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古“食人之风”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人们一提到人吃人现象,总觉得这是非常残忍的、野蛮的,令人难以相信的事;但是,历史是无法回避的,“食人之风”在人类历史上的确存在过。一、从“北京猿人”头骨伤痕说起自从“北京猿人”化石重见天日那一天起,一系列扑朔迷离的“迷雾”就笼罩在它的身上。其中有... 相似文献
2.
山东日照天台山
山东省日照市天台山下有一片6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遗址,曾出土过号称蛋壳陶的龙山黑陶,也发现有最早青铜冶炼遗迹。天台山上更发现有史前先民的巨石文化遗迹,与中国历史上记载的上古时期东夷部族的活动范围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乔治·克拉姆(1929-)在他创作达到鼎盛时期的20世纪70年代,写下了几部最成熟的作品,《远古童声》(Ancient Voice of children)是其中之一。1970年应伊丽沙白·库利其基金会之约,克拉姆在很短时间内创作出了这首“光辉灿烂,惊心动魄,个性极为鲜明”(音乐评论家哈罗德·勋伯格语)的著名作品。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在继承老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坐忘"理论。司马承祯,是唐朝时期道教代表人物,最著名的著作是《坐忘论》。在对其各自的出处、时代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方面进行异同比较后,让我们在理性的基础上,了解心境的重要性,明白虚静的作用力,这对于现代人面临的高度紧张的竞争压力,将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教“仙葫”与彝族“葫芦”崇拜李世康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崇拜的神灵对象很多,例如,道教中就有对"仙葫"的崇拜。在道教徒看来,"仙葫"是道教的标志之一。四川青城山道教宫观刻印《太上老子道德经》附有"老氏圣纪图",上画老君骑牛,牛前一道童肩扛老子...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人的现代大学模式作为一种学制,丧失了某种“大学精神”。这种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这种大学精神乃蕴涵在“大学之道”之中。这种大学之道就是:立德爱人。这种大学之道最初表述在作为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文本里。诚然,当我们用一个中国古有的词语“大学”去翻译西方的词语“university”并获得普遍认可的时候,这已经表明了两者之间尽管没有等同性,却毕竟存在着某种对应性;但这种对应性其实只是外在的,仅仅意味着,不论古今,所谓“大学”所指的都是教育体制当中在学龄上的最高阶段而已。换句话说,这种对应性并没有涉及大学的某种内在精神——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戏神信仰概况由于地域和声腔剧种的不同,以致戏剧行业在寻依、塑造行业保护神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变异性,北方有供奉唐明皇、清源祖师、二郎神等为戏神的,而南方尤其是福建则祀奉田公元帅为戏神。田公元帅又称田都元帅、相公爷、田元帅、宋江爷、雷元帅、三田元帅等。福建各地的田公塑像形态各异,就莆仙戏班而言,其田公元帅有文身、武身之别。武身田公元帅为立式,红脸、红袍,头顶有两条辫子,嘴上画成一只 相似文献
8.
殷璠《河嶽英靈集》序論中曾說“開元十五年後,聲律風骨兼備矣”,這段話雖被廣泛使用,但它所標示的時間的深刻内涵却被人忽略,其實,開元十五年前後正是唐詩風貌變化的重要轉折點。本文通过對開元十五年前後詩人結構的轉變、社會風尚的轉變及其對詩人群體心理素質影響的考證與分析,指出了盛唐之音的特點及形成原因,並清理了盛唐詩歌風格的來龍去脈。 相似文献
9.
10.
正位于晋南地区黄河、汾河交汇处的后土祠,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祠庙,方志中记载"其祠庄严宏巨,为海内祠庙之冠"。当地的后土崇拜由来已久,金以前盛行国家祭祀,金元两朝改为皇帝派官员祭祀,明清时代"沦为"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本文拟以后土崇拜的渊源、祭祀沿革为主线,探究后土祭祀由皇家主持转为官方推行并最终成为民间信仰的变化过程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11.
12.
抗戰時期,蔣介石在公開談話或與日方的秘密談判中,曾以“恢復盧溝橋事變前原狀”作為條件或“抗戰到底”之“底”。部分學者對此的解讀 是,蔣準備放棄、出賣東三省,因此他們對蔣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持嚴厲批判態度。但是,批判者實 相似文献
13.
14.
"饕餮"之原始含义乃是商人之祖神"玄鸟"亦即"鸱鸮","饕餮"与"鸱鸮"皆是周人对商人祖神崇拜之话语改造与重新建构之产物。由此推及,承载饕餮传说的"大禹铸鼎"、"铸鼎象物"之传说也是周人政治意识形态话语重塑之产物,这一系列文献记载体现了中国上古社会深刻变革背景下对人们思想之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说:"人口已经多起来了!"冉有问,"人口既然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再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媒体电视节目,以表演、选秀、摆酷为主,能够与"美国之声"这样的节目媲美的,实在不多,这档节目融表演、点评、选秀、观众参与为一体,在声歌炫舞的看台上,撩拨起观众的情绪,使你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尖叫、哭泣、呐喊、欢语…… 相似文献
17.
刘勰《文心雕龙》文本有大量关于"体"的论述,他在"文体解散"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文体观念,他的文体思想很丰富。可后人对《文心雕龙》文体之"体"的认识产生了很多混乱,学界对刘勰文体观念的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与缺憾。本文通过文本细读,提出了体制、体貌、体要、体性四要素一整体说,并对它们之间紧密而又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古代哲学家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为启示门人的基本方法,宋明理学家尤甚。明末大儒刘宗周主张"学以自得",以"自得"为为学之"精要",并以"无所得,故名自得"阐论"自得"之义。他将宋明儒"自得"治学方法贯彻于自己的为学历程,实现对先儒哲学思想的创新诠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朱熹心性论的重要特点,在于从哲学本体论上提出以“性”为载体、以儒家伦理纲常为基本内容的先验的本体论证明,为建立人的主体道德自觉提供哲学上的论证。本文由此分析了朱熹的人性发生论及人性中封建道德品性的至上性、本体性、泛众性特点,指出朱熹“心性论”是将形而上先验之“性”(即“四德”)与人类社会中形而下的纲常伦理(“三纲”)有机结合,使以“心性论”为核心的本体论作为一个抽象的、有伦理意味的思辨体系,由此改变了汉代儒学“天人合一”的粗陋的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