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业余通讯员,写稿30年,每年都有百余篇稿件被采用,不少稿件被评为优秀稿件。1990年1至10月份,我写的稿件不仅有140多篇被采用,还有8篇先后在《新华日报》、《父母必读》杂志、全国24家电台联办节目、《经济新闻报》、市电台等新闻单位举办的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此外,我还发表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论文和成果7篇。  相似文献   

2.
我是从一九七零年开始为党报写稿的。十多年来,我先后向路内外各级新闻单位写稿七百多篇,被十七家报刊电台采用四百多篇,被《陕西工人报》吸收为特约通讯员,被评为《西安铁道》、《中原铁道》报优秀通讯员。回顾十多年来坚持为党报写稿,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提高认识努力写一九七一年,队党支部让我担任通讯员,为报纸、电台写稿。热情一来,我一月内就写了十五篇,却石沉大海。我没有气馁,认真找原因,终于明白了写稿不见报,主要是自己没有抓准问题,稿件质量低。从此,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白天上班生产,晚上坚持写稿。这样见报稿件就慢慢地多起来了。一九七二年,我队二班担负咸铜线庄里至梅家坪  相似文献   

3.
我担任乡里的通讯员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已有300余篇稿件被省和中央级报刊、电台采用。有两篇稿件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广播稿二等奖和江苏省优秀广播稿一等奖,有5篇稿件被选人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新闻集锦》一书。两年来,我写的全部稿件的特点可用一句话概  相似文献   

4.
为了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农九师规定:凡1989年度被自治区级报刊、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者,年终凭证书奖励30元;被全国农垦系统评为优秀通讯员者奖励50元;在自治区级报纸、电台头版头条发表一篇新闻稿件者,每篇(幅)奖励30元;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一篇(幅)新闻稿件者奖励50元;在其他中央级报刊发表一篇新闻稿件者奖励20元;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或报告文学作品者奖励20元。  相似文献   

5.
去年九月,我高中毕业后,自学新闻写作,至今已被县级电台采用稿件近30篇,市级电台、报刊采用15篇,省级以上报刊采用4篇。我写稿的三点体会是:当短则短。刚开始写稿,我也没能很好地把握这个“短”字。有一次写了篇六百多字的“抓赌”的通讯,见报时,编辑删成了三百字,文章短了,却言简意赅。今年初,我写了篇反映专业户事迹的千字稿,  相似文献   

6.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8.
我是1985年元月份才开始学习写新闻稿件的,一年半时间里,已经在中央、自治区、地州级报刊刊稿一百三十多篇。我学写稿的体会是: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体会最深的事开始下笔,这样的稿件容易刊用。因为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亲身经历过的事,本身就是笫一手材料,写起来顺手。我的第一篇见报稿件《一  相似文献   

9.
1985年,我被调到广东省江门市城建局搞宣传工作,采写新闻稿件的劲头也很高。据统计从1986年至1989年,我采写的稿件被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国家建设部、省建委办的报刊采用,每年达180篇以上。怎样才能多写一些有用的新闻稿件呢?通过近几年新闻采写的实践,我体会到首先要弄清楚新闻的源泉在哪里?找到了源泉,取得了新鲜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才能着手写新闻稿子。  相似文献   

10.
笔耕乐     
在生活中,青年朋友们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爱好音乐,而我呢,却爱好新闻写作。屈指算来,从我写的第一篇小稿被采用至今,已整整5年了。这5年里,全国各级报刊电台已采用了我写的消息、通讯、特写、杂文等620篇,我也连续5年被《徐州日报》、徐州人民广播电台、新沂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五年的业余写稿,有耕耘的艰辛,也有收获的欢乐。1985年的秋天,我利用两个晚上写了一篇关于农村储蓄方面的稿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给《徐州日报》。出乎意料,这篇处女作被采用了。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通讯员都希望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能见报。当自己的稿件被报刊或电台采用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原稿与采用稿仔细对照比较一番,这对今后写稿是大有益处的。以往,我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好。后来才明白,那些好文章大多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成果。以后,当我的稿件见报后,就注意对照琢磨编辑是怎样修改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这样学习写稿》的文章,全文700多字,寄给《新疆新闻界》。编辑删繁就简,仅用150多字就把意思表达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去年12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上  相似文献   

12.
简讯     
▲驻渝某集团军在1990年上半年的新闻报道工作中取得好成绩,已被中央级报刊电台采用稿件60余篇。去年底,集团军宣传处针对部队基层报道员基本功不扎实的状况,为全军各部的新闻报道组订了10份《新闻与写作》,并组织学习,对日常采访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对照研究,使通讯报道员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采写的稿件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200多  相似文献   

13.
在调进《新生报》编辑部工作之前,我在农场担任过26年新闻干事,深知当一名基层通讯员的甘苦。一篇稿件,从采访、写出初稿、送审、修改到复写、寄发,要花去很多心血和时间。通讯员把稿件寄出后,希望报纸、杂志、电台采用,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报刊、电台能否多采用一些通讯员的稿件呢?回答是肯定的。调进《新生报》3年来,我作了如下尝试。一、多编短稿。一般来说,编辑编长稿较省事。我自己也喜欢写通讯、特写,动辄二三千字。这对一张8开小报来说,要占一块较大版面,势必挤掉好几篇短稿。因此,我在编稿时尽量抑长扬短,稿件可以编短的尽量编短,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掉,力求在一个版里多发几条。这样做,删  相似文献   

14.
我喜爱“爬格子”,但寄出去的稿件,除偶尔收到几份退稿外,都中途夭折,奋斗几年,“三更灯火五更鸡”尽付之东流,令人灰心丧气,去年一朋友,给我推荐《新闻知识》,一册在手相见恨晚,从中看到了差距和写作上的缺陷,她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慢慢在写新闻稿件中摸索出了一条路子,去年八月以来,先后有五十多篇稿件被县广播台、县报采用,中稿率提高到80%以上,有几篇还荣获征文奖,朋友问我经验,我说,我请的“家庭教师”《新闻知识》帮了我的大忙,受益匪浅。 现在,我坚持每期必读,还向几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推荐订阅《新闻知识》。  相似文献   

15.
简讯     
▲兰州军区某部重视对新闻骨干的培养,两年来共培训新闻骨干162人,先后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稿件1560多篇。最近,该部订了92份1990年的《新闻与写作》等杂志,保证在位新闻人员人手一册,为新一年的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彬) ▲安徽省铜官山化工总厂磷肥厂,几年来,为全厂20名通讯员每人订一份《新闻与写作》,并组织学习,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和提高写作技巧。几年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吉林省通化县兴林乡人武部,从1987年开始,每年都给民兵报道员每人订一份《新闻与写作》,报道员们的稿件质量和采用率得到提高,稿件在市级以上报刊电台的采用量人均达21篇以上。乡人武部、乡民兵文化活动中心,在每年报刊收订工作一开始,就出钱为民兵报道员订《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17.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87年开始学写新闻稿件的。三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近150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工人日报》、《中国建材报》、《北京晚报》等报刊,电台采用。我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什么促使我有这样的热情来采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是企业的新人新事。我们厂是个小厂,不足300人。近年来,厂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事,报道的题材还是很多的,但却没有人  相似文献   

19.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20.
本报讯毕元冬报道:白山军分区在平时工作中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名干部年内在省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一篇新闻报道稿件,被上级机关内部采用一篇调研文章,写一份有价值的报告,结合业务讲一次课,为领导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1999年全分区百余名干部中有80%的干部在省以上报刊上稿,白山军分区与被《东北后备军》等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白山军分区注重加强新闻报道工作@毕元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