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没有特殊明显现象发生 ,我在课堂上曾设计过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方案一 :   1 材料分液漏斗 ,锥形瓶 ,气球 ,直玻璃管 ,双孔橡皮塞等。2 装置见图 1。图 1   3 操作过程与现象在锥形瓶内收集满CO2 气体 ,塞上如图 1所示的双孔橡皮塞 ,此时气球变瘪。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向内滴入少量的NaOH溶液 ,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方案二 :   1 材料两只气球 ,镊子 ,细线 ,CO2 气体 ,氢氧化钠固体等。2 操作步骤与现象用镊子夹取氢氧化钠固体于一只气球内 ,另一只不放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2.
1 实验一设计一个实验 ,能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现象 ,说明CO2 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用品 ]:集气瓶、烧瓶、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导管、橡皮管、弹簧夹、烧杯、量筒、水、CO2 气体、NaOH溶液以及你认为所能用到的仪器和药品。 [要求 ]:(1)选用上述实验用品 ,画出设计装置图。 (2 )简述操作并说明能明显观察到的现象 ,证明CO2 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这道题本身比较简单 ,但它的设计结果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同学设计了如图 1的装置 ,并说明 :当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时如果看到水槽中水被吸入到烧瓶则…  相似文献   

3.
由于Fe(OH) 2 及易被氧化 ,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得纯净的白色Fe(OH) 2 沉淀。为制得纯净的Fe(OH) 2 沉淀 ,可采用电解实验。1.电极材料 :石墨碳棒和铁片 ,(注 :铁片表面氧化膜要去掉 )将铁片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2 .电解液 :可选择Na2 SO4溶液或NaOH溶液。3.方法 :①在进行电解前应对电解液进行简单处理 :加热一段时间驱赶溶液中氧气。然后再向电解液中加入苯 ,隔绝空气 ,防止Fe(OH) 2 被氧化。附图 电解法制  Fe(OH) 2 装置②进行电解实验 ,当电解一段时…  相似文献   

4.
1 实验装置图如下 :A 针头及输液管 B 软木塞 (下端带湿的红色布条 )C 特制烧瓶 D 分液漏斗 E、F 15 0ml广口瓶G 浓NaOH溶液 H 烧杯 L 安培瓶胶塞2 实验步骤2 1 课前准备2 1 1 向特制烧瓶中加入KClO3 一满药匙 ;2 1 2 向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 ;2 1 3 向F、H中注入浓NaOH溶液 ;2 1 4 按图示连接仪器。2 2 课堂演示2 2 1 取一块红湿纱布 ,用在大头钉固定在软木塞B的下端 ,并塞好塞子 ;2 2 2 开启K1,开启K2 ,使HCl与KClO3 混和。再关闭K1、K2 ;2 2 3 当Cl2 充满特制的…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 (人教版 )第二册中苯的溴代实验 ,药品用量大 ,造成的污染严重 ,反应不易控制 ,操作不便 ,为此 ,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吸有溴的胶头滴管 ②迁移管 ③苯④还原铁粉 ⑤石棉丝 ⑥吸有NaOH脱脂棉⑦U型管 ⑧AgNO3 溶液 ⑨装NaOH的烧杯试剂 :苯、液溴、还原铁粉、10 %NaOH、AgNO3溶液(1)向迁移管中垫入少许石棉丝 ,后加入 0 .1g还原铁粉 ,再加入 2mL苯。(2 )向U型管中加入AgNO3溶液至弯管处刚好留一小缝隙 ,在右边导管…  相似文献   

6.
1 实验装置1 1 仪器及用品大试管、小试管、分液漏斗、大广口瓶、大胶塞、试管架、铁架台、圆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1 2 药品浓盐酸、浓硫酸、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氢氧化钠溶液、红纸。1 3 装置图图Ⅰ           图Ⅱ   2 实验步骤2 1 按图Ⅱ所示装置 ,在左边试管中加入约 1 0ml浓H2 SO4,中间试管装入干红纸 ,右边试管装入湿的红纸 ,用胶塞塞好。2 2 向大胶塞中的大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2 3 向广口瓶中注入 3cm~ 5cm深的NaOH溶液 ,并加入 2~ 3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连接好胶管 ,盖好带大试…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种子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演示实验,按课本中装置操作得将广口瓶上的瓶塞换上双孔瓶塞,既麻烦又影响实验效果。根据实践我将原装置作了如下改进。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 实验操作实验前3~4d在广口瓶中直接萌发种子,盖紧瓶塞,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水止皮管夹夹紧乳胶管,以防二氧化碳渗漏,置于30℃左右恒温箱内。操作时,先向分液漏斗内加水,打开乳胶管上的夹子,再将活塞打开,试管内蓝色BTB溶液很快变成黄绿色。实验现象出来后,立即用皮管夹夹住乳胶管以便于下个班级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8.
题目 :喷泉是一种常见自然现象 ,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 图 1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 O(B)O2 和H2 O(C)NH3 和H2 O  (D)CO2 和NaOH溶液2 .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 ,并设计了如图 2所示装置 .( 1)在图 2的锥形瓶中 ,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 ,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B)NaHCO3 与NaOH溶液(C)CaCO3 与稀硫酸(D)NH4HCO3 与稀盐酸( 2 )在图 2…  相似文献   

9.
实验用品试管、单孔塞(带导管)、洗气瓶、橡皮管、铁架台、酒精灯、烧杯、小漏斗。铜片、浓H2SO4、石蕊试液、10%的NaOH溶液。实验装置图2实验装置图①浓H2SO4②铜片③蓝色石蕊试液④10%的NaOH溶液3操作步骤先把一块铜片放入试管中,然后倒3...  相似文献   

10.
1 实验原理  氨通过三氧化二铬催化剂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续氧化生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4NH3 5O2Cr2 O36H2 O 4NO2NO O2  2NO23NO2 H2 O   2HNO3 NO2 仪器和药品  仪器 :锥形瓶 ,圆底烧瓶 ,烧杯 ,硬质双通管 ,鼓气球 ,双孔塞 ,单孔塞 ,玻璃管 ,胶管 ,石棉绒 ,酒精灯等。药品 :氨水 ,重铬酸铵或 (三氧化铬 )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蒸馏水等。3 实验装置图A 鼓气球 B Cr2 O3 C 石棉绒D 氨水 (5∶1) E 蒸馏水 F NaOH溶液图 …  相似文献   

11.
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氢氧化亚铁 :FeSO4 +2NaOH=Fe(OH)2 ↓ +Na2SO4制得的氢氧化亚铁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它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 :4Fe(OH) 2+O2+2H2O=4Fe(OH)3。因此 ,采用教科书上叙述的实验方法几乎看不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只能看到沉淀由灰绿色逐渐变为墨绿色 ,最终变为红褐色。这对教学中验证Fe(OH) 2 是白色沉淀带来困难 ,使学生疑惑不解 ,达不到实验效果。为了得到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 ,必须防止其氧化。为此 ,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1 …  相似文献   

12.
1 改进的目的  简化实验操作、缩短实验时间 ,增强实验现象 ,减少有毒气体H2 S和SO2 对空气的污染。2 实验用品  蒸馏烧瓶、大试管、烧杯、铁架台 (带铁圈、铁夹 )、三通玻管、滴管、止水夹、导气管、橡皮管、燃烧匙、FeS、Na2 SO3 晶体、浓H2 SO4( 1∶1 )、稀盐酸、品红溶液、NaOH溶液。3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4 实验操作4 1 将与烧瓶配套的木塞上插入燃烧匙和滴管 ,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检查气密性 ,关闭活塞b ,打开活塞a。4 2 将燃烧匙中放入几小块硫化亚铁、滴管里吸入稀盐酸 ,再将一定量的N…  相似文献   

13.
1 改进的目的一次装入溴和苯 ,多次重复实验 ,避免溴蒸气污染教室空气 ;易于控制反应 ,操作方便 ,现象鲜明。2 实验装置3 操作与现象3 1 在实验准备室里根据实验次数 ,按每次实验约 1ml苯 0 5ml液溴 ,向a中先加苯再加溴 ,然后盖上瓶塞。3 2 课堂演示前 ,在烧杯c中加入 2 0 %的NaOH溶液。在分液漏斗b中加入少量从机床下捡来的螺旋状的铁屑 ,塞上带分液漏斗a和导管的双孔胶塞。在d中加入四氯化碳 ,e中加入水 ,在f中放入浸有浓氨水的棉团 ,然后将A、B、C连结起来。3 3 关闭b的活塞 ,慢慢打开a的活塞让少量的溴与苯…  相似文献   

14.
1 仪器和药品  所用的仪器有 :分液漏斗、广口瓶( 2 5 0ml)、燃烧匙 (内垫石棉或沙子 )、橡皮塞、导管、烧杯 ( 5 0 0ml)、药匙、镊子、小刀等。所需的药品有 :KMnO4固体、浓盐酸、钠、 2 0 %的NaOH溶液。2 装置  如图所示。3 操作3 1 广口瓶内加入约 2 g的KMnO4固体。3 2 分液漏斗中加入约 1 5ml浓盐酸。3 3 烧杯内加入约 30 0ml2 0 %的NaOH溶液3 4 将表面煤油被吸净的金属钠块切去表层 ,再切下一小块薄片 (约 0 6cm× 0 6cm大小 ) ,放在燃烧匙内。3 5 连接好装置。3 6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让…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用品  铁钉数枚、铜片一小块、 8mol·L-HCl、煮沸过的 8mol·L-NaOH溶液。2 实验操作2 1 如图示连接好装置 ;2 2 关闭止水夹A ,打开B ,加入药品 ,反应一段时间 ,排净装置D内空气 ;2 3 打开A ,关B ,C内FeCl2 溶液在气压差下排入D中 ,有白色Fe (OH) 2 生成。3 原理3 1 加入Cu片 ,构成Fe Cu HCl原电池 ,加快反应速率 ,使H2 压强增大 ,以便FeCl2能由C至D。3 2 利用H2 排除空气 ,使生成Fe (OH) 2在无氧气环境下进行 ,从而清晰地较长时间地观察到白色Fe (OH) 2 沉淀…  相似文献   

16.
1 装置图如下  用三个“T”形管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防倒吸的吸收装置如图安装 ,并配上三个止水夹。图中为气体发生装置 ,导管D起平衡气压的作用 ,若制取SO2 、H2 S则不需用酒精灯 ;2为收集装置 ,在 1和 2之间若有必要还可串连气体净化装置 ;3中盛吸收液 ,4中盛水 ,3和 4如图可完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产生倒吸。2 操作方法  制气时 ,关闭A ,打开B、C ,即可在2中收集气体至满。这时关闭B、C ,打开A ,3和 4即自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倒吸 ,拔开 2上的双孔塞 ,盖上毛玻片 ,制得的气体即可用于演示实验 (做喷泉实验时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两种简易实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两种简易实验装置商洛师专化学系(726000)任有良一、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1.装置(如图1所示)图1图2图3A:细铜丝B:稀硫酸人:棉花B:蘸水笔杆C:塑料薄板D:锌粒C:粒状NaOHD:细铁丝E:条状锌皮F:稀硫酸2.使用方法(l)向图1试管中...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装置说明 :①为弯成螺旋状的铜丝 ,②和③为玻璃导管 ,中间用乳胶管连接 ,在乳胶管上有一止水夹K ,B试管中装有 1molNaOH溶液。2 操作过程2 1 照图 1所示装置安装。2 2 打开止水夹K由漏斗向装置中加入浓硝酸 ,直到浸没Cu丝为止 ,关闭止水夹K ,Cu与浓硝酸剧烈反应 ,产生红棕色的NO2 气体将浓硝酸压回漏斗 ,铜丝和浓硝酸脱离接触反应停止。让学生充分观察产生的红棕色的NO2 气体 ,断开玻璃管③ ,由漏斗口倒出浓硝酸 (倒酸液时打开K)。2 3 重新固定U型管连上玻璃管③由漏斗中加入 1∶3(体积比 )稀硝酸 ,稀硝酸将U型管中的…  相似文献   

19.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 ,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附图 ,回答下列问题 :附图 喷泉实验1 .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 .HCl和H2 O B .NH3 和H2 OC .NH3 和汽油D .CO2 和NaOH溶液2 .在图B的锥形瓶中 ,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 ,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 .Cu与稀盐酸B .NaHCO3 与NaOH溶液C .CaCO3 与稀硫酸D .NH4HCO3 与稀盐酸3 .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 ,锥形…  相似文献   

20.
药品 :过氧化钠、酚酞试液、二氧化碳气体。仪器 :2 50ml烧瓶、烧杯、单孔塞、玻璃管、止水夹图 1装置如图 1所示 ,已省去夹持装置。实验步骤与现象 :1 取一只 2 50ml圆底烧瓶 ,无需干燥 ,收集满一瓶CO2 气体 ,向烧瓶中加入过量Na2 O2 粉末 ,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 (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 ,充分振荡使反应完全。可观察到淡黄色的Na2 O2 粉末逐渐变为白色的Na2 CO3固体。2 打开止水夹 ,将一只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 ,木条开始燃烧 ,说明Na2 O2 与CO2 反应生成了支持燃烧的氧气。3 重新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