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要离开母校了。照完毕业像,他们围着我谈个没完。一些作文积极分子的话最多。 “升入中学,人家要问‘你们跟王老师学两年作文,哪一点印象最深’,怎么回答?”  相似文献   

2.
[技法点拨]状物作文,就是以“物”为描写对象的作文。“物”包括的范围很广,有文具、玩具等静物,也有花草树木等植物,还有家养或野生动物等。状物的作文,该怎么写呢?第一、认真看。要写好“物”,必须先认真观察这个“物”。观察的目的在于发现这个“物”的特点。第二、仔细说。  相似文献   

3.
桃花扇小札     
桃花扇,《词源》训为“传奇名,孔尚任撰”。《辞海》同。这根据自然是古典名著《桃花扇》。可惜,就词之“源”而言.桃花扇却确实不是什么“传奇名”,也与孔尚任无关。《金瓶梅词话》中就屡屡“出现”舞纸杨柳楼头月,歌罢桃花扇底风”这样的句子了。明显的,这句中的“桃花扇”是物,专有名词。又如: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大头”,分量举足轻重。作文写完了,试卷的得分就基本定型了。如何在限时限字的情况下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呢?应试作文的写作一般在40-50分钟。万事开头难.我们必须要在难的“开头”拓展思路.以迅速进入写作“情境”,而不能徘徊、犹豫,而浪费时间,最后仓促写就。  相似文献   

5.
状物类作文.以“物”为描述的中心和文章的线索.或寓情于物,或托物言志.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表达文章的题旨。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因此。加强状物类作文的指导.既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的“文无定法”的定律束缚了小学作文教学,一味地追求创新性与独特性将小学作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就提倡“文要有法”。模仿教学实践也将作文的基础教学指向“定法”的学习.作文的教与学就是教给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规律。叶圣陶先生的“象样”写作理论也为“文有定法”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文有定法”是小学习作与写作教与学的规律,“文无定法”是文学创作目标的追求.提倡“文无定法”要从“文有定法”做起。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立人”目标就不可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略了这点.作文就只成为一种技能技艺。先哲说得好。“文胜质则史”。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作文”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创生和超越.是一种“凭借文字的个性生长”。儿童个性化作文要“描述儿童自己眼中的世界”,要“表达儿童自己独特的体验”,要“捕捉生存世界的细微变化”.要“鼓励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从而实现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老编: “托物”是作文中常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文学不喜欢“直白”,术语叫“陌生化”,所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作文技巧中的主打。鸟兽虫鱼,山川河流,往往被人们用作表达和交流的载体。下面先读一篇讲解周杰伦的歌词如何巧用托物言志的文章,再读比较成功的范文。关于“仙人掌”和“桂花”,大小作家,各有千秋。请注意:状物要细致生动,所状之物与所表达之情的内在联系要自然和谐,有内在逻辑,决不能生拉硬凑。  相似文献   

10.
一、本单元作文训练基本要求本单元作文的范围是“写物寄意”类的散文写作,要求是抓住景物特征,恰当类比。“写物寄意”,“写物”是方式、手段。它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是描写具体事物。“寓意”是寄寓作者要抒发的文旨。它是写作之目的。借某种能寄寓作者的思想、观点,表明作者的感情倾向性的事物的描绘来表述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本单元写作训练的要旨。要达到上述的“要旨”、“单元训练”要求做到“抓住景物特征”,“恰当类比”。这两条是评价本次作文是否达到要求的两个重要标准。向学生布置本单元作文训练要求时,宜明确列出这两条。二、本单元作文技法指要  相似文献   

11.
绿色是生命的绿色。绿色作文,追求的是作文的真实。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的材料真实起来,摒弃作文中的“假话、空话、套话”;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表达的情感真诚起来,摒弃作文中的无病呻吟;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反映的学生的个性真切起来,摒弃作文中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真”乃是绿色作文的真谛。怎样引导学生写出内容真实,富有真情实感的绿色作文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酚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大多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思想号睛感,学生的自我情感、个性形象严重缺失.造成中学生作文情感严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语文教师而言,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师指导的学生作文追求“模式化”、“文学化”,忽视了“物以情迁,辞以情发,为情造文,有感而作”的写作规律.于是,学生作文,多的是条条框框,少的是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焦点”。我校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从“练说—写话—写段—仿写”.到“写物—写事—写人—抒情”.形成了“先说后写,连句成段;由段到篇,先仿后写;由易到准,由篇到面;循序渐进,先叙事后抒情”的序列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  相似文献   

14.
作文寓写于乐就是让学生舒心如意地练说话,有心有味地写作文。要把“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训练,同时巧妙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想写作文”兴趣,在“说”的基础上促进“写”的提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接受率。  相似文献   

1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成功的作文.总是离不开写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同学们在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进行描摹观照之时.一定要积极地投入自己主观的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主观的情意和客观的外物交流互动.从而达到“相看两不厌”的物我交融之境。这样.同学们笔端流露出来的文字才会情味四溢.意韵幽长。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加速“物”“意”“文”相互间转化进程,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标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作文批改方式和新课标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打破教师一手包办批改作文的格局,从“教师为主”的方式转向以“教师为导”。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跳出自己天地来思考,向自己挑战.莫贪恋熟悉的模式套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观察、想象和思维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工程”。观察是想象的依据 ,是思维的“触角” ,想象是思维的基础 ,思维是想象的升华 ,是智力的核心 ,也是写作的主导。因此 ,小学作文教学要完成这个“整体工程” ,必须把观察、想象、思维三者有机地拧在一起 ,形成作文教学系列化 ,逐个训练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传统的作文批阅方法,训练周期长,而且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程》强调7-9年级学生“应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是中年级教材的开始。教材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了11个作文训练题。其中3次单项作文训练,包括调整句序、排列错乱句子的顺序、听写句子。8次作文练习,每个“基础训练”安排一次,分别是看图写话、学写通知、观察实物写话、学写人物动作、学写人物外貌、学写课外活动、学写景物、学写事情经过。教材编排有四个主要特点。1.有计划地安排读写训练重点,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了加强训练的计划性,将中、高年级衔接起来,从本册开始安排6个读写训练重点:“怎样理解词语”与“用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