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班主任》2012,(2):48-49
于克清:“不差钱”的父母养了“不差钱”的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一些父母在各方面出手阔绰,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总是表现出一副“不差钱”的样子。但他们没想到,这种“不差钱”的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使孩子也产生了“不差钱”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品《不差钱》中“不差钱”一词的语用分析,引申出多种含义:1.不缺钱;2.不缺这点钱;3.钱不是问题;4.不在乎钱;5.不能在乎钱;6.在乎钱;7.优惠、省钱。“不差钱”的语用功能体现在以下三点:“不差钱”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差钱”作为标题的一部分能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口语中的“不差钱儿”带有幽默调侃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赵本山有个小品,叫做《不差钱》。我觉得,差不差钱倒还好说,这个世界要是差了爱,可就要命了。要问《涩涩伊哥儿之血脂魇》为什么这样结尾?我其实想表达这样一种信息:千万千万别差爱。话题老掉牙了?一点也不老。不是有一流传甚广的视频吗,上海某职校女生打架,那女生助跑,  相似文献   

4.
不差钱     
在百度上输入“不差钱”三个字,跳出来的肯定不是“关于不差钱的社会学研究”,大家似乎更关心小品中的“屁精”是否辱骂了同性恋或是赵本山在节目之中咳嗽了几次云云。人们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从八卦这一视角窥探这个貌似有序,实则混乱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郭玉婷 《海外英语》2013,(6X):228-230
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借助于网络和CNKI数据库,基于"语言和社会共变"理论,对2009年中国的流行语"不差钱"这一短语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走红于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东北方言"不差钱"的意思是"不缺钱"。其流行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语言、社会、文化和经济原因。它的流行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追求幽默、时尚和认同感的社会心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慢慢被人们所遗忘,被新的流行语所替代。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飞速发展,虽说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距离,但在第三世界中,中国无疑举足轻重。中国不差钱,80后和90后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滋润地生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张卓 《现代语文》2010,(4):69-70
本文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对小品《不差钱》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总结了在违反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的情况下小品幽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的裤子穿跑偏了。笑过之后,忽然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时常“跑偏”。且看:  相似文献   

10.
王冠 《下一代》2011,(5):46-46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美国就有孩子早早起来去挨家挨户送报纸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似乎太“残忍”了,难道是美国家庭差钱,要让孩子去赚“外快”?当然不是。  相似文献   

11.
苏芩 《八小时以外》2011,(12):57-57
1.不论多么死正经的男人,都会有死不正经的另一面。 2.男人没钱的时候想结婚,为了省钱。男人有钱的时候不在乎结不结婚,因为不差钱,多少姑娘都约得起。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流行语都是从网络上流行开来的。譬如,早已家喻户晓的就有:“被”“雷”“圆”“宅男”“宅女”“菜鸟”“山寨”“秒杀”“蜗居”“杯具”“餐具”“洗具”“偶稀饭”“打酱油”“躲猫猫”“俯卧撑”“不差钱”……网络热词热语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么,这些网络语词何以能够热行呢?  相似文献   

13.
《咬文嚼字》杂志最近公布了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  相似文献   

14.
《八小时以外》2014,(2):77-77
《不差钱》中,本山大叔一脸真诚地说,鱼翅真的不好吃,上次吃的时候就被卡在嗓子里了,用馒头噎用醋泡都不好使,最后还是去了医院,让医生用镊子取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布朗和莱文逊的面子理论和礼貌理论对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不差钱》进行了实际语用分析,以此进一步阐述面子意识和礼貌策略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黎明 《语文新圃》2009,(3):39-39
我看,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中的这一句,代表了“春晚”的最先进文化。或者说:这就是春晚文化水平的最高点,牛年春晚最重要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7.
老抠     
去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其中那句“这老爷子太抠了”还成了时下的流行语。我们家也有一个“老抠”.那就是我的爸爸。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过上了不差钱的生活。一些靠父母溺爱成长起来的独生子们更是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思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playboy”。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3,(19):15
C罗:不差钱也爱买彩票虽说福利彩票更多地是为了给那些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但巨额奖金也确实吸引了不少人这也包括"不差钱"的C罗。虽然千万欧元的年薪足以保证C罗把最钟爱的法拉利"开一辆撞一辆",但"葡萄牙7号"也会经常拿着几十欧元的零钱,去买在欧洲主要针对中老年彩民的数字博彩游戏"宾果"(Bingo),并为偶一中奖激动不已":这很让人兴奋,因为你能在那坐上很长时间,只为等一个号码去赢得奖金。"  相似文献   

20.
2010年辽宁春节晚会上赵本山和弟子以及毕福剑再次携手演绎的小品《就差钱》,其幽默性和娱乐性丝毫不亚于央视春晚的《捐助》。本文就是分析小品《就差钱》幽默语言中典型运用顿跌和语音飞白的表现手法,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和品味赵氏小品的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