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古筝演奏是一种感知、传情的艺术,古筝的演奏需要娴熟的技法.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相结合.本文主要从技法、情感、风格三个方面来论述古筝演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竹笛演奏作为一门有着极其悠久流传历史的音乐演奏艺术,有着很大的艺术研究价值,为了将竹笛演奏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了解和喜爱上竹笛演奏,我们就需要从"技"、"韵"、"情"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小提琴的演奏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技巧,但是要想将小提琴演奏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就需要把握小提琴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关系,因此我们说小提琴演奏是一种情感与技巧相融合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柳琴是一种民族传统乐器,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且要想更好的呈现柳琴演奏的效果,则必须要实现外在演奏技巧和内在丰富情感的统一。只有把音乐情感和柳琴演奏融合起来,才能够提升艺术表现力,升华柳琴演奏艺术,为观众呈现出更加完整的音乐效果。因此,柳琴演奏者必须要提高对音乐情感的重视,除了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之外,还需要恰当的进行音乐情感的融入,呈现出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增强演奏境界。  相似文献   

5.
小提琴演奏是一门演奏技巧与艺术具有着密切关系的音乐艺术。若想更好的呈现小提琴演奏就需要处理好小提琴演奏技巧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以此将小提琴的音乐艺术魅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笔者针对小提琴演奏中的技巧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希望有助于小提琴艺术魅力的充分呈现。  相似文献   

6.
小提琴的演奏离不开高超的技巧,但是要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就需要准确把握好技巧与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需要把技巧与艺术进行有机结合,避免偏重一方影响到小提琴的整体演演奏效果,进而有效促进小提琴演奏不断发展,达到全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小提琴演奏是艺术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小提琴演奏需要演奏者深刻认识小提琴的特性,并基于其特性熟练演奏曲目,表达音乐符号与小提琴的情感融合,抒发内心的情绪和思想,在促进听众对演奏的理解的同时也展示出小提琴的演奏技巧,通过刺激听众的视听感官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8.
因为其自身丰富的音效特征以及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被称为"爵士乐之王"的长号成为了交响乐团中不可缺少的一位成员,也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亲睐。长号音乐的演奏,需要演奏者自身拥有一定程度的演奏技巧,与此同时演奏者内心情感的注入以及演奏心理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长号演奏的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9.
谈弦乐演奏中的个性和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对是否在演奏中突出演奏个性和情感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任何一个作品的演奏,都是演奏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带着自己的个性进行二度创作,演奏的个性和情对作品的诠释起着有其重要的作用,只有“用心去演奏”的艺术家才能深深打动听众的心,从而产生艺术共鸣。  相似文献   

10.
古筝是中华民族传统弹拨乐器中非常具有艺术特色的器种,其以优美动人的音色、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尤其是古筝演奏中丰富的情感魅力给予了听者无限的遐想和体验,因而对于古筝演奏来说情感体现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结合演奏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古筝演奏中进行情感的体现,旨在使古筝的演奏充满精彩的艺术生命力,充分的展现出这件乐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是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但是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困难.通过对唐诗景物造型特征的研究,以雅克不逊提出的"符际翻译"理论为方法论,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论证了画成为翻译唐诗意象、意境的有效辅助翻译手段,使诗歌"诗歌视觉化",可以更好的展现原诗的意象意境.  相似文献   

12.
大众艺术体操的锻炼能使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明显改善,并且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大众艺术体操作为终身体育锻炼主要项目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表演的艺术。歌曲的思想内容,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等情感都必须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手法才能深刻地揭示和表现出来。而要做到更好地、完美地表现作品内容,歌唱者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艺术)基本功、广博丰厚的文化素质、丰富的舞台生活经验和极强的表演才能。同时,还应具有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与再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声乐演唱是演唱者在词曲具备的基础上,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声学转换的艺术的演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歌唱艺术的呈现不是简单复制、单纯模仿的过程,而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结晶.这个过程就是声乐演唱所强调的艺术美感的突出体现.只有获得良好的艺术美感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才能使声乐作品得到良好的艺术体现,才能出色的呈现歌唱艺术的魅力.在日常的声乐作品练习中,积极提高二度创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门极其重要、言必躬行的日常课程.  相似文献   

15.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从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杜甫《登高》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6.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高的政治活动中心,又是最高的艺术殿堂,艺术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上的阐释,在这里得当了最有效的实证;人民大会堂里的中国画如果被称谓“艺术的国家形象”,确切地说是最能代表着“国家的艺术形象”;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作,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作品展示场地及其化内涵,都可以说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艺术个性源于生活积累与艺术态度,是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技巧与表现的统一,阐述音乐表演中如何体现艺术个性。音乐表演既不能脱离真实性,也不能失去创造性,应在历史风格和时代风格中求得平和。音乐表演中艺术个性是融表演者生活感受、艺术态度、表现技巧为一体的精神气质,是体现作品思想内容、风格、补充完善艺术能量,是人类情感交流的特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艺术手段,是以创造性概括及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基础而形成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8.
高校美术学专业色彩基础教学,在有限时间内为提高学生色彩“基本功”,进行了大量单一写实的技能性训练,并与创作的界限硬性的区分,致使不少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艺术潜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为改变此种现状,教学中应注意采集、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写生对象,使其习作融入创造性元素,进行多种色彩形态语言的体验,丰富色彩表现语言,不断挖掘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质。  相似文献   

19.
欣赏评述能力的强弱,与人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对作品的感受程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等都有关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不能强求学生只用一种方式进行评述,只要设法让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或自然美的感受。教师要积极营造欣赏评述环境,设计出最优的欣赏评述方案,为学生学好欣赏评述课程开辟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美术院校的艺术教学中,素描教学一直是造型艺术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素描是最直接的造型艺术形式,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为宗旨,学生自觉地、创造性地学习具象绘画的艺术精髓,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加深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现代抽象素描,它依托于西方现代主义,以形式的创造力、艺术的感知力为表现标准,要求学生以素描的理念为指导,把培养艺术思维观念纳入教学范畴。现代素描丰富了写实性素描的表现理念,有着更广泛的形的美学含义,但其基础还是写实素描,只有在写实素描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造型和表现意识,才能使艺术思维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