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政见争端,没有使用小人手段进行打压,如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王安石为其求情,这是历史少见的君子之争.这种文明且激烈的争论在当时政治现实面前并不是主流,但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朝臣党争夺权、派系林立的局面由此发端.  相似文献   

2.
栗文杰 《科教文汇》2010,(7):53-53,58
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学会屈己     
正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1084年,苏轼乘船路过金陵时,王安石穿着平民服装、骑着驴子来到江边拜访。王安石主动拜访苏轼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一,王安石曾官至宰相,而当时的苏轼不过是一个级别极低的贬官。其二,王安石算是长辈。然而,王安石愿意屈己,而且做得一点也不勉强。张友鸾是民国时代最有影响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若不是因为政见不同.苏轼与王安石绝对能成为知音挚友。他们皆才华出众.年少得志.王安石22岁考中进士.初入仕途时.好诗佳文已经传遍朝野。苏轼自幼博览群书.21岁考中进士.深受欧阳修等老前辈的赏识。他们两人.相会之前就已熟知对方大名.相互倾慕.可谓神交已久.  相似文献   

6.
当年在历史课上学习王安石变法时,王安石是以高大全的改革家形象进入我脑海的,自然就“爱屋及鸟”地顺带着向他的老板宋神宗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当时觉得这个皇帝不但有大刀阔斧搞改革的魄力,还挺会起名号的,不叫文宗,也不叫武宗,不叫高宗,也不叫中宗,却别出心裁地起了个神宗,让人立马因为和神仙沾边而高看他一眼。  相似文献   

7.
<正>宋代王安石有一首《春风》诗:"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这首诗道出了春天的气候和物候特点。春暖时,也就是王安石说的"春日春风有时好"的天气,各种病毒、细菌、虫卵的繁殖会加快,许多传染病、皮肤病易于发生和流行。精神病复发率也会居高不下(约占全年的70%以上),精神病人的自虐和自杀也常常发生在春风送暖的气候里。所以,春天晴日,老人、小孩及体弱多病者要尽可能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春暖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不修边幅,所以,身上卫生就不太好,衣缝中于是就寄养了些小动物,跳蚤啊虱子啊什么的,好在,这是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事,也无人大惊小怪。 有一次,却发生了一桩让王安石很下不来台的事。  相似文献   

9.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到中国访问。令当时的中国媒体记者非常惊讶的是,这位美国佬居然与陪同他到处参观的学者和官员们大谈王安石,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推行新政之第一人,对这位1000多年前的中国政治家颇为向往,甚至想要寻访王安石的后代,详细了解他的事迹。  相似文献   

10.
从司马光砸缸说起方其贤童年,不仅是人生季节的春天,也是创造力勃发的芽端和进行创造启蒙的最佳期。阅读名人传记,追寻他们的踪迹,我们自会对他们孩提时代的惊人之举喷喷称奇。如年幼的司马光砸缸救友.曹冲七岁巧称大象,小高斯妙算1至100之和,少年牛顿造“老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王安石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出发,着重阐述了王安石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和启示。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许多方面至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砸缸     
晓青 《科学与文化》2005,(12):28-28
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由学生提问。我的意图是,学生只要能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勇敢之类,就给予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大家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算圆满完成了。  相似文献   

13.
解读《资治通鉴》,从中学习管理技能,尤其是在当今越来越严峻的经济环境和越来越激烈的商战中,对于企业的决篆者和领导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司马光编撰的是一部管理案例教材,而不仅仅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除了散布于书中“臣光日”的点评之外,更将他的观点融汇在了自己对于历史史实的选择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当按照常规思考问题时,我们常常受到经验的支配,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事物,而从相反的方向去探索,采用全新的观点看事物,却往往有所发现。相传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儿童时期就聪明过人。有一次,他和一群伙伴在一起玩耍,有个伙伴不小心跌进了盛满水的大缸中,缸太高,他们没法拉他上来,急得手足无措。这时,司马光捡起一块大石头,并举得高高地扔向缸体,将缸  相似文献   

15.
马志飞 《百科知识》2023,(25):13-20
<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在浙江任职时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中,王安石用极富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存在多个版本,对于其中的“飞来峰”究竟指的是哪座山,人们也有不同的见解。纵观世界,名为“飞来峰”“飞来石”的地方数不胜数,它们都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6.
寒兵 《知识窗》2001,(8):6-7
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困扰着封建王朝.为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富国强兵以抵御外来侵略,王安石等人发动了一场牵涉面很广的变法运动,同时也引发了新党与旧党的尖锐斗争.一位铮铮铁骨的谏官,就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中,他以“刚正敢言“,置生死于度外,赢得了“殿上虎“之誉.他,就是一代谏臣刘安世.……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1021-1086)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思想家与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学上独具胆识,卓有建树,而且在衣食住行、做文章等日常生活方面,也表现出非同流俗的性情和人格魅力,令人称道,向来被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8.
菊花不落瓣     
哲理 《知识窗》2008,(10):41-41
一次,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未遏,偶然发现书桌上有一首没写完的诗:“西风昨晚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暗自恩忖:“秋风萧瑟,虽群芳凋落,但菊花有傲霜之骨,花瓣怎么会四处飘落呢?”于是,他挥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就离开了。后来,王安石看见了续诗,笑道:“连苏东坡也不好好读书。难道没有读过《楚辞》中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吗?”  相似文献   

19.
参加《请你动手动脑》科普展活动,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亲身体验了作者的思维方式及其成功的巧妙之处,也使我懂得了往自己的脑袋瓜中“装备”更多更优秀的思维方式是多么地重要!如云轮的作者巧妙地抓住了滚动的要点:重心在同一高度用力最少,进行了逆向思考,一改往常“圆的东西在平面上滚”的方式,大胆创作,使正方形轮子在圆形路面上也能省力地滚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逆向思维”,其最大特点就是“路径反走法”,从相反的思考点出发,着手研究新的因素。“司马光砸缸”也正是给人这种启…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06,(8):F0003-F0003
抚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安石、汤显祖、曾巩等名家辈出,素有“才子之乡”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