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层含义是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转换。对我国而言,社会结构转型就是从原来的国家与政治社会关系模式向国家与经济社会关系模式转换。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政治系统必须相应进行调适,其核心问题是处于政治系统核心地位的执政党在新的执政理念指标下,实现执政方式的改变;培育和增强社会与政治系统的“边界”的功能,发展界于社会与政治系统之间的组织体;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国家化为政治系统调适的突破口;进一步调整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建立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咨询机关的体制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政治生态学的理论,用系统的、生态的、差异的、联系的、非线性的观点看待澳门的政治现象,把澳门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基础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政治系统,通过分析这个系统,其目的在于正确认识澳门政治体制的特点,根据环境变化对自身结构和功能做出适应性调整,使其不断适应政治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社会化看公民政治素质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素质是政治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但是政治素质的培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看,所谓公民政治素质的改善和提高事实上是一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从公民个体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合格政治人”的培养过程。对于政治文化而言,政治社会化形成并传递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系统和政治结构而言,政治社会化又是自我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环节。政治社会化是双向的.一方面社会成员学习政治规范、形成基本的政治取向模式;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行为和取向又会影响到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影响到政治系统及其运作。  相似文献   

4.
伊斯顿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起"芝加哥研究",倡导政治社会化的政治理论;认为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政治倾向,通过对政治系统的依附及其扩散性支持得以完成;确信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系统变迁密切相关;主张从功能分析转向系统分析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公民的政治意识也发生着极其明显的变化。目前,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现状客观上要求政治系统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政治意识与政治系统的互动关系逻辑上决定了我国现阶段政治发展的五大向度——系统现念向度、系统结构向度、系统角色向度、系统伸缩向度和系统效率向度。  相似文献   

6.
实现向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是近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主旋律”.通常所说的广播电视大学,其实不是特指某所学校,而是由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及其分校(工作站)共同组成的“系统”.分校(工作站)通常又称基层电大,在整个系统架构及运行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尽管在中国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进程中,电大系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力冲击,尤其是基层电大的形态与结构发生许多变化,但总体而言还是保持了系统的完整性.现在要向开放大学转型,基层电大建设面临许多难题,亟待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办法.令人有些遗憾以至疑惑的是,这个问题似乎未能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而由于各种原因,基层电大似乎又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公民的政治意识也发生着极其明显的变化。目前,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现状客观上要求政治系统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政治意识与政治系统的互动关系逻辑上决定了我国现阶段政治发展的五大向度-系统观念向度,系统结构向度,系统角色向度,系统伸缩向度和系统效率向度。  相似文献   

8.
高校“行政化”涉及高校与政府组织的关系、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角逐等内外两个层面.高校行政化的背景是高等教育系统被视为一个政治系统,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官僚机构,内部组织层次科层化.高校“去行政化”不是简单地取消行政级别,而是要平衡高校内部的权力,各司其职,尽可能地引导高校从政府的下属组织解放出来,建立符合大学理念的高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大学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存在"治理结构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两种不同的认识。以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作为"结构系统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的知识论基础,并比较了两种知识论所指向的治理秩序、组织模型、组织特征与治理活动重点。大学作为"理性结构系统",需要建立适切的治理结构满足效率需要;大学作为"文化政治系统",在学术秩序演化过程中,各种"政治逻辑"代替"知识逻辑",使组织信任成为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政治历史和政治神话中的“王者”、“核心”即是被神圣化的政治象征人。神化对象存在四种分析类型,时空隔离是神化的基本法则。政治象征人的历史演绎逻辑反映了政治变迁和政治特性,因而也是社会—政治过程的持久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进入日益巩固而成熟的大一统政治后,隐逸文化系统之还能继续存在,社会政治系统对其之所以还能够容忍,跟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影响深远的王道、霸道政治观念有莫大关系.可以说,社会政治系统(政统)与隐逸文化系统二者,正是在"王道"政治理想上,找到了相契合之一点,而能相反相成,尽管他们各自在对王道政治理想的追求上,动机和目的是完全迥异的.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变化而变迁,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价值核心由群体本位向个人本位变迁,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变迁,价值目标从理想主义向现实性变迁.影响价值现变迁的主要因素有:社会转型与经济结构变化,意识形态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文化与社会思潮,高校改革与个体心理因素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抓住以主导价值统领主体价值和主流价值:确定恰当的价值观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价值观教育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人作为政治动物的本能行为。从小城镇的实情来看,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表明:一些人只有“口头政治参与”的行为,一些人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公民身份不对称,一些人有着在“体制”之外“另辟蹊径”的参与倾向。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应该深化基层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政治系统,同时,还要加强公民教育,增强人们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国家,并在60年代后风行西方各国。尽管西方学者们对政治发展的概念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其基本含义是指政治系统的变迁过程,即由不发达的政治系统向发达的政治系统的转型过程。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政治过渡论;政治民主论;政治现代化论;政治稳定论等。这些理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联系性,因而,政治发展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5.
“替自己人说话”是一类典型的维护言语行为,中国人自古就有“替自己人说话”的传统,这一传统根深蒂固,至今仍然体现在中国人言行的方方面面。对所收集的“替自己人说话”的语料分析,表明该言语行为背后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的存在及其对言语行为的影响。而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历史著作以及文学作品等中大量存在的体现“自己人”的概念与实例,最终印证了这一言语行为发生的深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让“开放题教学”成为“家常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刊载戴再平的关于开放题教学与考试的文章,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课题. 1990年代以来,中国数学教育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开放题及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颇为成功.短短几年,“开放题”一词见于政府文件,编入教材,出现在万众注目的“中  相似文献   

17.
民族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政治发展是指特定的民族政治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结构渐趋区分化、政治文化渐趋世俗化、政治参与渐趋扩大化以及政治能力渐趋增强的过程。民族政治发展描述的是民族政治系统变革和调整的这种过程与状态。各民族在政治发展目标的选择问题上,应该结合本民族具体的历史、地理、文化状况以及政治、经济环境,选择适合本民族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政治发展目标及其道路。  相似文献   

18.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之间存在结构上的巨大变迁,表现为从“主体——客体”结构到“主体——权利——客体”结构的变化。权利概念虽然在构建德国民法体系时起到了核心作用,但德国民法典采纳的权利主导模式面临着一些困境。在法律考虑的社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形下,一味地以权利归属的界定来调整社会关系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法典化是一种法律控制技术,其目的是正确地引导人的行为,以符合一定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探讨了伊斯顿在《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一书中关于政治系统分析的理论中的需求和支持的输入,并认为需求和支持的输入是政治系统分析理论的起点。只有具备了社会欲望和利益的需求源源不断的进入到政治系统之内和政治系统内外成员对其产生很强烈的支持,才会使得各种社会需求顺利的进入到政治系统之内。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转型中的“边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社会转型”的寓意,因社会进化选择“一场革命”的方式而异常厚重,以致社会系统在发生局部性结构变迁中,产生出与国家现代化同一性和主流社会发展非协调的边缘化现象及趋势。这类现象与趋势,深刻地突显在转型社会的区位结构和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关系的各个层级和层面。“边缘化”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对社会系统局部性结构变迁与分化,在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效应及趋势的整体性描述与理论表达;因而,以其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和一种研究视角,是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在理论界域上的一种拓展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