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中涛  萌萌 《出版参考》2008,(12):14-14
我曾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开过一个月的车,在那里,你只要有原来国家的驾驶证,什么手续都不用去办,即可开车90天。车子同样是靠右行驶,交通规则也是大同小异,但是感受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我猜想开车守规矩的习惯,是德国人血脉里一代一代传下来,任何交规考试和扣分罚钱在德国似乎都没必要存在。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心情很不好,因为没有钱。还因为不得不每天上下班走一条痛苦不堪的路。这条路很让我战战兢兢,可是又不得不走。我每天都得从那儿经过,一天两趟。因为离单位很远,我从来都比别人去得早。回得晚,早上披着朝霞,晚上戴着月光。  相似文献   

4.
夜班故事     
为了让大家认认我的脸儿报社进行中层(处级)干部竞聘,大会竞聘演讲是必经程序。出版部(夜班部)一位老编辑竞聘演讲道:感谢社委会给了我一次白天在大家面前讲话的机会,但我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认认我的脸儿,次之才是竞聘某处级岗位。(众鼓掌)因为,我从南方某大学中文系毕业来报社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蒙:大家好!我每次来上图讲座,都看到了听众特别亲切、友好的目光,我感觉跟大家有一种交流。而且,在过去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也有上海朋友纠正我讲话中一些知识性不准确的地方,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讲话的过程也是一个我向听众学习的过程,我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我感觉你们对我讲的好像还能够接受,我就会讲得很自信;有时候我讲着讲着,突然觉得后脊梁有点发凉,觉得这话说得不太清楚,感觉听的人不信  相似文献   

6.
硬件不比人家差,软件差了十万八千里我是一个哈佛研究东方史的学者。前不久去东京、台北和南京查阅一些民国档案资料。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国内档案馆的服务意识比国外差得那么远。为了查阅一份民国的档案史料,在南京二史馆整整一个星期。第一天说是管理库房的人不在,第  相似文献   

7.
民国文献是南京图书馆有代表性的特色馆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馆的一大标志性藏书.对广大民国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一提到南图,就自然而然想到其丰富而珍贵的民国文献资源.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充分发挥特色馆藏的作用,我馆在民国文献开发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现据我馆的实践谈一点看法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总是做梦时开车,而且每次开的都是手档车。我的梦想却是有一辆自动排档的车,因为我每次踩离合器的时候,全身都跟着使劲,那样子着实让人心疼又不好看,我还喜欢在车里听音乐,随时可能加速减速换档又换曲子,大有忙不过来之感。自动档的发明者和制造商实在是太可爱了,但是也——贵!尤其是现在还未加  相似文献   

9.
当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产生了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因为无论从年龄、学识还是种种其它原因,由我写这篇东西都是极不合适的。不仅仅因为李仁臣同志是我们的老总(我们大家都习惯称他老李而不叫官衔李总,这应该算是人民日报的一个优良传统吧),也不仅仅因为老李是我复旦的学长(比我高了许多届),更因为他的文字功底与人生经历都比  相似文献   

10.
政经资讯     
《青年记者》2006,(4):4-5
话语“连续26年的春节晚会,已经由主导型向伴随型过渡了,你不要把它当成很主要的行为,而当成伴随行为,你在那儿开着电视,全家和朋友聚会,开着电视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做自己的事情。”——郎昆大年初一做客某网站时说“我已决定不再当众唱歌,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我是一名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六年四月下旬,国民党特务张春桥的日子很不好过。因为他以极左面貌出现,对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所作的“评论”,被伟大的鲁迅一下揭穿了:是向敌人“献媚”,替敌人“缴械”。在心惊肉跳、惊慌不安之中,他以一副可怜相拿起秃笔给鲁迅写信说:“看到《夜莺》第三期的稿件,里面有先生的那篇《三月的租界》,是关于我的。这使我心里不安好几天了……《三月的租界》这个题目很伤大家底感情,我也不想说什么了。”张春桥为什么特别害怕《三月的租界》这标题?你看,“三月”对“八月”,“租界”对“乡村”,两两相对,锋芒犀利,击中要害。广大人民群众在“八月的乡村”艰苦卓绝英勇战斗的壮烈图景,映照出藏在“三月的租界”里喝  相似文献   

12.
这一阵儿朱军倒霉了,媒体拿他开涮,“下课”的呼声很高。是不是因为《艺术人生》质量下降了?是不是因为他有引起众怒的言论?好像都不是。有人说,是因为出现了毕福剑,出现了《星光大道》。或者说,因为毕福剑在《星光大道》中的表现和朱军在《艺术人生》中的表现有了对比。有比较就有鉴别。于是,也就有了朱军“下课”的呼声。朱军和毕福剑,是怎么比出来的?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朱军坐着,毕福剑站着。坐着是静态,站着是动态。观众看电视,自然对有动感的画面更感兴趣。朱军的节目感情充沛,有时候让人哭,有时候让人笑。毕福剑的节目,让人喜怒哀乐全…  相似文献   

13.
我时时有这样的感觉:民国人物比我们今天的人要牛气得多。大概在那时代,真正碰上了一轮王纲弛纽的乱世,士人心里似乎都很明白,自己要做自己的主,因为不再有人给他做什么主。所以那时候的人,仿佛都有一种亲手打造新世界的自信力在。唯其有了这种自信力,其精神气格才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阿德瓦凯特被载入上海租界史志,不仅因为他是20世纪初的荷兰驻沪总领事,还因为他是一名因触犯租界养犬法律而被罚款的在沪"高官"。是贵领事的西洋犬不慎伤人了?非也——仅仅因为这位领事先生在马路上尽情遛犬,却没给犬戴上口套。在1902年的上海公共租界,这也叫违法?究其缘由,还要从中国近代的管犬法律说起。在租界,家犬外出要戴口套中国近代的管犬规定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从19世纪开始,上海租界就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843年上海对外开埠。1845年英国人在黄浦江边的苏州河南岸建立了英租界;1848年美国人则在苏州河北岸开辟了美租界。紧接着,1849年法国人在今延安东路以南,接近旧城区(1555年上海筑城),也建起了租界,现在的中山东二路当时就叫“法兰西外滩”,这是法租界的前沿地带,今金陵东路是法租界的主街。  相似文献   

16.
论孤岛时期日本对上海公共租界行政权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一三”事变后租界的中立与租界内的复杂状况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虽经三个月的顽强抵抗,终因实力不济,战败而退。11月12日,上海的华界以及公共租界位于苏州河以北的地区(俗称“日租界”),沦陷于日军之手。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日军没有占领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两租界的主权一如往昔。于是,在日军的包围下,租界变成了孤岛。孤岛的范围是: 东至黄浦江,西达法华路(今新华路)、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南抵民国路(今人民路),北临苏州河。[1]自1937年11月12日淞沪抗战结束,到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2,(10):64-64
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普遍原则非从书中得到不可,不过还得拿到实际生活中检验。人们对于某个话题的说法,都是从许多人那儿收集来的。于是人只抓到真相的局部,而彼此之间差距之大,会使他永远不能获得全面的观点。——约翰逊(Samuel Johnson)过去我们的教育,大都是听到老师或父母不断地跟我们说,阅读有哪些哪些好处,或是传统上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比喻。可是,对于那些没有进入阅读世界的人来说,这样的比喻他们是无法体会的。也许我们要转换一下说法,先从反面来看,也就是从缺少阅读时会产生什么问题来谈一谈,因为这些感受会比较直接、常见,可以让大家从中体会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8.
女人三十     
经常会有青春少女做膜拜状(也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装),对着我说一些"女人只有上了一点年纪(我呸!)才从容才优雅"之类的话。讨厌的是,我每次还得暗藏起心中的不安和惶恐,装出一副真的从容真的优雅的样子——更有时候还要做一下人生导师给一些箴言。倘若不是非要正能量不可的人和场合,我会说几句真话。就好比说:"唉~女人,一过三十,就……就不行了。"工作苦海无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告别演出 借调濮存昕来演的《秦皇父子》是我导的最后一个戏。为什么最后一个戏是这个呢?因为到了1987年的时候,那年我60岁,办了离休手续。我也不想再拖下去了,虽然他们有的人拖了几年.可我还是在1987年整整60岁的时候办了离休手续。到这时。就只剩下一个《茶馆》有时候还演,这个剧组不能不去,大家也都回去了,  相似文献   

20.
到福州参加祖国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出版社的老板开车带我四处跑. "今天下午没活动我就不陪你了,因为我得回家陪陪我娘,让我娘多看几眼."一天中午,他对我说. "好极了."我笑笑,接着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先说你回去陪你娘,又说让你娘看几眼,不说你去看你娘几眼呢?""这不一样啊!"他作出一副很有理的样子,"我把自己的事放下,专诚回去,当然是去陪她,可是我并不想看她,是她想看我,所以我是把自己送回去,给她看两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