-1995年)、复苏阶段(1996-2000年)和稳定增长阶段(2001年以后); 2)中亚地区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快增长, 但由于各国能源资源条件差异和产业、经济政策的不同, 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 3)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受居高不下国际能源价格、区域市场经济改革、丰富的自然资源保障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二元货币市场结构的扩展,重构我国的IS—LM模型,得出IS、LM曲线斜率均为负的假定;利用1990—2008年统计数据,对我国IS—LM曲线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我国LM曲线斜率为负的假定。我国LM曲线向左上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要采取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或者直接调节利率的方式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而非通过债券市场调节货币供应;二是金融市场结构不是简单的货币、债券二元市场结构,还包括股市、楼市等;三是利率低市场化。研究表明,我国的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能增进产出水平。应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央行调控货币供应的工具体系,维护币值稳定,抑制楼市及股市投机现象,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土地征收改革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驱动和"民众诉求"推动两种。温州"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其典型特点是政府回应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问题,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被征地农民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温州征地模式的成功经验来看,"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本质是"民众诉求"推动与政府"回应改革",具有民主性、回应性、责任性特征,有利于化解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和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国内改革开放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带来失业、腐败、环境恶化和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论述了当今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埃利希—阿尔特事件”是“二战”期间由于苏联当局谋杀波兰两个享有国际声望的犹太工人领袖埃利希和阿尔特而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外交事件。1941年9月,苏联政府为了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卫国战争,将羁押两年之久的埃利希和阿尔特释放出狱,并允诺他们组建国际性的犹太人反希特勒委员会。当发现这一计划威胁到苏联的现行体制时,又将他们打入囹圄,并用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取而代之。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联为了维护自己在波兰的长远利益,秘密处死了阿尔特(埃利希此前已自杀)。这一事件在国际舆论界激起了强烈的抗议和反苏浪潮,为了平息事端,斯大林不得不派苏联犹太人代表团出使盟国,以修旧好。  相似文献   

20.
对OECD3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经济周期微波化是所有经济发展、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的国家的普遍趋势,其内在原因在于"市场成长"。将市场成长定义为"市场机制不断成熟,信息不对称的幅度不断减小",可以很好地解释转轨国家经济周期的高位收敛趋势和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市场成长",应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作为衡量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准;同时,应坚持和加快市场化改革,以加快实现我国经济高位收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等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