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方言词本字隐晦难考,许多闽南方言古语词在辞书中常不得其字。如“飵”、“嫷”、“谲”、“皁”、“揞”、“幐”、“恬”等七个词的本字便常被误用,而这七个词在扬雄的《方言》中均有记载。利用《方言》对这些词进行考辨,求其本字,往往可以发现一些词语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四 上文已考明41个字的来源,它们或直接见于出土文献,或异体见于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这些"奇字"都不是扬雄创制的.对余下的255个"奇字",我们从<方言>体例和字的形音义关系上继续作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荆楚方言中的很多方言字,能在献中找到出处,一些方言字其意义在方言中发生转移和引种,形成多义字,本选录了几个多义字,注音释义,以此说明,一部分古字古义在方言中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对陕西方言的“爹”字在亲属称谓里的运用情况进行讨论.根据实地调查以及读时彦著述所获取的陕西方言对“爹”字的两种主要读音[ta]类和[tiε]类来列举语料.如陕北晋语“爹[ta]”字用来指父亲时读作阴平,关中方言区很普遍地把父亲叫做“达”,陕南方言区较普遍地把父亲或伯父叫做“达”;宝鸡一带很普遍地把父亲叫做“爹”,陕南洋县等处也把父亲叫做“爹”.陕北晋语和关中方言对于父亲的叫法与山西及甘肃东部方言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陕南以至于秦巴山区的亲属称谓词的复杂性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6.
西汉扬雄编纂的《方言》,在中国方言之学和世界语言文字学史上 ,都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文水方言中的“圪”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字,“圪”字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对文水方言中的“圪”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圪”字的读音、意义、本字以及由“圪”组成的词类、“圪”的形式、性质、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四川方言词典》共收录了38个带词缀“巴”的方言词语,其中“巴”分别可以充当名词、形容词的中缀或后缀。带上词缀“巴”后,一部分词的词性发生了转变;以带词缀“巴”的名词为典型,新词词义多数被附上了一层贬义色彩。近来新兴的“N巴”体网络语与“单音节名词+巴”结构的四川方言词语有着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说文》或体多方言字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或体是《说文》重文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但历来对它的研究远远不如对《说文》中的古文和籀文那么重视。经考察分析,《说文》或体中大部分是方言字,上述情况可能与《说文》或体多方言字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方言》全称《(车酋)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著作。原本《方言》15卷,收录9000余字,今本《方言》13卷,11900余字,大约后人有所增补。《方言》的作者,学术界一般肯定为扬雄。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语言学方面的著作,除《方言》外,还有《训纂篇》。 在此文中,我们以扬雄《方言》为主要材料,结合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汉代的秦晋方言,作比较详细的研究。我们的研究,不仅着眼于对汉代秦晋方言的特点作大致的  相似文献   

11.
客方言中“蜘蛛”一词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基本语音形式为真包含于la真包含于k^h ia,其它形式也极为相近,并有一定的音变规律可循。本文联系闽语、赣语等。通过书面文献考证其本字应为“罗(虫奇)”,并进而指出其为客方言中的古音化石。“罗”读真包含于la当为歌韵古音遗留,“虫奇”读真包含于k^hia当为上古歌部(“虫奇”从奇得声)字,这部分字中古音已转入支韵,但在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区别的痕迹,表现出《切韵》前的语音征状。  相似文献   

12.
扬雄的《方言》所记录的古代口语有不少在现代偃师话中依然使用,虽然其中的一些词在语言和语义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仍保留了非常明显的古语词痕迹。本文通过对这些古语词进行追源性分析,力求为研究汉语方言历时性演变规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客方言中“蜘蛛”一词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基本语音形式为l akhia,其它形式也极为相近,并有一定的音变规律可循。本文联系闽语、赣语等,通过书面文献考证其本字应为“罗虫奇”,并进而指出其为客方言中的古音化石。“罗”读la当为歌韵古音遗留,“虫奇”读khia当为上古歌部(“虫奇”从奇得声)字,这部分字中古音已转入支韵,但在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区别的痕迹,表现出《切韵》前的语音征状。  相似文献   

14.
湖北方言的研究早已蜚声海内外,从三十年代赵元任先生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始,至今屡有新人新成果公诸于世;刘兴策教授《宜昌方言研究》新时期湖北方言研究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本文着重对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方面进行评价,认为该书以静态的描写,微观的研究为主,辅之以十分丰富,新鲜的方言语料,再加上其布局之合理,结构之紧凑,分析之精当,语言之简炼,使该书臻于方言研究领域之上乘。  相似文献   

15.
入声字是上古音在方言中的遗留。作对《方言调查字表》中入声字的分派情况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总结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分派规律,通过研究,发现《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入声字没有现在普通话中属鼻韵母的字等。此项研究对于掌握普通话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宁方言词典》中大量的同音代替字可以分化成:1、用字合宜,不应标同音代替号;2、有本字而不知,错误的写了别字;3、不知理据本字,只能用同音代替字;4、是谐音趣难词,故意用虚假的同音代替字。不应该标同音代替号,而必应指明谐音本字;5、合音字、译音字、象声词、后缀用字等,根本没有本字,只能用同音代替字。  相似文献   

17.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8.
古今字在汉字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论语》中出现的古今字进行了探讨,发现古今字出现情况有三种:古今字都出现、只出现古字、只出现今字。古今字所承载的语义情况大体有五种类型:古字表假借义,今字表本义;古字表引申义,今字表本义;今字表示某一引申义,古字表示本义及其余引申义;今字表示由古字产生的假借义;今字分化古字的义项。  相似文献   

19.
由扬雄《方言》看泌阳话中古语的遗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 《天中学刊》2003,18(3):98-100
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泌阳话保留了不少的古代口语,扬雄《方言》所记录的古代口语有不少在今天的泌阳口语中依然使用着,虽然它们当中的一些词在语言和表意上有些许变化,但古代的痕迹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陕西方言对知照两系及日母逢入声薛药觉韵有关字的读音问题,其中牵扯“说(~话)”字以及“卓戳硕若”等北京翘舌音声拼[uo]韵母字的读音问题。“说”字在米脂等处读作入声,关中以及陕南山阳等处读作阴平调,陕南的西南官话读作阳平调,白河方言读作去声调,商南读作阴去调。“说”字的声韵组合很复杂,例如关中方言区西安等。“设摄涉赊奢”等字同音。陕北晋语以及宜川等处亦如读本文所讨论的“卓戳硕若”等字,关中多数方言点读这些字为平舌音声母拼以[Ц]为介音的音节。蓝田等处“卓戳硕”等字读作平舌音声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