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建设一支具备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我国与他国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长久之策。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由丰富的国际视野、包容的国际态度、基本国际交流能力三大内容构成。基于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复杂性,要有效养成并不断提升我国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素养,这就需要在职前制定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培养计划,并在职后提供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策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峰 《教育研究》2012,(4):64-69
当前,我国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历练学生的国际素养,优化教育资源,铸就大学文化的多元发展,实现与国外大学之间生源的合理流动。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淡薄、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薄弱、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缺失、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匮乏、校园文化单一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应确立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探寻国际理解教育途径,提升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调适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国际理解教育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各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足。文章归纳了各国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共同点,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发挥外语在国际理解教育中作为深入理解其他文化的工具的作用,加强双语教育;拓宽交流途径;在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开设专门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素质,以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新的教育观念,是推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教育内容。分析国际理解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并以英、美、日等国为例具体分析目前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措施并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展积极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理解教育在各国也蓬勃发展.澳大利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多方面力量推动的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多元文化理解到全球视野与全球公民的形成期,21世纪初至今强调跨学科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高速发展期.澳大利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与走向特点:强调实践层面的国际理解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建立了完整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这些都可为中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而被确立下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化已深入到各国经济领域,国际理解教育倡导的国际意识和理念也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在美国、韩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以作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相似文献   

7.
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教育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而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国际理解教育,我们必须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加强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交流、了解及相互理解和支持,而教育是增进和深化这种交流、了解与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之一。所以,教育必须构建起与国际理解教育相互联系的新机制,以顺应教育国际化的浪潮。  相似文献   

8.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已经在世界一些国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也就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开展了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多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渗透在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中。在中学语文领域,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国际理解教育的字样,但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贯穿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语文教科书的设计和选文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追求,综合性学习活动实现了语文实践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结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有着多方面的契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今后继续加大实施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国际理解教育要培养的是国际理解的精神。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尊重、理解文化差异。在小学scratch程序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学生对不同的文化差异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最终为培养出具有国际眼光和胸怀的小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