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有人说:搞新闻报道是“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由此可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出来的青年记者,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只要笔杆子硬,就能当个好记者。其结果弯路走了不少,步子迈  相似文献   

2.
每一幅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无不是记者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和感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纷繁的社会生活是摄影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源泉。摄影记者只要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和选择,才有可能获得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才能够拍摄出深受读者欢迎的摄影作品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新闻摄影也被推向了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领域。新闻摄影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这是当前新闻摄影界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要在学懂和弄通上下功夫 新闻摄影要反映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闻摄影工作者,首先就要学懂弄通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否则就很难准确地反映这一新事物。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投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当前,我国正在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而在进一步地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的  相似文献   

4.
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有人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还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新闻界就有“跑新闻”、“脚板新闻”的行话。“跑”,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如同蜜蜂飞向花丛,钻进蜜源深处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酿1公斤蜜,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深入生活,在新闻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  相似文献   

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既定的国策,也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新闻摄影从什么样的角度,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和主题,报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摆在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笔者研究了几年来的一些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发现这些作品的题材和主题,都紧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基本功能和基本特点这“三基”上。 从基本要素中寻找切入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竞争,市场价格的形成,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新闻摄影代表作,可以原中国青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内蒙古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如何深化大中型企业新闻摄影报道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主题。 党的十四大提出把改革的目标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摄影记者普遍感到面临着一个重大转变,在考虑新闻摄影如何跟上时代的潮流,如何进行改革,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新闻摄影报道。 过去,用摄影报道大中型企业新闻是我们的一个难点,而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深化大中型企业新闻摄影报道,面临的难度就更大。作为纪实的新闻摄影,所记录的大都是社会的重大变化、重要的经济建设成就、新闻人物及社会等问题。当前,在我们的报纸上,反映大中型企业的新闻照片还不多,质  相似文献   

7.
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有人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还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新闻界就有“跑新闻”、“脚板新闻”的行话。“跑”,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如同蜜蜂飞向花丛,钻进蜜源深处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酿1公斤蜜,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深入生活,在新闻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出来的青年记者,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只要笔杆子硬,就能当个好记者。其结果可想而知:弯路走了不少,步子迈得不大。有没有“捷径”可走呢?我的切身体会是:“捷径”只有一条——深入生活,深入采访。我进报社5年,平均每年写稿不下120篇,其中能  相似文献   

8.
“深入”,是我们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要求.新闻摄影是生活的形象实录,因此,摄影记者深入生活,对搞好新闻摄影尤为重要.优秀的、有生命力的摄影作品,都是作者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摄取的.肩负光荣使命的摄影记者,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把自己看到的受了感动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处于萌芽状态,但又是生活中最富有典型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事物,迅速地通过摄影报道加以反映,去推动事物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前进.  相似文献   

9.
1992年12月1日—5日,第二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广东韶关举行。得党的十四大闭幕不久之天时,会议不仅全面总结了自1990年8月银川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以来,报纸在运用照片、实现图文并重方面的成绩和问题,还着重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报纸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新闻摄影报道。来自中央、省市自治区及行业报纸共77家单位的正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摄影部主任及摄影记者160余人出席了会议。他们带来了各自报纸新闻摄影改革的新经验和在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5天的会议紧凑、热烈、务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新闻摄影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许多报社老总和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经常就新闻摄影如何报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共同切磋,也推出了一批好作品。 中央要求新闻宣传工作一定要把握导向,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管理,建设队伍。把握导向是搞好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提高质量、多出精品是搞好新闻工作的主要标准,加强管理、建设队伍是搞好新闻工作的必要保证。这些指示精神,对我们新闻摄影工作也是完全适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摄影一直是困扰新闻摄影界的一个难题,许多记者对如何用新闻摄影反映市场经济感到困惑、迷茫,认为经济新闻不适合用形象来反映,有的甚至对经济新闻摄影采取回避的态度。 新闻摄影不能游离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记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进程是摄影记者的历史责任,不可回避。摄影记者只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知难而进,着力提高经济新闻摄影的水平,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那么如何提高经济新闻摄影的水平呢?我认为应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载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之一,在报道市场经济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市场的考验。新闻摄影在汹涌而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面前,应当如何顺势应时,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新闻摄影要不要走向市场?如今已成为新闻界和摄影界议论的热门话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已经并将继续为实践所证明。然而,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物摄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仅就个人在农村新闻摄影中如何表现人物谈些体会,和同行一起研究。人,是新闻摄影的主要表现对象。人物摄影要求摄影者直接摄取人物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活动镜头,抓住能充分表达人物精神世界的特定环境,通过图像细腻地刻划被摄人物的神态,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人的精神面貌是人物照片的灵魂。要拍好一张在特定环境里形神兼备的人物照片,就需要摄影者熟悉  相似文献   

14.
王亮 《青年记者》2001,(3):47-48
涉入采访是隐性采访的一种方式,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采访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事件的真相。在中国新闻史上,涉入采访早已有之。1936年秋,著名记者范长江奉《大公报》社之命。化装成一名公司职员,只身深入西蒙额济纳旗,刺探日本人人侵西蒙的动向,就是一次成功的涉入采访。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新闻竞争空前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反映市场经济一得葛新德多年来,新闻摄影报道突发性、事件性新闻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相对而言还显薄弱。针对这种状况,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1996年1月11日给人民日报华东版《华东写真》研讨会的信中...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提出把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们新闻工作者普遍感到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转变,都在考虑新闻工作、包括新闻摄影工作如何如何跟上时代的潮流,考虑我们的新闻工作、包括新闻摄影工作如何进行改革。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工作基本也是按照计划经济的一套模式进行的。过去,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有一个经典式的定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以公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 增强新闻摄影形象表现力,是图像新闻成为当今主体新闻之一的时代要求使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新闻竞争使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我国新闻摄影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由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指导思想的形成和确立,新闻摄影已经不再是附属品,而是与文字新闻辉映互补、斗艳争奇的新闻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闻摄影工作者,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经济新闻报道,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首要职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14大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纲,也是经济新闻报道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在摄影报道工作中逐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报道思路、报道  相似文献   

19.
王亮 《新闻采编》2001,(3):40-41
涉入采访是隐性采访的一种方式,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采访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事件的真相。记者“冒充”某一特殊身份涉人到新闻事件中是涉入采访的显在特征。 在中国新闻史上,涉人采访早已有之。1936年秋,著名记者范长江奉《大公报》社命,化装成一名公司职员,只身深入西蒙额济纳旗,刺探日本人入侵西蒙的动向,就是一次成功的涉入采访。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新闻竞争空前激烈,“抢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报人在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方面做过多年的探索,但这一问题迄今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国内一些优秀经济报道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自身在经济报道中的实践,我认为应从社会新闻角度入笔,来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也就是说,软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是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的有效方式。党报要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 一、重新认识党报的经济报道 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生产型经济报道,远远无法适应新时期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使党报改革经济报道,以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报道经济新生活,使新闻报道跟上经济生活变化的步伐。 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是党报贴近经济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读者向党报提出的新需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读者迫切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新知识、新内容。例如,过去人们有了钱只知道存银行、买东西,现在可以买彩票、债券、股票等投资,因此读者需要可读性强又在行的社会经济新闻释疑解惑、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