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没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探索,对整堂课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积极地钻研数学,从兴趣发展到志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思维碰撞的场所,如何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知识是不能被动传递的,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学生如果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他们掌握知识的意向。那么,如何使学生产生兴趣?我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觉得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电教媒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张小慧 《考试周刊》2013,(92):78-78
<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通过实践,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创设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远比情绪高涨时低很多.没有好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宽松、生动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指出,人的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对篮球的直接兴趣是由篮球运动和篮球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则是意识到篮球的目的,由掌握篮球知识和技能的结果而间接产生的。缺乏直接兴趣,会使篮球课教学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良好的篮球学习兴趣必须是这两者的协调统一,本文主要介绍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人们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时 ,就会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 ,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逐渐形成。当学生获得自己认知结构中所没有的新奇信息或产生不和谐的信息时 ,就会产生要弄清楚的认知动机和行动。而新知识的获得与不和谐的消除 ,会使学生产生轻松而愉快的体验 ,从而促使其产生继续学习以求进一步满足的欲望。可见 ,学习兴趣是推动…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时要从“新”字入手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因此,教师必须按学生的喜好和教材内容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2.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主动的、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发现新问题,对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采取有效的激趣技巧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指引学生去认识学习目标,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趣。由于化学知识比较零碎、分化点多,学生学起来感觉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没有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4.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索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以下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是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是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靖江南 《职业技术》2006,(22):33-33
学习能否取得成就,主要是靠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些同学出现物理成绩下滑,就是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摆在我们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调查表明,多数中学生对学习物理是感兴趣的。但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不同,在兴趣的目的性和物理知识各部分内容上的兴趣发展是有差异的。初中学生,主要是由于物理本身很有吸引力,从而激发了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高中学生,是由于物理知识很有用,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并使学习兴趣从直接兴趣逐渐过渡到以间接兴趣为主。没有直接兴趣的学习,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会使学习丧失毅力,下面就对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郭晓莉 《语文天地》2010,(12):103-104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因。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求知欲,形成内驱力,就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和探究.甚至达到痴迷的境界。而“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乌申斯基)。因此,在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个陸倾向。这种倾向性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且具有向往的心情。一个人的兴趣愈浓,他的观察就愈仔细,感知、思维、记忆、联想等智力活动就愈有成效。反之,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隋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学习课题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从而顺利地掌握知识。英语是一种语言,本身较为枯燥,假如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淡然无存。我们要想取得教学效果,就应想方设法引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