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锦萍 《湖北教育》2002,(17):41-41
在一次作文教学中,一位老师请了几名学生相互批改作文,找出文中错误后再交老师评阅。没想到,此举遭到了家长反对,竞向某报投诉称老师不负责任。他们误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替代。在一些地方,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立即受到批评指责,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2.
仲蕾 《考试周刊》2013,(38):55-56
<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常听到学生这样感慨:"写作能力是最难提高的,每次考试作文写好写坏分数差不了多少。"不时听到老师们这样抱怨:"作文作业最难批改,每次花很大的力气写评语,可学生拿到作文看一眼就放到旁边,总也没有多大的改变。"师生都很头疼作文的原因,其实是没有把习作者也就是学生自己放到写作主体的位置上。因此,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修改,而老师批改后的作文又成了被宣判死刑的囚犯,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学生每次习作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越写越没信心,而老师越批越没希望,久而久之,写作便成了恶性循环,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痼疾。  相似文献   

3.
《海南教育》2013,(8):48-49
<正>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少年来,学生作文教师改,被公认为是作文教学中天经地义的事,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作文批改也成了语文老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负担。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文批、面批,精批细改,课堂讲评,耗时费力;学生周周写,天天练,成效不高,每每发作文本时,学生只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大“传统”。对一篇作文,学生搜索枯肠地作完后,就成了局外人,所有的事全由老师“承包”了。实践证明,这是极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大胆地将作文批改放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不少学生只能寥寥数语,而且文章中拼写错误和其他语病到处可见,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不能尽如人意。尽管很多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批改学生的作文,但是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英语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重复着同一种模式:老师布置写作内容——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作文——发回给学生。长此以往,单调乏味,作文教学的活力将会受到扼杀。另外,学生是如何对待自己作文中的错误,教师的批改是否真正达到促进作用,这样的跟踪调查我们教师做得并不多。鉴于英语写作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这种状况,笔者对…  相似文献   

6.
赵银旗 《成才之路》2009,(13):46-46
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教师认真地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但全批全改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大家共同评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作文批改教学中总会有这样的苦恼:老师费了很大精力精心批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他们只是象征性的翻开粗粗浏览一下,对于老师的修改意见置若罔闻,订正几个错别字后,就把它丢置一边,万事大吉了。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投入到作文修改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作文一写好后就交给老师,误以为批改不关自己的事。而教师终日埋头在学生的作文堆里,尽管批改得很仔细,出力甚多,学生仅仅看看分数和批语就抛到一边。这种教师把学生作文批改全部承包下来的做法,实践证明费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种教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作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一直在努力追求作文的“不改境界”,即老师基本上不批改学生作文,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修改,直至接近习作要求,不断提高鉴赏作文、修改作文、写好作文的能力。下面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缘起:山重水复疑无路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文却成了老师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作文教学的继续,也是作文讲评的基础。每当学生进行了一次习作之后,老师就得坐在办公室里埋头批改,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头昏脑胀,辛苦极了,但到头来收效极小,甚至连作文里的错别字,你都一一改过来,但到下篇作文里出现的这个字还是错的,至于语法方面的错误就不用说了。鉴于这种情况,我对作文批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老师改得再仔细,批改的水平再高,  相似文献   

12.
李爱飞 《陕西教育》2009,(10):76-76
作文修改历来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现在多数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老师精批细改的批改形式,其弊端颇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又是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意义上说,学生通过作文批改这一环节能知道自己作文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以后能扬长避短。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仅仅是教师批改,学生收效甚微,作文批改的创新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我以为,批改作文是一件劳而无功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批改出来的作文,学生拿到手,往往只关心等第,对老师的提示和批语一瞥而过,甚至根本不看。由此我曾感叹"作文不是改出来的"。怎样改变这种无奈的现状呢?《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5.
冯军梅 《现代语文》2006,(5):111-112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长期以来,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做老师改的传统方法。尽管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但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吕叔湘先生就已经指出了这种弊端。在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确定为课程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把老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呢?怎样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才是“解放”与“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都知道批改学生的作文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所在。可是,虽然都知道这个道理,却呈现出,语文老师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不少的教师仍然是遵循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的陈旧方法。这样,老师尽管付出了诸多的辛劳,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提高不上去,提高的幅度不是很大。为此,培养学生自身修改作文的能力及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徐琳 《语文天地》2009,(5):30-31
“语文难教.作文难改”.说明了语文教学难在作文的批改。学生一直误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学生写完了便完事。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而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体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因而。造成了作文批改劳而少功、写作兴趣索然的现象。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变单一为多样,化被动为主动.做到“百家争鸣”.既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可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历来是令语文老师头痛的,作文难教,作文更难改。作文批改,任务重,收效低,往往是老师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地为学生习作大动手术,而学生对此却只是粗粗扫视一番,更有甚者只关注最后的等级。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来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些心得,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批改使语文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加之教学任务繁重,批改作文就成为教师的沉重负担。学生的多写多练和教师负担过重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且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却帮助不大。另外,大量事实证明,好的作文往往不是教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凭浓厚的兴趣,勤学苦练出来的。那么,怎样提高作文批改效率呢?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批改作文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小学作文究竟该如何批改,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一、明确自主修改的意义,激发修改的兴趣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学生们往往是绞尽脑汁才能凑齐一篇文章,谁还愿意再修改呢?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意义,并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