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融 《考试周刊》2010,(18):220-220
“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具体地说,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工作,这个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做得好。学习自然更离不开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4.
房靓 《安徽教育》2012,(9):52-52
<正>一、注重预习,培养习惯预习,就是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养成自学的习惯,进而形成高效的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编写新课预习题时,先要扫清重难点以外的知识障碍,将背景知识展示出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自学计划,问题设计应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达成课、  相似文献   

5.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预习。前置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它与预习有何区别呢?概念不同。预习是上课前学生对某篇文章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包括教材和相关学习资料),为上好新课  相似文献   

7.
赵静 《辅导员》2014,(14):146-147
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这是孩子上课之前的独立的自学。是学习常见的环节之一。预习,应该是学生养成的必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之前,做好了预习,上课就有了良好的心理、知识的双重准备,对新课有兴趣,课上就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去听讲,对于课堂的重难点也很快就能掌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孩子培养终生的、可持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做得好.学习自然更离不开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预习是学习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前奏和序曲。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阶段,必须抓好课前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习:学习;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也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相似文献   

10.
吕宗华 《山东教育》2003,(26):41-41
课前自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课预习。课前自学不能不谈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讲的就是方法问题。课前将所学的内容看了一遍,只是课前自学的一个步骤。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笔者积累20多年英语教学的经验,认为预习要有“可操作性”、“点拨性”、“差异性”、“反馈性”,这样才能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的能力。一、可操作性是将预习按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若干小问题。首先,对于新课中的词组,应做到读音准确,词义明确,为此,在阅读前可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一遍录…  相似文献   

11.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更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而这也正好符合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谈谈预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习是课前自学的简称。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己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这个自学过程就叫预习。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  相似文献   

13.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  相似文献   

1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来说,此"预"当指预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教材,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材、各个单元及新课的预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整体预习:自学尝试课前预习是课前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写好自学笔记的读书活动。它可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浅层次感知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维的学习空间。其内容可以概括为读、划、思、列,可作为学习每篇课文自主预习的过程。1.读:学生通过拼音,认读生字,并通读全篇,达到流利朗读课文的目的。2.划:读中将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字、词、句、段标出来。3.思:查阅字典和有关资料,将划出的疑点结合全篇课文尝试解决。4.列:将不理解的词、句、段、篇等疑点列出来,写在自学笔记本上。  相似文献   

16.
一、在课前预习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预习是指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只有深入预习,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过程。数学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从而为数学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时必须明确任务,通过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认识的原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加有效合理地组织教学。数学预习作业的布置通常有以下几项:第一,读懂课本。预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  相似文献   

18.
预习是教师"讲课"前,学生自学将要教学的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形成一定学习能力,并为"上课"做好心理和学习准备的过程。预习虽然更多的属于学生个体的行为,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一些数学知识和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也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助推器。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通常指课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我在学生间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课前不善于预习,或者说是不会预习,因此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讨论和提问的环节无从下手,课堂听课的效率不高。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我认为要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结合小组进行预习预习并非只是个人的事,"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为增加学生预习的兴  相似文献   

20.
一、巧预习。多质疑 预习是许多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一种方法。一种有效的预习,应该是课前的自学。既是自学,在预习中不仅要熟悉新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巧妙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梳理出知识要点;尽可能多地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整理出难点和疑点。这样,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带着自己的难点和疑问走进课堂,去和同学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