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以美术阅读与有效动笔为切入点,进行实践探讨。从文本、作品和生活三个具体阅读层面,培养学生美术阅读,以有效动笔拓展学生美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术鉴赏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要想夯实这个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设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勤于动笔,习作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就喜欢作文,爱上作文,乐于作文。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1.促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2.积极创设自由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鼓励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用笔写下来,从而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3.引导学生迁移实践,在习作中丰富情感体验,尝试表达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郁存军 《教师》2012,(33):64-64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意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奠定动笔表述基础。动笔表述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写作。小学写作教学需要紧贴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指导写作时,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注意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和语言,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生活,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学习写作,这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体验是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离开了生活体验,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7.
《语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证明,生活越充实,作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日一新的习作来。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把家园、校园及村坊街市和社区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苦涩,向往和梦幻,用自己的语言,充满激情地真实自然地记录下来,或尽情地倾吐。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日常的作文指导课中,我们应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重现生活、畅谈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使课堂如同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要留心周围事物”,主要要求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所谓“乐于书面表达”,就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形成一种“乐于动笔”的心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乐于动笔”,着力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老教导我们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观察生活,积累体验;二是多阅读书刊,学会表达。接下来才是动笔作文。大家都有切身体会,要想写好作文,单是靠每学期写的那几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学写作。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伴随阅读动笔写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学生运作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贴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对生活的感悟中自主作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使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背诵、视听中积累写作语言:应创设多彩的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作文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证明,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  相似文献   

14.
为顺应时代要求,本文提出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要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脚。动口,即让学生动口说话、动笔写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即让学生亲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动脚,即让学生迈开双脚,阔步走向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扎实的基本功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记叙文写作中,基本功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动笔前与动笔后两方面:动笔之前,主要体现观察、感受、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构思等思维方面的能力;动笔之后,则主要是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包括记叙、描写、议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入实验,制作教具,绘制图形,学画插图,动笔多写。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师应注意启迪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对周围事物产生一种属于他自己特有的情感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便会张扬出个性,学生也会因为个人独到的体会而急于诉说,勤于动笔。  相似文献   

18.
闫海波 《考试周刊》2014,(41):54-54
教师在作文教学及语文批语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目前已成为语文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新课程要求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乐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恰当的作文评语应成为师生思想交流互动的桥梁,同时是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依阑 《成才之路》2014,(19):33-33
正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我们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才能。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才能的一项综合训练,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留心生活、学好语文、进行课外阅读、勤动笔写来捕捉、积累、扩充、利用作文素材,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